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021-09-10林伟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着力点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林伟英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育人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标非常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浅谈我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着力点

引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使其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学生小学阶段乃至今后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主要凸显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思考显得尤为必要。

一、挖掘思想品德课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授课的基础,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学会拒绝》一课时,教师可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拒绝身边的诱惑,也可以采用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讲解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后,讲述身边的诱惑,从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抛出问题:“同学们每天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诱惑我们,导致我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而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监督和关注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皆会给学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言行,更是会给学生造成至深、至远的影响,尤其是不具备较强分辨能力的小学生,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因此,有必要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之前,率先关注和监督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确保小学生接受正确、正向的思想熏陶和影响,还需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监督及关注,确保思想品德教师的情操、道德符合教学要求,也确保思想品德教师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要考察思想品德教师的情绪、心理抗压力等,确保思想品德教师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负面状态。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需要学校加强关注的方面,总之,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才可进一步保证培育出来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义和实施质量才可得到保障。

三、为学生创建更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关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好与坏、优与差,是需要相关教师充分关注的重点。因此,需要教师努力在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更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教室内保持干净、整洁是必要的,还可适当地添加一些花草、正能量标语,或是张贴一些名人画像等等,目的是无形中对学生思想、心理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教室内安装镜子,让学生注重仪表,使得学生关注自身形象、努力提升个人形象。诸如此类的做法都可采用,目的是创造更优良的育人环境,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效发挥到最大。

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教育新形势下,教育是双向的理念更为深入人心,也有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师认知到这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一种有效的交流、一种相互的交流,利于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敞开心扉、表达心声,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认知和了解,便于开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开内心疙瘩,从而助力学生重新焕发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当然,想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还需以平等交流为前提,教师务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耐心的倾听学生讲解,还要不断地鼓励、勉励学生,使得学生感受到关心和呵护,从而与教师达成交流上的共识,进而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只因有部分学生是内向的性格,他们有苦恼也不愿意多说,只会将心理问题埋在心底,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能够做的就是秉持耐心并主动的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多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当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写纸条的形式来进一步地倾吐心事,切实保护学生的隐私、自尊,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心理治疗效果。

五、与家庭携手,共同承担育人责任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家庭对于小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影响力甚至会超出学校影响力范畴,所以说,有必要促成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而携手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切实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共筑良好环境,切实在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道路上发挥合力,进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學生家长保留有效的联系方式,更要多多的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切实发挥家庭教育互补优势,让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多组织家庭教育宣传教育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个人性格、家庭氛围对于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从而自觉地进行改正,并真正的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做到真正的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并获知孩子最真实的内心想法,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诸多好处。另外,学校还可多组织多姿多彩的亲子活动,进一步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了解,也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更是每位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使命,尤其是思想品德相关教师,务必要在关注与重视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达到此目的,也需要相关教师付出较多的心力和精力,可在必要的时候,与家庭携手共同完成育人使命,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海英.略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30):8-9.

[2]刘艳莉.思想品德课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 [J]. 现代教育 ,2012(01):79-80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五合小学 524059

猜你喜欢

着力点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