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

2021-09-10冯丽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强调方法指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用能够真正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有效提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批注阅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进而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情感基调掌握的基础之上,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1引导课前批注,推进批注式阅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仅要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扩充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还需要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思维,为了今后的语文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很多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阅读作业,但是阅读预习作业的检查难度比较大,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好阅读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的时候也进行批注,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将一些生词生字或者自己阅读一遍以后感到费解的点标注出来,从而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当教师讲到某个自己标注出来的知识以后,学生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听讲,并随着教师的讲解提出个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之前,就可以留下预习阅读作业,让学生用记号笔或者其他标注符号的形式,将自己认为是关键句、关键词的部分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认为它是关键的原因作为批注。当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时,则可以使用“?”,在旁边表示疑问批注,并且用比较醒目的标志画出中心句。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很自然就会投入到阅读当中,提升了他们对于阅读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指定篇章,设定主题,锻炼学生批注思维

批注是一种对阅读资料的注解方法。根据各类文章的体裁、题材不同,以及读者的视角、思路不同,大家写出来的批注也一定是不同的。基于语文教学的设计需要,我认为批注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定的角度和方向去解读文章,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写批注。比如,我们在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其实课文本身在内容上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其中的深层内涵,小学生却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为了启迪学生的深度阅读与思维,我给大家布置了三个思考题,要求大家通过批注的方式来完成。(1)你觉得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时空倒转,你会如何去保护圆明园不被毁灭?(3)你觉得,为什么人们要对圆明园感到惋惜呢?你读了这篇文章有怎样的感想和体会?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一个问题去思考,然后用批注的方式在课文中相应的句段旁写下自己的想法、体会。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几句话非常简单的提到了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因为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闯入。但很显然,应该有更深层的原因导致了侵略者的闯入。有的学生在这个句段写出了批注“英法联军为什么会闯入圆明园呢?是因为他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是因为当时的世界并不和平,而当时的晚清统治者又软弱无能。如果是今天,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批注,体现出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符合我们开展语文学科教育创新的目标。根据学生的批注,教师还可以跟进解读,讲述曾经的那段历史,勉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荣耀,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深度的阅读教学。

3结合批注,深入讲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批注是学生读书体会、思维的一种记录和发散,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资料的写作手法、创意风格、人物特色、故事情节、思想感情、关键元素等进行更细致的梳理和把握。通过在一篇文章中作各种各样的批注,学生更容易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知。我们在组织开展批注式阅读中,会鼓励大家对自己的批注阅读体会成果进行汇总,以讲读介绍的方式来作陈述。比如,对小说《景阳冈》的批注讲读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在批注中的想法体会,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讲述。由于批注中对人物、故事情节已经进行了畅想和提炼,使得学生在讲故事中语句表达都非常流畅,描述的情节绘声绘色。用这样的方式,大家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上或者课下,学生都会自觉地去作批注,加深了认知理解,这样的阅读教学更符合学科教育的需要。

4教授学生统一批注形式,培养批注阅读习惯

批注式阅读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熟悉的生字词语,标记下來。对于文章中那些优美的句子和耐人寻味的部分也用笔标记下来。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为了更加高效地帮助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日出景象的描写,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多次阅读课文,增加理解和体会。在第一篇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用笔把本篇文章中出现的九个生字用圆圈圈出,通过查阅工具书来标记这九个生字的拼音,并组词。在第二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文章中一些动词的用法,并将这些动词用原点标记,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在第二遍阅读的过程中会放慢速度,一边标记一边体会。既把握了思考的重点内容,又较为深刻的理解了如此描写的精妙之处。在第三遍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使用波浪线将本篇文章中,描写日出的精彩句子画下来,反复体会赏析。在每一篇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都能够坚持这样的三步批注式阅读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批注阅读习惯。这样,学生阅读能力以及习惯都会获得一定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标准》中对于阅读内涵的解释是: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世界、提升自身审美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标准》,利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文章,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想法与观点,深化对文章的解读。

参考文献:

[1]朱兢.批注式阅读,演绎魅力语文课堂[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2):57-58.

[2]魏妙飞.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执行方法探析[J].名师在线,2020(34):75-76.

[3]樊华锋.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4):37-38.

作者简介:冯丽平(1981—),女湖南冷水滩,大专,小高,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冷水滩区朱家山小学 湖南永州 425000)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