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张爱玲《花凋》有感

2021-09-10易艺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男权恋人张爱玲

易艺

去年我阅读了张爱玲的《花凋》,对此有一些思考和理解。《花凋》是张爱玲创作的短篇爱情小说,它讲述了一位身患肺痨的可怜少女陨落的全过程。我认为,作为民国背景中破落家族中的女儿,故事中的主人公郑川嫦的悲剧结局是有其必然性的,作者在其中的表现手法十分巧妙。

首先,社会背景决定了郑川嫦这样的女子的悲剧。在《花凋》中,女性是一个被统治、被征服的社会性别,拥有比男人更狭窄而封闭的生存空间,作为家道中落的封建遗少的女儿,郑川嫦更是这样。因为门第所限,她甚至不能工作,只能“做女结婚员”。而且,在这个时代的女性身上体现着生存焦虑,女性身体只是承载男性欲望的媒介。女性长期处于窒息和压抑的社会地位中,被剥夺表达自己欲望和的权利。郑川嫦渴望上大学的愿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她只能做某一家的女儿、某人的妻子,她的愿望和受教育的权利是被社会所忽视的。不仅是《花凋》中,张爱玲的女主人公总是不停钻营,使出浑身解数增加自身魅力,期望自己也转化成男性社会中的高价商品,并尽可能增加自己的社会性价值,以期在婚姻中获取较高的社会身份地位和较好的社会待遇,靠婚姻获得阶级跃升。和她的姐姐们一样,郑川嫦决定嫁人的时候,她的一生就被注定了,只能成为封建时代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即使没有肺病,她的一生也已经被决定了。她的墓碑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墓志铭是社会对她的粗暴定义,也体现了她的一生都无法脱离社会的压力和局限。

其次,在郑川嫦的悲剧中起到了相当直接的作用的,就是家庭的冷漠和忽视。她的父母和姐姐都是这一过程中无形的加害者。郑川嫦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几个弟弟,这也体现了她自小缺乏关爱的尴尬身份。“吃婴儿药片的小男孩”、“是酒精缸里浸泡的孩尸”、“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即时进补的老太爷”都是作者对郑川嫦父亲郑先生的描写,作为破落家族的大家长,也是社会默认的家族的主宰和保护人,他精神已经死亡,无法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保护自己的妻女。不仅如此,他还会嘲笑病中的郑川嫦的样貌,埋怨她吃苹果多花费了家里的钱。在他身上,郑川嫦无疑是无法得到父爱的。另外,“美丽而忧伤”的母亲同样意味着母爱的缺席。郑夫人热衷于为女儿找丈夫,只是自己年轻时“缺乏罗曼蒂克的爱”时的心理补偿。与其说是对女儿的关心,不如说是对女儿的情感掠夺。她既标榜自己"情感太重”,却又为不暴露私房钱而不愿意为病重的女儿买药。她用“压迫”、 “自立”、“情感"、“牺牲"这些新名词歌颂自己的“牺牲”,自怜自恋,但其实内心虚荣、自私、庸俗,在公众场合用英文名称呼女儿,表现自己的时髦。她身上,体现了张爱玲对浪漫庸俗化的讽刺和审视。郑川嫦的姐姐们也没有为她提供过亲情的温暖。她们自私自利,冷酷虚伪,欺骗愚弄年幼的郑川嫦,把穿旧不要的衣服给她,还美其名曰这些衣服适合她。郑川嫦在遭遇社会的压力、恋人的背叛、病魔的折磨时,家庭始终没有为她提供过情感和多少物质的支持,她缺乏同情心和亲情的支撑,无疑也是造就她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郑川嫦的恋人章云藩对她的抛弃,也是文中造成郑川嫦悲剧的一个重要诱因。文中,川嫦起初见章云藩的印象“起初觉得他不够高,不够黑,他说话也不够爽利,措词也过分留神了些”,他并不符合郑川嫦对于恋爱对象的标准,郑川嫦最终却爱上了他。由此可以看出,在饱受家庭折磨后,她把希望寄托在男性的身上,希望依靠婚姻得以解脱。而且,在当时的背景下,章云藩是她尚心仪且唯一有可能的结婚对象。因此,与其说川嫦最后是爱上了章云藩,倒不如说章云藩是川嫦灰暗生命里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可就是这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章云藩在对郑川嫦承诺过“我总是等着你的”两年后,最终找了新女友。郑川嫦见过他相貌平凡然而健康活力的女友后自惭形秽又感到失望,这一次会面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也让她彻底失去了求生的决心和勇气。这种感情不仅有来自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依赖,还有对自身价值的不确定和放弃进取的挣扎。郑川嫦原生家庭没有给她幸福,婚姻就成了她摆脱现状的唯一依靠。在婚姻也无望后,她对现实的失望和女性自尊的被打击,都使她失去了对生活的期冀。會面过后,郑川嫦病情迅速恶化,因为这意味着在男权社会中,她改变命运的最后一点可能性消失了,不仅意味着恋人的离弃,更是整个世界的抛弃。

当然,郑川嫦自己懦弱安静、敏感自卑的个性和对待感情不主动的态度也造就了最后的悲剧。她不敢出言挽留章云藩,只敢悄悄出门买安眠药打算轻生。面对世间的挑战,她始终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 ,也不敢反抗姐姐的争抢、父亲母亲的忽视。她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郑川嫦的悲剧是多种因素的集合,社会的宽容、家人的关爱、恋人的忠诚,她都没有得到,即世界无爱、家庭无爱、恋人无爱,郑川嫦作为旧时代的一个普通的女性,当失去了所有的依仗后,等待她的就只有死亡。讽刺的是,她死后,反而得到了家人的赞扬和高评价。因为死亡,郑川嫦成为一个空洞的象征符号,可以任由他人来定义。他们对她的定义,符合社会对一个年轻未婚女性的要求,却完全没有人了解过她的愿望与遗憾、痛苦与挣扎。她是腐朽时代中没落家族的牺牲品,在被忽视中长大,在金钱面前被亲情放弃,在爱情竞争面前因病提前出局。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郑川嫦虽然家境没落,但父母双全,衣食无忧,家庭社会地位仍在,她在腐朽的旧时代中尚且没有自保的能力,无法依靠自身的奋斗、父母丈夫的保护获得幸福,就更不用说那些先天条件不如她的的下层女性们了。张爱玲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那时的女子无疑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随着父亲和丈夫的安排随波逐流。

《花凋》反映出的旧时代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可以为现在社会中的女性提供不少的警醒和借鉴。这篇短篇小说,其实讲的是一个老实女孩微弱的欲望屈服于周围更为强大的欲望并消亡的过程。而川嫦的自甘堕落也是旧时代妇女思想的一个缩影,是迂腐社会的一个侧面描写。即使到了现代,一味依靠父母祖荫、丈夫保护的女性,也不会得到好的结局。随波逐流、不懂反抗的女性,如果不能突破世俗的重围,必然的结局就是走向死亡。只有不断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掌握知识和技能,拥有谋生和把握自己人生的能力,才能度过自己主宰的一生。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雕刻者,只有足够的底气,才能面对生活里接连不断的挑战,与男性平视,才会有更多人生的选择。

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冷静叙述情节,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反而突出了郑川嫦去世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最后的戛然而止,短促而有力,把悲剧展示给世人看,更增加了无声的力量。文中对不同人物的刻骨刻画,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揭示了女性的内囿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花凋》为我们展现的是在男权社会里被忽视的女性的生存的需求和无助的挣扎,她们因为被折断了翅膀而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在牢笼一样的环境里做无力和绝望的挣扎。女性的自我意识如果毁灭,就会像郑川嫦一样,一点点失去思考和做出改变的人勇气,最终万劫不复。同时女性应领悟到,亲情和爱情都应是首先肯定自我存在后再争取的事物,世事无常,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保证。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在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考验中,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实现真正的成长。

广西大学 530004

猜你喜欢

男权恋人张爱玲
Myth and Mechas
如何看待恋人的缺点
影子恋人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