APP下载

论19世纪末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的精神创伤

2021-09-10孙娜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人物俄国痛苦

【摘要】“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形象之一,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始,到果戈理的《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的发展,19世纪晚期的小人物塑造更加炉火纯青了。通过小人物的生活现象和精神状态,可以准确地了解那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状况。尤其通过研究19世纪晚期的小人物的精神创伤,更能够看到处于转型期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这对人们现今研究创伤文学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小人物;精神创伤;俄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12-0029-02

19世纪末俄国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此期间,众多著名作家通过客观真实地刻画“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为世界文学画廊贡献了一大批生动典型的“小人物”形象。由此本文将着重从“小人物”在特定俄国时期的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来分析其对现实的重大影响。

精神创伤不同于身体创伤,它所带给人的是持久的,甚至一生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并且精神创伤是从各个方面对人的身体、智力、情绪、行为等造成非正常的改变的,比如国家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个人遭遇方面等等。本文将从三位著名俄国作家的代表作中分析19世纪末俄国文学中典型的“小人物”精神创伤。

一、帕维尔·费多罗维奇·斯乜尔加科夫

斯乜尔加科夫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小人物典型,他代表了被侮辱、被伤害和被剥夺继承权者,是“卡拉马佐夫性格”的集中体现。他的的母亲是“发出臭气”的街头聋女,他的名字也是从“发臭气人的儿子”的谐音中随意杜撰出来的,①街坊邻居都称他是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而故事一开始他便在老卡拉马佐夫家当仆人兼厨子。他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总是用阴沉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是个癫痫患者,终身受到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有许多极端诡秘的行为,比如吊死流浪猫并为其举行葬礼、古怪的的洁癖等等。斯乜尔加科夫总是形单影只,但他却是一个对衣着非常讲究的人,自尊心强,渴望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他连德米特里也瞧不起,但却对伊万有着特殊的钦佩之情并和他一样主张无神论,他甚至还向伊万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凶手,并且声称是受了伊万的指使。

在文中斯乜尔加科夫曾破口大骂“我恨全俄国”。他的悲剧人生正如美国精神医生卡丁那所说的“创伤改变了患者对外在世界和自我概念的认知,这些改变后的自我概念伴随着长期易怒情绪、恐吓反应和易攻击性反应,会持续存在且无法改变。” ②斯乜尔加科夫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的乖戾恶反的性格,他痛苦于癫痫病的折磨;自卑于卑贱的出身、被奴役的地位;受打击于街坊邻居的嘲笑、养父和主人的虐待与轻视;抛弃信仰,没有自我,这都造成了他极大的精神创伤,使他的内心极度扭曲,所以他选择了弑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痛苦的一生。他的“挣扎着远走高飞。去住在京城大都会,尝尝好日子的滋味” ③的美好愿望,最终还是在怀着对施虐者和苦难社会的控诉与恶意中破碎的。他的神经质、疯狂、悲观绝望、野蛮残暴、腐化堕落的情绪以及饱受折磨痛苦的精神创伤,正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小人物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发生悲剧的缩影。

二、叶卡捷琳娜·玛斯洛娃

玛斯洛娃是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当时黑暗社会下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玛斯洛娃是一位农奴的私生女,她一出生就被生母抛弃,在一次偶然的条件下被人收养,成为“好心”农奴主名义上的养女和实际上的侍女,她的骄傲兼自卑的矛盾心理也是在这矛盾的环境中滋生出来的。“她总觉得和劳动人民在一起生活会很艰苦,她已经被地主家的舒服日子娇宠惯了” ④,她被世俗观念认为“像她母亲一样生性淫荡”,这种矛盾环境的困顿和精神打击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她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被主人扫地出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自暴自弃、走向绝望、沦为妓女。后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对生活的理解是“全世界都是好色之徒的汇聚地,他们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欺骗、暴力、收买、设圈套,千方百计想占有她” ⑤,她是社会的悲惨牺牲品。

玛斯洛娃的复活与她的精神创伤密不可分。肉体创伤是可以治愈的,精神创伤总是在事后产生连受害者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效应,像鬼魂一样追逐着她,令她不仅痛不欲生且痛不欲死。她纵情欢乐,以酒精来抚平诱奸的创伤,忘却精神的痛苦,但每次酒醒之后她还是会遭受到第二次的、更为猛烈的精神创伤。乃至后来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和精神的谴责向她求婚,她再一次遭受到了直面创伤的痛苦,人们可以生动地看到玛斯洛娃所遭受的精神创伤:“聂赫留朵夫对她说的话又把她带到那个曾经让她受苦受难的世界去了,她不了解这个世界,痛恨它,因而离开了它” ⑥,每一次的拒绝都体现了玛丝洛娃灵魂的震颤,并有力地影响着她精神复活的过程。

玛斯洛娃的精神创伤主要来自从小缺失父爱、家庭残缺、心理自卑、社会舆论迫害、社会阶层压迫、男人的垂涎、诱奸的痛苦、肉体的折磨、贫穷的束缚、牢狱的打击、腐朽的官僚体制等等。通过研究玛斯洛娃的精神创伤可以深入地了解了俄国沙皇专治统治下的小人物的悲惨生活、感受到托翁对专制制度的悔恨,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托翁直指黑暗残暴的沙皇统治,揭示出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乃至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都是社会背景和历史形态的表现形式,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而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也正反映了下层人民终将反抗获得自我精神觉醒以及腐朽的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三、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

拉京是契诃夫《第六病室》中最具悲剧性的小人物,其他的精神病患者至少都还活着,但善良的拉京医生却在第六病室中作为“病人”痛苦地离开人世,这是契诃夫对黑暗社会最大的讽刺。拉京受父亲的逼迫才选择从医,当他来到医院时,面对脏乱差的恶劣环境和道德败坏的医务人员,也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医疗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方式。他尽量使自己忙碌,每天尽可能多地为病人治病,但残酷的现实使他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自欺欺人和精神的道德挣扎使他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后来他渐渐从格罗莫夫的争论中清醒,但却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此刻他的愤怒达到顶点,精神彻底崩溃,奋起反抗病室的统治者——尼基塔,而被其暴力殴打,加上他精神的分裂和崩溃,突发脑出血,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第二天的第六病室。

拉京的精神创伤是时代强加给他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类症是一组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综合征,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认识功能损害” ⑦。拉京医生的良知和道德的觉醒与那个时代的大社会格格不入,以致被视为异端。正如文中格罗莫夫所控诉的:“外面成十成百的疯子都逍遙自在地走来走去,为什么我们这些不幸的人要像替罪羊那样替大家关在这?” ⑧此书中小人物的精神创伤是因为他们的言行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标准,社会给予了太多他们无法排解的压力和伤害,只有把他们关进病室,“正常人”才会觉得安全与正常。拉京的蜕变所导致的令人叹惋的悲剧表明:俄国社会这个大病房“病”了,底层小人物在这样的脏乱腐朽的大环境中、暴力的阶层压迫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中,要么空虚麻木、碌碌无为;要么疯了;要么死了,终身都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精神迫害。

四、总结

“小人物”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个阶层,一个国家的小人物的遭遇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官僚机构、社会风气等等。三部小说通过描写典型的小人物精神创伤,为人们展示了19世纪末期底层人民在封建沙皇制度的压迫下身心痛苦的社会现实。他们长期忍受着社会上层的压迫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与贵族地主和地方官吏的矛盾也在逐步加深,这些都急剧加大了革命的压力。埋下了1905年全国起义的浪潮的恶种。他们的精神创伤既是社会专治统治的牺牲品,也是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抗的集中表达。

精神创伤作为每个人一生必然经历的生命体验,它始终都是文学叙述的主题之一。既然了解到了创伤,就必然要知道如何医治创伤,尤其是面对难以很快治愈的精神创伤。著名美国学者伊·安·卡普兰曾指出“创伤的痛苦如果呈开放式,那么痛苦可以通过艺术转化而愈合”。所以文学叙事能够充当一种精神医治,不仅可以让作者讲述自己的创伤、克服创伤、增进自我和解、重建自我、达到精神成长的作用,在文学中获得抚慰和出路,而且也可以让读者通过阅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创伤,宣泄自己的痛苦,并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小人物的精神创伤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将底层大众、社会最基本的创伤和问题暴露出来,让人们解剖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从而从中认识到历史留给人们需要解决的社会顽疾,这对当今社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荣如德译:《卡拉马佐夫兄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104页。

②施琪嘉:《创伤心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版,第3页。

③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荣如德译:《卡拉马佐夫兄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页。

④(俄)托尔斯泰,草婴译:《复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⑤(俄)托尔斯泰,《复活》草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页。

⑥(俄)托尔斯泰,《复活》草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79页。

⑦王建平等:《变态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8页。

⑧(俄)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2页。

作者简介:

孙娜,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小人物俄国痛苦
七颗钻石
分担痛苦
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国CEO痛苦榜
台湾风云小人物
小人物的活法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