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嵌入式肖像描写的教学策略
2021-09-10黄燕婷
黄燕婷
[摘 要]肖像描写是学生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然而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多将肖像描写与情节孤立,导致肖像描写显得刻板单薄,与叙事内容格格不入。本文从叙事的四个阶段——开端、高潮、转折、结局入手,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展开肖像描写。
[关键词]肖像描写;嵌入式;
我们都知道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能让作文增色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也会有意识地运用肖像描写。然而学生在考试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后,喜滋滋地期待一个优秀作文成绩,可惜成绩并没有他们期待的高分。究其原因,大多数肖像描写语言生硬,未能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结果肖像描写显得单调刻板。其次学生为肖像描写而肖像描写,而非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进行肖像描写。
为开拓学生思维,提供更多肖像描写的范式,我提出嵌入式肖像描写,即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选择一到两处能充分凸显人物形象处适时嵌入肖像描写。嵌入式重在不生硬不死板的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不留痕迹的通过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一、开端嵌入,铺垫下文
肖像描写,学生主要将其运用于开头。这种肖像描写形式往往肖像描写与故事情节孤立,没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嵌入肖像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显得呆板无趣。
我提出的“开端”,指的是故事发展的起因,而不是作文的开头。在鲁迅《祝福》一文中,鲁迅以倒叙的手法讲叙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开篇交代旧历年底“我”回家过年,与朋友聚会回来的路上,我遇到祥林嫂,这时作者对祥林嫂有一段肖像描写。故事开端这段肖像描写描写了一个被封建思想践踏、迫害、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的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令读者看后深受震撼,也不由思考“她为什么变成这样?”“她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等深层问题。
在《这样的人让我敬佩》写作中,有一学生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腿装上假肢的男孩主动让座给带小孩的妈妈。那么在故事的开端即可加入一段肖像描写:“公交车‘哐啷’一声打开,走上来一个个子不高的小男孩,身体就像一颗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羸弱而坚挺。”如此一段肖像描写,既衔接了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故事的开端不等于作文的开头,这有别于以往学生以肖像描写作为开头的写作方法。这是紧扣情节,自然流畅地嵌入肖像描写的一种写作方式,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又为下文埋下伏笔,留下悬念,令人思考,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高潮嵌入,凸显形象
高潮时一个故事最富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读者的部分,所以在高潮处嵌入肖像描写,最能凸显人物的形象。在杨绛的《老王》一文中,故事的高潮即为有预感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老王,为了感激曾经对自己有过帮助人,拖着苟且残喘的病态身躯送鸡蛋。这时作者加入的一段肖像描写,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这可以看出老王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似乎已经出现行将就木的前兆,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紧急回馈社会,感恩同伴,折射了一个善良淳朴、舍己为人老人的心。
在学生平时写作中,我们经常会评价学生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丰满。然而怎样才能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呢?学生却不得其法。我认为可以在高潮之处嵌入肖像描写。例如在某学生《我的妈妈》习作中,他写下一个很生活化的“送伞”故事。假如要凸显母亲的形象,我认为只需要在母亲送伞这个最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中,加入一段母亲的肖像描写:“朦胧大雨之中,隐隐约约有一个模糊而熟悉的人影疾步向我走来,她粗糙的右手紧抓着一把伞,黑白相间的头发被弄得凌乱不堪,急促的脚步溅起的水花在裤脚绽放朵朵墨花。”如此加入一段肖像描写,让一段本身陈旧老套的故事也变得扣人心弦。
我们的学生年龄尚幼,生活经历不丰富,日常生活圈不外乎就是家庭学校。我们开展写作课并不是教授学生虚构曲折离奇的神秘事件,而是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触动心底的瞬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于高潮处展开肖像描写,更能表情达意。
三、转折嵌入,对比衬托
我们常说故事情节要富有波澜,那么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可以抓住故事的转折点。如《高老头》表现高老头在存款被两个女儿榨完之后,他的躯体也随着变得“越来越瘦”,精神也全垮了。这与前期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么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可以抓住情节的转折点塑造人物形象。如《特别的一天》一文,某学生写自己一边说话,一边跑步,结果摔了一跤。这是我引导学生抓住“摔跤”转折点,加入一段肖像描写:“左脚脚尖碰撞右脚后跟,身体一个踉跄,向地面扑去。头发迎风根根竖起,后背的衣服也瞬间扬起了一个半球”,生动写出了摔跤那一刻带有戏剧性的狼狈形象。
叙事有波澜,方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们引导学生于转折处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更能凸显人物的形象。
四、结尾嵌入,引人深思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在日常写作中,学生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点题,虽然紧扣题目,但却显得过于直白,缺乏内涵。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主题,我们同样可以在结尾处嵌入肖像描写,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如《台阶》一文中,结尾处有一段父亲的肖像描写,房子建成,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的苍老的形象,不由得让人思考“房子的意义是什么?”,言已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
学生在习作中欲在结尾之际,升华主题,做到“言有盡而意无穷”则可以采用这样的一个形式。如某一学生《我最敬佩的人》一文中,选择了环卫工人为写作对象,于结尾处,我们可以加入这么一段肖像描写:“为了更稳当地推着装满垃圾的车前行,他佝偻着肩膀,一双长满茧子的手紧抓着垃圾车的把手,踩着黑色厚重的雨鞋,他越走越远”。
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中得到教育。所以在结尾处运用肖像描写,不对人物作任何评价,留下“空白”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反而更突显人物形象,更好地深化主题。
综上所述,肖像描写若能结合情节嵌入,更能突显肖像描写的个性化,更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引导学生从叙事的开端、高潮、转折、结局四个情节切面入手,学生对肖像描写的运用将更游刃有余。当然,随情节嵌入肖像描写毕竟只是一种思维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才能让学生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写作技巧。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公园东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