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1-09-10孙永泽谢苑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孙永泽 谢苑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面临多重困境。在人才培养主体的困境方面,高校培养主体少且实力不强,区域分布不平衡;社会培养主体育人意识不强,供需关系不均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方面,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精准定位,课程体系尚需完善,素养培育有待加强;社会人才培养重形式而轻内容。我国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主体效能,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摆脱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困境。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关乎国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把握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脉搏”,才会真正的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新时期人才。因此,肩负重任的高校将重点目光投向思政教学改革之上。思政课程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思维维度,促进思想境界提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起到“指南针”的作用。文章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为主要目的,提出有效的策略来改革大学的思想政治进程。期望这项研究能够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尤其是希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过程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困境

1.1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在应试教育、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社会乃至国家利益的问题,集体意识淡薄,在他们身上难以捕捉到作为成年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利益冲突时,部分大学生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思考问题缺乏大局观念,没有牺牲、奉献精神,给他人留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深刻印象,他们在面对重大社会事件和国际事件时也反应冷淡,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遥远,无法体现出作为中国公民应有的大国精神。

1.2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基础培养的高校方面,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精准定位。各个培养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还有的追求“大而全”,描述为“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和基础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这么宽泛的定位,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性,且实际成果与目标设定出入甚大。其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尚需完善。大多数培养主体分设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但理论课程设置几近雷同,且实践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体虚置和功能空转的状态,甚至于没有实践课程。最后,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素养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作为语人、予人、育人的特殊人才,作用于人,服务于人,所以自身素养极为重要。事实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还是知识传授和灌输,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被忽视,导致人才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未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形成能力,从根本上阻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1.3忽视理论知识,只注重智力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精神营养”,这样的内化是具有终身意义的,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起到终身指导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忽略了內化的重要性,只认为创新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就是智力、能力、技能的高效发展,这样的误区在高校教育中占比很大,亟须改变。如果经常受到这种思维方式教育的影响,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政治教育的思想价值,它将无法履行其真正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影响,不能简单的量化,我们需要内化学生的精神价值,实现教育质的飞跃。

2对策

2.1结合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成长需求深化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对象是真实鲜活的青年学生。与思政专业人才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相结合,使思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帮助思政专业人才做好人生规划,实现职业发展,思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更好地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处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如今,新型社交、视频软件深受广大青年欢迎,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几乎已经成为每个人手机上必不可少的APP。

2.3建立健全素质考核体系

若要客观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效果,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素养考核体系必不可少。高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拘泥于每学期期末的应试测验,而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书面考试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考核,学生只需要背诵理论知识即可轻松通过,这样的考核标准难以确保学生真的将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进行了结合。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门高等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既会遇到人才培养中的一般问题,也会遇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挑战。因此,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了加强理论探索之外,还应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发展规律,深入、细致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进行实践探索,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更好肩负起培养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人才和工作队伍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01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猜你喜欢

新时代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