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1-09-10林洁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摘 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崭新阶段,强调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将生态文明融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既符合我国国情,也完善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渗透生态文明理念,使高中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一分子。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08-02

引  言

生态文明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为宗旨。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也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高中课堂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能够使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高中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1]。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要充分融入生态文明的教育思想,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完善综合性教育系统。高中生物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分类,恰当地引入生态文明的教育思想,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课堂。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完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工作。同时,生物教师也要注重课程的特点,利用多层级、多样化、特色化的模式,不断地完善教学结构。

(二)符合学生发展要求

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恰恰与我国创设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相符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充分融入生态文明的思想,确保学生能紧随时代步伐,通过学习掌握更深层次的生物知识。教师要适当渗透生态文明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保证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去挑战自我、迎接未来。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对策

(一)结合生活实践,渗透生态文明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生物课堂价值得以充分展现的场所。如果教师能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那么高中生不仅能学到基本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技巧,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会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从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因此,生物教师一定要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视,创造特殊的学习环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解“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濒危动物的信息,通过观看《动物世界》、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濒危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教师结合本节课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知。

(二)利用主题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主题来更好地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展现生态文明教学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进行大胆的分析、评价和完善。首先,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厘清生态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合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与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理念不谋而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拓展生态文明思想

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的同时,引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章节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关联。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关注程度。

例如,在讲解“生物科学与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厘清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哪些工业和农业会对生态文明造成破坏,对此开展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传达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教师讲解完基本的知识以后,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讨论、分析生活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进而唤醒学生的保护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

(四)注重实践教育,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可以适当渗透生态文明思想,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并快速地建立节约、环保、生态、友好等思想意识。

例如,在讲解“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了解转基因食品是什么,并将其与绿色食品的成分進行比对,使学生准确区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如,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界这个大课堂,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合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建立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以及日渐突出的能源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构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深化生物教学的深度与内涵。

例如,在教学“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的相关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生物性污染的概念是什么”“现阶段的生物性污染问题有哪些?需要如何解决”。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含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意识。

(六)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生态文明理解

合作学习是充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合作学习这一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生态文明知识。教师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及相关常识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独立分析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这样在丰富学生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使其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  语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可以从生活经验、教材内容、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合理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在无形中建立生态文明意识,为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万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生态文明融入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9-08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洁(1983.9-),女,福建福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福州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