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
2021-09-10王司琴
王司琴
摘要:学前阶段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是一项重点教学任务,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事物与事物之间抽象的关系准确快速的找出来,并且引导幼儿抽象性思维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實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如何在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教学,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核心经验。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数学核心经验
所谓核心经验是指对儿童理解和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的概念或技能。对于儿童的数学学习而言,核心经验就是儿童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和能力。核心经验是在综合了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儿童数学领域发展的年龄特点基础上梳理出来的,涵盖了《指南》相关的内容和要求,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计划和实施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
一、开展数学游戏注意生活化设计,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我经常会在教学中渗透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用于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然而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事倍功半的状况。虽然我在教学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但是取得的效果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就转变教学思路,寻求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班幼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学数学相关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积累数学经验,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过于强调理性思维。而幼儿阶段,尤其是小班的小朋友,相对来讲更加感性,思维方式相对单一。即便是思考简单的数学问题,都需要花费幼儿相当多的时间,这也给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一边开展游戏,一边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而在设计游戏环节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将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水果找家”这一节知识时,选择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尽量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就能够给幼儿营造一种数学知识很有趣的既视感。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班级建立热爱数学的教学氛围。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来讲是比较有效的。而在创建游戏情景的时候,尽可能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来设计游戏,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生活化的角度来理解游戏的规则,方便更快上手。
比如我先在班级内部张贴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幼儿从视觉上优先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紧接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小朋友们,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今天的样子和平时好像不太一样呢?”当提出这一个疑问之后,很多小朋友就会踊跃举手回答我的问题,表示班级内部今天多了很多水果的贴画。接下来我邀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在教室内部走一圈,并且按照顺序告诉孩子们每一种水果的名字。之所以进行这一步骤,主要是因为在小班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认识水果”的相关内容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过,但是为了防止幼儿出现遗忘的状况,我还是带领全班幼儿一同复习一遍。然后从生活化的角度创建一个游戏情境:“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水果,不如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从此时此刻开始,咱们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个水果超市,老师手中有许多水果卡片,这些卡片就代表老师今天要卖出去的水果,但是刚刚工人在搬运水果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些水果给弄混了,各位小朋友们,能不能帮老师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水果应该放在一起,把咱们的水果货架给补全呢?”。通过建立一个水果超市的教学情境,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成功调动了起来。当我拿出卡片的时候,全班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师这里。此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如何培养幼儿认识事物以及寻找事物之间不同的能力展开培养。
比如在第一轮游戏中,我先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卡片,放在若干张卡片中,让幼儿进行辨认,最先找出的幼儿就成为了本轮游戏的赢家;在第二轮游戏中,我就加大游戏难度,挑选出12张水果卡片,在其中掺杂三对一模一样的水果卡片,让幼儿将这四对卡片找出来,最先找到的四名幼儿成为本轮游戏的赢家。通过不断增加游戏难度,挑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找到一些诀窍。当本节课的游戏环节结束之后,再来检验幼儿的区分和认识能力就会发现,大多幼儿的认知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
二、开展数学游戏注重手和脑结合,游戏中收获数学经验
在幼儿园数学知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要向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游戏都能够有效吸引幼儿主动参加,也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帮助其设计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游戏。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原本就比较容易散失,虽然开展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走神的频率,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杜绝这种情况,为了尽可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数学游戏时,应当注意引导幼儿手脑结合,在游戏中收获数学经验。
例如:在开展数学游戏活动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特殊的动手环节,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手脑结合,培育数学核心经验。比如在组织《动物对对碰》这一节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动手来参与游戏。在准备阶段,我提前准备好上课可能会需要用到的道具,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根据之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延伸,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幼儿已经学习过“找相似、找不同、排列大小”等一些基本数学经验,而本节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在游戏里利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提前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卡片,并且将其中的一部分截取出来,做成 PPt。
活动开始时,先对幼儿进行引导:“小朋友们,动物王国里最近出了一件大事情,小老虎的家被人给偷袭了,这件事情在动物王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动物警察都去调查这个大案子了,最后动物警察在小老虎的家里发现了一些重要证据,很快动物警察就根据这些证据找出了幕后凶手,大家知道动物警察是怎样找到的吗?”在集体活动中建立完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以后,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我的问题中来。此时我在多媒体上投放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一个蟹钳、一只象鼻、一块长颈鹿的花纹以及一块奶牛花纹,观察动物的花纹、颜色、外形特征等,选择相应的图片进行匹配,并能用语言描述匹配的结果:这是长颈鹿,这是长颈鹿身上的花纹;这是大象,这是大象的鼻子。根据动物的花纹特征进行配对,并感知完整与部分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判别这些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卡片发放到幼儿手中,让孩子参照卡片上的内容来识别黑板上的四张图片,分别应该对应哪一种小动物?将这一教学过程转变为课堂游戏,将全班幼儿划分为两个小组,哪一个小组中的幼兒优先找出问题的?最终答案就可以举手到黑板上进行作答,最终找出答案最多的幼儿获得比赛的胜利。在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胜负欲,同时帮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一边看手中卡片,一边动脑思考手中的卡片应当和多媒体上的哪一张图片相对应。在找出答案之后,孩子们还可以亲自将卡片贴到对应的位置,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而且保证了教学游戏开展的有效性。当进行完第一轮游戏教学之后,我继续加大难度,比如为幼儿发放八张动物卡片,但是多媒体上只显示一张动物的黑色剪影,这个时候幼儿就不能根据颜色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应当根据剪影的图形特征。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种提问方式具有较高的难度,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动脑体验,也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收获数学核心经验。
三、开展数学游戏渗透关键性提问,将数学知识引入游戏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核心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游戏,并且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所收获,就成为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为了让每一节课的课堂游戏都变得高效,有意义,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一些关键性的提问,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入游戏之中。
例如:在教学《甜品接龙》这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总结事务的整体特点,并且从中寻找固定规律。对于小班阶段的小朋友而言,本节课的知识难度相对较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为了减轻幼儿的心里负担,我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以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渗透找规律的数学核心知识。比如在正式上课过程中,先按照教材中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在多媒体上先呈现一组蛋糕图片,蛋糕的排列顺序为ABAB,先引导幼儿完成对规律的基本认识,当学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将多媒体上的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堂之中来,让孩子主动参与课堂游戏。将提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绑带,让全班幼儿戴在手上,当装备配备齐全之后,我们开展《抓鲤鱼》的游戏。拥有黄绑带的幼儿就是黄鲤鱼,拥有红绑带的幼儿就是红鲤鱼。在黑板上随机写下固定的规律,比如ABAB,让全班幼儿一起排队组成红鲤鱼、黄鲤鱼、红鲤鱼、黄鲤鱼这样的组合。当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也需要注意到,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分辨不同的规律组合,但是有可能班级一部分反应较慢的幼儿只是在跟随其他人的意见盲目回答,并不能够保证每一位孩子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在此背景下,我也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一些有效提问。
比如当地一轮游戏结束之后,引导所有幼儿呈一字型排开,随机挑选队伍,最末端的幼儿上讲台前来,面对黑板倒数十个数。在这名孩子数数的时候,教师就走下讲台,引导其他孩子进行有序排列,当孩子十个数数完之后,其他的孩子也完成了排队。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讲台上的幼儿回答教师的问题,请问台下的这些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呢?如果队伍后面再添加两条小鲤鱼,分别应该在手上绑什么颜色的绑带呢?如果幼儿能够比较准确且快速的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就说明幼儿此时已经完全掌握了找规律的相关内容,数学能力也得到了适当的培养。而如果幼儿并不能够快速回答对教师的问题,则说明教学程度还不够深刻,教学任务尚且没有完成,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与教师产生有机的互动,提醒教师在这场游戏中教学效果是否有达到理想状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经验。
四、开展数学游戏强调有效性反馈,家校联手以积累经验
当然,在幼儿园阶段,学校的教学工作只是培养数学核心经验的一个主要方面,幼儿的数学素养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这也要求我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反馈。比如幼儿在进行甜品接龙这个游戏时表现比较突出,就可以将这一情况告知给家长,提出表扬和鼓励,如果幼儿在甜品接龙这个游戏中表现存在欠缺,我也及时将这一情况告知给家长,提醒家长可以在家中用其他的道具继续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找规律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有效反馈、家校联手等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校内和校外时间,综合培养个人的数学水平,积累数学核心经验。
总结: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成为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并得以实施,它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数学思维和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游戏与生活中习得和得到发展的。因此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积累核心经验。
参考文献:
[1]郑丽星.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J].考试周刊,2020,(70):84-85.
[2]朱春晓.玩农家扮演享快乐数学 ——浅谈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在游戏中的渗透[J].文存阅刊,2020,(24):140.
[3]李燕.幼儿数学教学中核心经验与游戏的融合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48):226-227.
[4]范秋菊.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建构数学语言与数学核心经验[J].中外交流,2019,26(52):371.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幼教集团城东幼儿园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