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葬花吟》三个英译本之评析

2021-09-10王英洁

今古文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杨宪益许渊冲大卫

王英洁

【摘要】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感叹其身世遭遇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中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大卫 · 霍克斯译本和许渊冲译本最具代表性,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的不同,三个译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从修辞、文化特色的词句等方面分析三者的译文,从而为今后从事该类文本翻译的工作者积累经验,并向读者提供更好的译本。

【关键词】 《葬花吟》;杨宪益;戴乃迭;大卫·霍克斯;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104-02

《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大量的诗歌辞赋来展现书中人物的性情和见识,还通过诗歌来暗示其人物的最终归宿。而书中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对林黛玉形象塑造,身世遭遇有着点睛之笔作用之外,也为其最终命运埋下了伏笔。

一、修辞

《葬花吟》全诗五十二行,在诗体上体现了歌行体的特征,基本上四行一结,每行七言(除了“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两句外),四句一韵,韵脚在一、二、四句。全诗平仄交替,显出自然流畅节奏。除押韵修辞手法之外,该诗也采用了比喻,如“风刀霜剑”以及双关的修辞手法,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中的“艳骨”一词。而三个译本对原诗修辞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一)比喻的处理

《葬花吟》一诗中多处使用比喻修辞,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而《葬花吟》的三个译文中,霍译本对于比喻的处理方法不同于杨戴译本和许译本,霍译本保留了原诗的比喻形式,而杨戴译本和许译本则没有。接下来将以下面诗句为例,对三个译本展开分析: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杨戴译:Each year for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days

The cutting wind and biting frost contend.

许译:For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days each year,The cutting wind and biting frost make flowers sear.

霍译:Three hundred and three-score the year`s full tale:

From swords of frost and from the slaughtering gale.

原诗中的“风刀霜剑”将“风”比作“刀”,將“霜”比作“剑”以此来突出天气的寒冷,环境的恶劣。通过对比译文发现杨戴译文和许译文选用的词语一样,皆译为“The cutting wind and biting frost”,这两位译者选用了非谓语动词形式“cutting”和“biting”做定语来修饰“wind”和“frost”,前者词义为“严寒的,刺骨的”,后者词义为“刺痛的,辛辣的”,两译文中虽未出现“刀”“剑”,但很直观,很犀利地将原文中的“酷寒”之意传达给读者;霍译文把“风霜刀剑”译为“swords of frost and from the slaughtering gale”译者保留了原诗中“霜剑”这个比喻,“风刀”译为 “slaughtering gale”此处将比喻转为了拟人的修辞手法,“slaughtering”一词本指人“残酷的,屠杀性的”这里用来形容风将环境的恶劣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比原诗的比喻更加贴切,所以这里霍译本比杨戴译本和许译把“风霜”的严寒残酷描绘得更形象。

(二)双关的处理

中国古典诗歌善用双关的手法来借物言己,这一手法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然而精确有效地将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到译文中是中国古典外译过程面临的困难之一。接下来以下面诗句为例,来剖析中外译者对这一修辞手法的处理方法: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霍译:But better their remains in silk to lay

and bury underneath the wholesome clay.

杨戴译:Better shroud the fair petals in silk

With clean earth for their outer attire.

许译:Why don't I shroud in silken bag of the petals fair

And bury them in the earth forever to mingle there?

原诗中的“艳骨”一词有两层含义既指“花”也指“诗人自己”,霍译文中将其译为“their remains”虽然不能译出原诗的韵味美,但“their”一词却将其双关的含义给体现出来了;杨译本将其译为“fair petal(美丽的花瓣)”只译出了一层含义,没有准确地传达出原诗要表达的意思,许译文与前两个译文完全不一样,许译文转换了句子形式,由原诗的肯定句式转为疑问句式,许先生把“艳骨”译为主语“I”以及从后面的“bury them”可以看出许先生把此处“艳骨”双关的含义直接译了出来,霍译本用人称“their”将双关的含义体现出来,显然没有许译本表达的含义清楚且直观,由此可见对于双关的处理,许渊冲先生及霍克斯对双关的处理较杨译本略胜一筹,而许译本的处理最佳。

二、文化特色词的比较

《葬花吟》整首诗歌是通过借描写晚春时节落花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而在描述这种萧条景象及抒发感情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词汇得以实现的,而这些词汇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隐含意义,它们的含义往往并非表面或字典里所呈现的意思,通常它们看似简单但却代表着典型的中国故事及深层的隐含意义,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挖掘并理解这些词汇背后的深层意义,从而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下面将以表格的形式对三个译本在文化词汇的处理进行比较:

“血痕”和“杜鹃”是中国的两个典故,而要准确恰当地译出这两个典故更是难上加难。

“血痕”一词源于湘妃哭舜,泣血染枝成斑的故事。而在此诗作中黛玉被称作“潇湘妃子”。该诗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黛玉极度悲伤与悲痛的情感。霍译运用倒装句,译为“on the boughs as bloody drops appear”;杨戴直译“血痕”为“drops of blood on each bare bough”,尽力保留原诗的文化意象,相比霍译文“bloody drops ”,杨戴译文不能更精确地传达出原诗泣血的程度及黛玉极度悲痛的情绪;许译文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将“drops of blood”作为“turn bare branches red”的主语,更直观地向读者传达了“黛玉泪洒空枝如同杜鹃泣血,染红树枝的悲痛心情”。同时这样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悲凉的此情此景,也更易于目標语读者的理解。从译入语读者视野角度来看,许译比杨译和霍译略胜一筹,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及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

“杜鹃”来源于古代神话中,相传蜀王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凄凄凉凉,在古典诗词当中是凄苦情绪的聚合物。三位译者都将其译为“cuckoo”,“cuckoo”一词在英文诗中多与自然、爱情或歌唱联系在一起,是自然中的鸟儿。虽然三个版本的译文都很准确,但却不能将原诗凄凉的意境表现出来,反而给译入语读者呈现的却是一种轻松欢快的意境。这也是翻译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的一大遗憾,往往在翻译该类词语时很难找到与源语承载着同样文化内涵的词语。

“青灯”在《辞源》中的释义是:“谓油灯。其光青荧。”而“青荧”在《辞源》也有词条,意思是“泛指青光或白光”。而霍和许译文采用意译法分别将其译为“lamplit”和“dim-lit”。传达出“青灯”灯光的意思,而杨戴采用直译手法,由于青色与绿色相对,所以将其译为“A green lamp”。但译为“A green lamp”,给读者一种恐怖,阴暗的感觉,实为不妥。因此此处霍和许译文将青灯意译为“灯光照亮的,灯光微弱的”的含义更为妥当,更易于读者接受。

通过分析以上这些承载文化含义的词汇,发现在翻译这些词汇时不免会遇到大的困难,由于英语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相对较少无法选出恰当精确的词汇来传达原语的文化。这也正是翻译中国典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一大遗憾。

三、结语

总体来看,三个译本各有所长及不足之处。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因此他以意译为主,而杨戴译本倾向忠实原文,因此他以直译为主。杨戴译本比霍译本更精准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但语言形式上拘泥于汉语表达习惯,而不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结构及表达习惯;而许译本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某些形式,也考虑到了译入语文化的因素。而从“文化走出去”的视角来看,霍译本和许译本更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更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周美玲.林黛玉《葬花吟》三个英译本之比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24(06).

[2]周阳.基于诗歌翻译“三美论”的《葬花吟》两英译本评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01).

[3]徐层珍.《葬花吟》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4).

[4]谢青.《葬花吟》中英文赏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5]Yang Xia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0.

猜你喜欢

杨宪益许渊冲大卫
疯狂星期二
大卫,不可以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大卫,不可以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