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09-10张圆圆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当前县乡行政管理向高效服务转化,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乡镇行政改革,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乡镇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随着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和自治意识的觉醒,其参政议政的意愿日益强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简政放权,为村民自治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实现乡村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广大村民的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实现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有利于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十八大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那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应该紧跟中央步伐,实现政府职能由原本的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释放市场活力,提高社会创造力,大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廉洁政府的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乡镇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二、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条块分割难协调
突出的表现是乡镇行政管理工作权与责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各种制度建设还不配套,部门利益日趋膨胀,农村大部分行政管理宏观调控手段都被部门掌握,治安、司法、教育、工商、税务等“七所八站”行政职能游离于乡镇政府职能之外,他们都被上级主管部门收编,归条条管理,机构设在乡镇,而工资、福利、任免等人事调配乡镇管不着,乡镇政府对其的权限很少,这就导致在现实的工作中乡镇政府对各个主体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为了处理一个违法人员,为了缴纳一笔税款都得党委书记、乡镇长出面协调。
(二)乡镇干部不安心
第一,乡镇条件艰苦,乡镇管理工作繁杂、任务重,使部分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产生“跳槽”思想,工作分心;第二,“上头”和“下头”对乡镇干部不理解,工作難做。乡镇干部往往应付了上头,下头要挨骂;宽大了下头,上头挨批,感到左右为难,两头受气,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第三,财政切块,乡镇干部工资难以兑现。近年来,各级财政都采取切块包干办法,只好一拖再拖。薪水本来就较低的乡镇干部自然会“见异思迁”,千方百计要求进城;第四,一心挂两头。部分家居城市,工作在乡镇的年轻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受不了艰苦生活,耐不住清贫寂寞,盘算如何再返回县城。
(三)工作体制的矛盾性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逐步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协调生产,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薄,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就必然坚决完成,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另外,农村基础不平衡,一个省、一个县、一个地方,范围大,情况千差万别,执行的都是同样的政策,难免会产生现实情况与上级要求不相适应的,乡镇干部为完成上级各项计划任务,大部分时间是收粮、要钱、追人、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服务工作,这就导致本应作为乡镇行政管理工作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无法建立起来。
(四)工作考评的片面性
目前,对乡镇考评内容繁杂,没有抓住关键,脱离了实际。第一,考核的指标要求高,如对乡镇企业的考核面广项多,要求高,乡镇为完成任务,或拼命上项目,投入大大超出乡镇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者虚报夸,助长了不正之风;第二,在考核过程中部门利益、本位主义严重,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采取一票否决,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在考评过程中,主管部门并不根据你单位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好坏来评议,而是看你单位是否完成他们下达的部门任务,特别是报刊、杂志、宣传品和上交的各项费用,未完成则难达标;第三,在考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乡镇之间的基础和环境,有些乡镇由于基础偏差、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力度大、措施硬,人员时间集中,但效果不够理想,往往形成劳而无功,考评落后换罚,挫伤了基础差和边远乡镇的积极性。
(五)舆论导向的失衡性
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新闻媒体缺少冷静的分析,没有从客观方面寻找原因,没有站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中去寻求深层次的原因,而是矛头直指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不仅造成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更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落实的难度,致使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放不开手脚。
三、提升乡镇行政管理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如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强化核心作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壮大乡镇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理顺县乡条块关系
乡镇政府是离农民最近的国家权力象征,是投放公共权力的前沿阵地,乡镇政府的存在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乡镇政府与县级部门间的权限分工一直是含混不清、变动不居,这就造成了乡镇行政管理改革的困境,所以理顺县乡条块关系是我国进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那么理顺县乡条块关系我们应从乡镇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充分发挥乡镇统筹协调的整体功能入手,具体来说应扩大乡镇的权力,使之权责一致,凡人、财、物在县的,全部下放给乡镇,比如公安、司法、税务、工商、教育等,都应纳入乡镇管理,这样乡镇做到全局一盘棋,增强自身行政调控手段,指挥运筹工作更能得心应手,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然放权时注意区别情况,做到宜放则放。
(二)创新乡镇干部用人制度
具体来说:一是,要有计划的从符合条件的村级正职中选聘村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乡镇干部,既有利于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可谓一举两得,这类乡镇干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够吃苦、了解民情,与农民群众有共同语言,不仅能在工作中真正践行群众路线,而且能安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确实需要县选派的,也必须要求他们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让他们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二是,加强镇村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針对新形势下党对乡镇干部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结合建设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采取下派、上挂等形式,不断加大乡镇机关与农村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逐步建立起机关下派、转任轮岗、基层选调和到规模企业挂职锻炼等较为系统的干部轮训机制,通过这种双向交流锻炼,使干部得到了多岗位、多方向的从业经验,有利于培养一批实现党事业的多面手人才,也为乡镇今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建立了一个人才储备库。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乡镇工作体制
乡镇在宏观调控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切忌空想蛮干。具体来说必须取消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评比、达标、验收,对涉及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切忌不顾实际,搞一刀切,一窝蜂,更不能搞强制命令,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应干涉过多,应把工作重心放到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来。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抓服务体系建设,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服务。
(四)健全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考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行政管理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的考评制度,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业绩,建议乡镇的工作内容划分为财政收入,农民增收,计划生育,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大项。这样提出考核的理由是:财政收入是乡镇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指标的考核直接体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必须抓紧抓好。当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还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评方法,考评手段和考评鉴定等,这样乡镇工作才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避免因被动应付而带来无效的劳动和负面效应。
作者简介:张圆圆 女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讲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