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分割与企业规模

2021-09-10刘皖云施彦丹顾慧玲黄子洋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刘皖云 施彦丹 顾慧玲 黄子洋

摘 要:相关研究表明,从宏观层面来看市场分割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而微观层面的系统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研究了市场分割程度与工业企业规模大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相对价格法测量市场分割程度,采用平均资产总额衡量当地企业规模,对中国省际区域间市场分割与本地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及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我国市场分割程度逐渐降低,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分割与本地企业规模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由高到低,当地企业规模将经历一个逐渐缩小随后扩大的过程。

关键词:市场分割;企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7.08

市场分割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长久以来,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试图解决,结果却收效甚微。市场分割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甚至在一些省份和地区逐渐变得越来越严重。市场分割已经渗透到市场体系的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导致市场体系建设碎片化。市场分割成为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主要障碍。

1 研究背景

国内市场分割是中国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此同时,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对中国市场一体化的要求也不断升级,而市场分割恰是市场一体化的最大阻碍之一。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保护及其导致的市场分割的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出台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规避地方政府的过度保护,改善市场分割问题。如于1993年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01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于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29次会议中通过的《反垄断法》等。

国内对于市场分割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首先,针对市场分割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的分析视角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成机制,是多面而又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的。银温泉、才婉茹(2001)提出“放权让利”的改革在刺激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无疑将导致各区域为保护本地经济利益而进行市场分割。周黎安(2004)认为我国特定的政治晋升模式以及与此产生的政治晋升冲突是地方政府如此行为的主要促成因素。林毅夫、刘培林(2004)认为市场分割是各地区“赶超战略”违背自身比较优势的自然产物。瑞明(2012)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分割扮演了一种重要角色,即对国有企业进行隐性补贴。其次,针对市场分割的测度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可选择多样测度方法。贸易流量法从地区间的贸易流量的变化考察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的变动趋势。Herrmann Pillath, Libman and Yu(2010,2011)基于2001—2007年间的省际数据计算了中国国内省级市场的“边界效应”,显著的“贸易壁垒”测度结果表明区域间市场分割程度显著。生产结构法衡量市场分割程度是从地区产业结构和专业化分工程度角度进行的。柳江、申洋(2017)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整体上看,产业趋同会加深地区间的竞争程度,进而使市场分割程度恶化。张昊(2014)通过“产需法”发现未来市场分割程度存在加深趋势, 且华中、华北与西南三大区域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市场分割除具有上述特点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呈现为倒U式。

基于现有的研究状况:国内对市场分割的研究如火如荼,而在已有的文献中,并没有对市场分割作用于企业规模这一单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小型企业受市场分割影响较深但却对市场分割的认识仍然不足。针对于企业规模方面的研究并不具体,缺乏国内市场分割区域差异与企业规模区域差异的关系描述及市场分割对企业规模正反作用的界定分析。因此学者们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也使其有了一定的立足点来继续深入研究。

2 文献综述

2.1 市場分割概念的界定

市场分割产生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分割的概念最早被银温泉和才婉茹引用,他们认为,市场分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利益,通过行政控制来限制外国资源进入本国市场,或者限制本国资源流向其他地方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市场分割的行为。市场分割包括商品市场分割、商品价格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分割。本文使用的市场分割是基于两地价格波动差异构建的市场分割指标。在本文中,市场分割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行为,即区域之间的非整合状态。

2.2 企业规模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企业规模概念的理解一般有投入和产出两个不同的角度。以企业所雇佣的劳动人数、企业资产总额来表示企业规模大小为投入角度进行分析,而用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等为产出角度。划分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一般来说分为两类,即定量与定性两种指标。定量指标一般主要包含有企业所雇佣的劳动人员数量、资产总额以及主营业额三种指标;定性指标一般主要包含两种,即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质量,包括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市场份额三个方面的特征。本文综合多方面文献整体上将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种。从外部来看首先受国家的法律、经济政策影响,这是一种非经济因素,同时也是作用于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的特性,再者为经济周期。从内部因素来看,包括行业特性、主要资源如资金、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等。

2.3 市场分割与企业规模

探讨市场分割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首先需要理论分析的支撑。徐宝昌、谢建国(2016)研究了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较低强度的市场分割促进了本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抑制了本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生产率对企业规模的扩张有着直接的关系。张杰等(2010)研究表明市场分割对本土企业的出口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企业的出口是企业创造盈利的一部分,一般而言,企业出口规模与企业规模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范欣、李尚(2020)认为市场分割对本土企业的生产活动会表现出“支持之手”,在传导途径上,市场分割将通过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行业市场集中度以及降低企业规模对产能利用率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企业出口以及增加企业补贴收入对产能利用率有抑制作用。本文直接将市场分割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为中间桥梁。理论分析发现,市场分割会通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出口规模、区域创新环境、企业补贴收入等渠道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传导途径具有多样性,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3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3.1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如何影响当地企业的规模扩张,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201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分地区商品价格指数来检验本文的推论。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的模型基本设置如下:

其中Y代表企业规模,X1代表市场分割指数,X2代表市场分割指数的平方,X3为企业规模,X4为企业市场力量,X5为企业财务杠杆,X6为企业盈利状况,X7为地区创新能力,X8为市场环境,X9为企业出口规模。μi代表个体效应,   εi,t为扰动项。为了区分不同地区的结果,本文还将样本分为东、中、西部进行分组回归。

3.2 数据处理和指标设定

3.2.1 市场分割的测度

目前以Parsley和Wei(1996、2001、2001)为代表的部分研究机构和学者为展开对市场分割发展趋势的研究采用了各种测度方法。可查文献中已有的市场分割测度方法大体上可分为贸易流量法(Naughton,2000;Poncet,2003)、产业结构法(Young,2000;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经济周期法(Mody和Wang,1997;Xu,2002)、相对价格法(Parsley和Wei,1996、2001、2001b;桂琦寒和陈敏等,2006;陈敏等,2008;陆铭和陈钊,2009;赵奇伟和熊性美,2009;刘瑞明,2012;徐保昌和谢建国,2016;付强,2017)和问卷调查法(李善同等,2004)等。以上的方法各有优劣,本次研究采用Parsley和Wei(1996、2001、2001b)、桂琦寒和陈敏(2006)以及徐保昌和谢建国(2016)以相对价格波动衡量市场分割程度的方法。

在数据处理上利用价格方差分析工具,需要三维(t×m×k)的面板数据,其中t为时间,m为地区,k为商品。在数据选择方面,基于我国省级数据中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算市场分割指数,原始数据来自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本次研究中延续徐保昌和谢建国(2016)的选择,选取粮食、油脂、水产品、饮料烟酒等9类产品作为市场分割程度的衡量产品,并且剔除缺失数据以及不符合相邻省份条件的海南、西藏。对我国29个省级区域在2000—2018年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以i,j相邻的两地为例,k表示产品种类,t时间的k种商品在i,j两地售价分别为Pitk和Pjtk。首先我们通过逐一计算得出我国相邻各个省份之间的商品相对价格为△Qijt,由于其中分地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环比形式,其中相对价格△Qkijt的绝对值可以表达为:

其中,△Qkijt取绝对值形式可以避免两地位置变化引起的符号变化,但△Qkijt中并没有剔除产品所存在的种类效应,易造成对两地之间的商品市场分割程度的一定高估,所以在得到相邻省份商品的相对价格△Qkijt后,本文将采用去除相同年份该类产品均值的方法来减轻乃至消除产品种类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实际的相对价格变动qkijt为:

最后,采用实际的相对商品价格变动qkijt计算相对价格变动的方差Var(qkijt),可以计算出商品市场2000-2018年19年61对相邻省份之间的相对价格方差,再将61对省份数值进行依次合并取平均值(如北京-天津、北京-河北之间的指数平均数)即可得到市场分割指数。

如图1尽管个别年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市场分割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也就是說我国国内的市场趋于一体化发展,市场整合程度逐渐增强。

3.2.2 企业规模的测度

各学者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一般采用资产总额、企业雇佣人数、主营业务收入三种。结合本次研究所需指标的特点,最终选择以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为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及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受不稳定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也更具有实际研究价值)资产总额与该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作比,得出企业平均资产额作为该省份企业的平均规模衡量标准。

3.2.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内部因素中的企业市场力量、企业财务杠杆、企业盈利状况、企业出口规模等企业特征变量以及外部因素中的市场创新能力、市场环境。

4 计量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对相关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如表2所示。

4.2 相关性分析

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市场分割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性为负,与此相同,企业财务杠杆以及运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衡量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规模的相关性也为负,企业盈利状况、企业出口规模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性为正。而运用专利数衡量的地区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市场力量和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4.3 模型回归

本文首先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豪斯曼检验,确认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文中豪斯曼检验的原假设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如果拒绝原假设,则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中结果可得,所有模型都在1%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所以都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

从市场分割系数及其平方的显著性来看,总体样本中市场分割系数为负,其平方的系数为正,说明企业规模和市场分割系数之间的关系为正U关系。同样在中部样本模型和西部样本模型中,也能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分割系数之间的正U关系,而在东部样本中则不显著。

4.4 稳健性检验

为排除市场分割与企业生产率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并使用GMM方法进行回归。这里使用市场分割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其中市场分割的系数为负,市场分割平方的系数为正,与之前的结果相符合。随后对工具变量法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识别不足检验在10%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存在识别不足问题,随后进行的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F值大于10,一般即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最后进行过度识别检验,检验结果在10%的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说明所有变量都是外生的。以上结果说明模型通过检验。

5 结语

本文运用相对价格法对市场分割进行分析,较为直观地得到了我国商品市场市场分割指数在近十几年来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看商品市场的市场分割指数在近年来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即国内市场分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全国市场在总体上迎合了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政方针。运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作为衡量各地区的工业企业规模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得出企业规模近些年整体急剧扩张,尤其自2010年后增加幅度较大,进一步进行分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东部与南部地区扩张比例明显大于西北地区,沿海地区在总值与增幅上都明显高于内陆地区的结论。

在市场分割对企业规模影响的研究上,结果证明,与市场分割对企业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市场分割程度对企业规模扩张呈现U型的作用,即伴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由高至低,企业规模将先逐渐缩小,随后逐渐扩张。结合理论分析发现,尽管市场分割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生产率、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方面影响企业规模,有呈现倒U型关系的趋势,但这种作用力是相对于短期而言的,即短期内市場分割增强将对企业规模扩张先产生促进后产生阻碍的作用。长期而言,市场分割的降低将导致资源流动性增强,市场整合度提高,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而在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随后由于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在竞争中成功存活下来的企业数量较小且占据的市场份额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较大规模的企业得以发展。

市场分割阻碍了我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导致市场运行机制的扭曲,大大降低了跨省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但对于地方一级来说,短期来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来看我国国内市场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分割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少,企业规模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我国的市场分割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已进入后半段,这对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来说是格外重要的。

参考文献

范欣,李尚.市场分割诱发了企业产能过剩吗?[J].产业经济研究,2020(01):15-27.

余飞.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9.

YOUNG,AlWYN. The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4):1091-1135.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06):3-12+95.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03):483-499.

FREEMAN C.and Soete L.“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Third edition)”[J]. London and Washington,1997,31:899-933.

COOKE P.“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luster,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10(04):945-974.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04):29-40.

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02):20-30.

范爱军,李真,刘小勇.国内市场分割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商品市场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7(05):111-119.

赵奇伟,熊性美.中国三大市场分割程度的比较分析:时间走势与区域差异[J].世界经济,2009(06):41-53.

王晓东,张昊.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非政府因素探析——流通的渠道、组织与统一市场构建[J].财贸经济,2012(11):85-92.

黄瑞玲,余飞.市场分割提升了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06):50-77.

宋莹莹.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特性与多元化关系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张杰,李克,刘志彪. 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编辑部.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32.

李文洁.国内市场分割问题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曹亚丽.中国市场分割与区域自主创新[D].南京:南京大学,2012.

屈小静,何辉.我国商贸流通中市场分割的非政府因素及统一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2-14.

黄赜琳,姚婷婷.市场分割与地区生产率: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0,46(01):96-110.

Jui-Tsung Wong. Dynamic procurement risk management with supplier portfolio selection and order allocation under green market segment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53.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刘皖云  施彦丹  顾慧玲  黄子洋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