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栏目剧选题的几点思考
2021-09-10王芳
摘要:《百姓影事》是长治广播电视台2004年创办的栏目化电视短剧,它的前身是《上党夜线生活版》,自创办以来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拥有一大批忠实观众。作为上党地区品牌栏目的《百姓影事》始终把剧本的选题、创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严格筛选选题,杜绝低俗之风,避免盲目追求高收视;第二,积极拓展选题,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栏目剧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地方栏目剧;选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24-02
一、引言
一剧之本在剧本,这是地方栏目剧成功的基础和根本[1]。观众的审美情趣在与时俱进,本文对如何制作出观众认同的地方栏目剧作品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就地方栏目剧剧本的选题展开探讨。
二、紧跟时代节奏,坚持正确舆论引导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风骨,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长治市多年来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和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百姓影事》的编导以“身边人演绎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主题,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点滴的变化着眼,创作了《公德你我行》《蒋文明相亲》等系列剧,在轻松、幽默、诙谐的剧情中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激发人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创建工作中。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创建、共建美丽幸福长治”的创建热潮。自2016年起,长治市各新闻媒体开展了“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型采访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热潮。《百姓影事》栏目组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挖掘好人好事,节目组特别关注凡人善举,致力于将普通人的故事写进剧本,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推出了电视系列剧《长治故事》。《长治故事》中的《山村警察》以壶关县鹅屋乡派出所民警申飞飞为原型、《戒毒所的故事》以市戒毒所干警为原型、《志愿反扒队》以城区志愿反扒队队长宋忠平为原型、《小米县长》原型为武乡县挂职副县长张志鹏、《迎春花开》原型为壶关县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说好不分手》原型为沁源县景凤村村民段建娥、《寒来暑往》原型为长子县吕村村民张庆玲……“长治好人”以及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借助这一系列剧走进千家万户。身边人、身边事、有温度、有特色、接地气的特点,使群众看得进、看得信,在长治市营造了见贤思齐、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三、身边人身边事,艺术再现生活情景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在反映百姓呼声,做好下情上传、上情下达上责无旁贷[2]。《百姓影事》始终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宗旨,题材紧扣当地群众工作生活。群众生活事再小也蕴含着大道理,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民情民意。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一栏目宗旨,栏目剧反映的事实才最实在,最符合群众利益,最能为群众接受。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听见有人抱怨隔壁家养的宠物怎样惹人厌、楼上那家淘气孩子制造的噪声如何烦人、小区里有人为了抢占停车位怎么绞尽脑汁花样百出、邻里关系又是多么淡漠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等,可见邻里关系是人们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针对此现象,《百姓影事》立即确定了这一选题,创作了《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等栏目剧。“啃老族”一词刚出现时,很多人对此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在栏目剧《啃老》播出后,有观众经过反思发现了身边的“啃老”一族。有观众反映她就像节目中那个因为工作忙而用钱弥补孩子的家长,现在孩子一看见想要的东西就会说“要,现在就要”,完全不能容忍等待,她真是害怕孩子将来也变成了“啃老”一族。《啃老》的播出引发了热议,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思考。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瘾问题接踵而至,《百姓影事》栏目据此创作了《陷在网中央》栏目剧。手机的普及使人们身边的“低头族”多了起来,好不容易一家人聚齐想陪长辈吃个团圆饭,饭桌上却是人人都在看手机的景象;难得参加一次姐妹聚会,最终却演变成餐前打卡,餐后摆拍,全程只顾朋友圈;夫妻两人终于有工夫过个二人世界,双方却始终抱着手机,打游戏的打游戏,追剧的追剧……《百姓影事》中的《手机》中的形象正是现实中的你我?人们整日低头在互联网中寻找快乐却忽略了周围的一切,群众演员朴素的表演,接地气的轻喜剧表现形式,让观众在笑声中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度思考,获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当然,《百姓影事》栏目并不是对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有闻必录,而是有目标地进行筛选,选择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实进行艺术再创作,即选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看似微小但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用栏目剧的艺术形式发挥其教育意义[3]。
(一)关注热点焦点,及时进行精心策划
《上党夜线》是长治广播电视台的一档民生新闻品牌栏目,以“百姓身边的小事就是上党夜线的大事”为宗旨,关注民生、聚焦热点。先前《上党夜線生活版》栏目剧选题主要来源于新闻素材,后来《百姓影事》延续了这一做法,以当前人们关注度较高、突发的或具有争议的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记忆,还延伸了新闻影响的链接。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域内的观众最乐意看的还是发生在本地域内的事,即使对该事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观众也可以理解。《上党夜线》中有一条因租房而起的纠纷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热议,于是《百姓影事》栏目第一时间敲定“租房”这个选题,制作播出《租房风波》。不仅在栏目里对其中涉及的一些法律知识进行了注解,在剧中也根据情节起伏对观众进行了合理引导,使时效性、教育性有效融合,给人们展现了一部非常鲜活的作品。“老妈热衷保健品”这个选题也是来源于《上党夜线》的热点话题,其中真实的故事情节给老年朋友提了醒,强化了他们的防范意识,同时节目还呼吁子女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年人,避免老年人陷入打着亲情牌的诈骗陷阱。
(二)深入各行各业,不断丰富创作题材
作为一个媒体单位,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有普通老百姓,还有各行各业,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题材。《百姓影事》起用群众演员,要讲哪个单位的故事就由哪个单位的干部职工及家属出演,自己事自己演,大家不仅不生涩、不别扭,反而能临场发挥,金句频出,效果奇好。这些栏目剧的播出不仅加深了民众对该行业的认识,也赢得了人们对这份职业的理解和尊重,很容易引起共鸣,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医患情深》讲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有利于互相信任。《感恩》围绕学校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这个中心,引导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百姓影事》栏目和潞安集团五阳社区合作摄制的《咱们的艺术团》围绕建设平安、文明、祥和、幸福社区的中心目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据社区怎样不断充实、建设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整体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展开故事,该剧的拍摄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居民高兴地说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形成了崇尚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4]。《送上门的健康服务》是与潞安集团王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联合摄制的,讲述了通过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保障机制、突出社区医疗卫生特色、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的故事。《百姓影事》栏目和山西壶化集团合作,针对安全生产教育摄制了系列短剧,加深了全体职工对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三)深挖紅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作为革命老区的一家媒体单位,近年来,《百姓影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意蕴,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如在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涌现出许多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故事,栏目以这些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小米县长》《迎春花开》《山村警察》等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迎春花开》讲述了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自2011年被村民选为村主任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产业,一头扎进繁杂的村内事务,一心带领村民脱贫脱困奔小康的故事。《山村警察》讲述了民警申飞飞自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壶关县鹅屋乡后,用8年时间走遍鹅屋乡的每一个村庄,用真情真心融入当地生活,深受当地百姓信任、尊敬的故事。《小米县长》集中塑造和刻画了扶贫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剧情围绕积压小米的销售、带领村民改变思路搞有机种植、学习电子商务展开,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的含义。在武乡县拍摄《小米县长》的过程中,节目组了解到了武乡琴书这一当地传统说唱艺术,它极富地方特色,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一地方特色也被融入了《小米县长》的摄制中,该剧以武乡琴书传承人常惠斌老师的自弹自唱拉开序幕,武乡方言伴以月琴独特的音色瞬间带观众进入了情境。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要求媒体工作者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紧密结合地域性特色,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以弘扬先进文化,承担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格日勒图.央视“走基层”对地方民生新闻栏目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175.
[2] 秦岭.地方电视栏目剧的现状及发展——以《大话阿福》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09-112.
[3] 张砺繁.电视栏目剧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记者观察,2019(9):89.
[4] 马敬媛.浅谈地方电视台新闻选题策划[J].新闻传播,2015(6):75.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晋城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