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初期河南省赈灾救灾研究

2021-09-10王亚广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患河南省

王亚广

摘 要:新中国初期(1949-1956),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以水灾最为严重,具有受灾地区广、灾情严重的特点。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河南省委和政府采取了救助灾民、扩大副业生产、进行生产自救等一系列措施,带领和帮助灾区群众渡过灾荒,恢复生产。本文以河南省水患及其救助为例,对新中国初期河南省赈灾救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水患;赈灾救灾;新中国初期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44-02

建国初期,河南省经济面貌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夏秋季节多暴雨,河流众多,因此水患频发,极大影响了河南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面对如此严峻的困难,河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抗灾、救灾,有力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当今,水患灾害依然频发,研究建国初期河南省抗灾救灾,对我国今后的抗灾救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河南省水患概况

河南历史上自然灾害多发,包括水、旱、风、雹、虫等灾害,其中对河南省危害最大的当属水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刚刚建立,经济面貌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河南省依然面临严重的水患威胁。在1949年,其中水灾受灾面积824万亩,成灾面积527万亩;1950年,水灾受灾面积1 874万亩,成灾面积1 094万亩;1951年,水灾受灾面积839万亩,成灾面积599万亩;1952年,水灾受灾面积1 231万亩,成灾面积795万亩;1953年,水灾受灾1 707万亩,成灾面积1 301万亩;1955年,水灾受灾面积1 580万亩,成灾面积1 028万亩。其中在1954年和1956年水灾比较严重。1954年,河南全省有85个县遭受了水灾,成灾面积达到3 138万亩,减产粮食约40亿公斤,成灾人口约1 016万人,房屋倒塌60万间。在19 56年初夏,2 000多万亩麦地遭受涝灾,减产达到4.5亿多公斤,到了八月份又遭受了特大水灾,成灾面积4 446万亩,粮食减产17.5亿公斤,受灾人口1 439万人,房屋倒塌191万间。

二、新中国初期河南省水患救助工作

针对严重的水患灾情,河南省委和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遵循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立即组织力量,积极而果断地采取救助措施,减少灾害的危害程度,防止灾情扩大[1]。

(一)成立救灾机构,领导救灾工作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在1950年,河南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成立了“河南省生产救灾工作委员会”和“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并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由于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河南省设立了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附设在省民政厅内,由一位副省长主管这项工作,日常业务则由省民政厅办理,在遇到比较严重的灾情时则由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办理。河南省地方各级政府也先后成立了救灾机构,以此来领导当地的救灾工作。

(二)进行国家救助,展开生产救灾工作

在灾情发生以后,河南省委和政府快速行动,努力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助工作。

表1列出的虽然是自然灾害的经费支出情况,但是河南省在新中国初期水患频发,基本上也是以水灾造成的损失为主,因此,从此表中也能看出,新中国初期,河南省对水患灾害的救助情况。

每当水患灾害发生以后,河南省委和政府便抓紧部署灾区生产救灾工作,广泛组织群众进行耕种以及开展多种经营和工副业生产。如在1950年,河南西华县在经历水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并在“男挖河,女生产,千里泛区变良田”的口号下展開了竞赛。还有在1954年水灾后,省政府便紧急召开了生产救灾会议,制定了《关于冬季生产救灾方案》,发布了《关于冬季生产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和《活跃农村经济生活的紧急方案》,要求灾区必须把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各地要认真贯彻生产救灾的指示和安排,及早动手大搞工业、副业生产,争取把灾荒消灭在冬季。如在遂平县八区组织了5 000多灾民参加编席、打鱼、打柴等副业生产,一个月就收入了1亿1千多元;淮滨县建湾乡农业生产合作社除了照顾农业生产以外,还抽出了50个劳动力打鱼,并带动了全乡70%的农民参加副业生产。另外为了减轻灾区的负担,河南省还在灾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三)节约度荒,以工代赈

面对水患灾害,河南省号召民众要节约渡荒,省吃俭用,细水长流,不可铺张浪费,要大量采集野菜树叶,种植油菜作为代食品。如淮阳、郾城、临颍等县已开垦荒地12 000多亩,并种了油菜;东明、东牟、杞县、荥阳等五县灾民采集了18万多斤红薯叶等代食品,淮滨县桥沟区也采干菜72 000多斤,以此节约粮食渡荒。此外,河南省号召机关部队要艰苦朴素,爱惜民力,每人每天节约1两粮。如在1954年,河南军区决定军区机关及部队自9月1日起至12月底,每人每天节约1两粮食救济灾民,并将上半年节约的小麦14万公斤、现金24 280元交给人民政府救济灾区群众。

除了号召灾区群众节约渡荒外,河南省还通过组织以工代赈的方法增加灾区群众的收入。以工代赈是指在受灾地区,党和政府为帮助灾区民众度过灾害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这既加强了防灾建设,又解决了灾民度荒困难。在1950年的救灾方案中,河南省对以工代赈做出了预算和安排,其中包括防洪治河、铁路沿线建设仓库、修筑公路、铁路线以外调运粮秣、建筑等事业和建筑费用,主要由黄河修堤黄委会拨粮以及铁路局进行拨款拨粮。另外在1954年水灾后,为了帮助灾区民众增加收入,河南省组织灾民治理河道,拨款7 004万元,安排灾民进行劳动服务,拨款3 700万元。

三、新中国初期河南省水患救助的当代启示

(一)救灾减灾要坚持党的领导

在新中国初期,面对灾难,河南省高度重视救灾工作,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灾情,全力领导灾民搞好救灾减灾工作,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这些措施对新中国初期河南省的经济恢复以及维护、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在当代,自然灾害依然频发,因此,克服和战胜自然灾害是我国的一个巨大挑战。中国要步调一致、阔步前行,顺利推进救灾减灾事业的有序展开,没有一个主心骨、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2]。

(二)救灾减灾要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省发生的几次严重水患灾害,无疑是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考验[3]。每当灾情发生,党和政府就立即组织和领导灾区群众抗灾救灾。如在1956年水灾,全省组织了100万人的防汛队伍进行防汛救灾。除此外,河南省还发动灾民进行排水抢种荞麦、晚谷、萝卜等作物,进行生产。河南省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群眾路线,紧紧依靠民众,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与灾区群众同甘共苦。在抗灾救灾的过程中,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有力减轻了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

(三)救灾减灾要大力发挥生产救灾的作用

生产救灾是救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在新中国初期,河南省积极进行生产救灾,有效控制了灾情,促进了河南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从1949年以来,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其他如棉花、油料等产量也得到了较快增长。到了1955年,农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36.01亿元,比1954年增长了7.3%;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25亿公斤,比1954年增长了9.4%;棉花16741万公斤,增长了22.7%;油料32137.5万公斤,增长了21.7%。到了1956年,由于遭受了严重水灾,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为34.73亿元,比1955年下降了3.6%,粮食总产量121.1亿公斤,比1955年下降3.1%。通过这些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1956年农业产出比上一年有所下滑,但是总体上,在建国初期,河南省农业经济在不断恢复与发展。

四、结语

建国初期,河南省水患频发,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更是遭受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困难,河南省委和政府果断采取了救助灾民、生产救灾、以工代赈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推动了河南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巩固了新政权的建设。通过对建国初期河南省发生过的水患灾害进行回顾与梳理,探讨水患救助的措施,可以对我国当今的水患预防和救助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注:亩与公顷的换算公式:1 亩=0.0666666666667 公顷

参考文献:

[1]靳翠玲.1957年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探析[J].前沿,2014(Z3):217-218.

[2]本刊编辑部.沧海横流显砥柱——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何摆在首位?[J].党员干部之友,2020(9):15-17.

[3]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3):86-97+158+159.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水患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古绵竹城迁址稽考
牛鉴在治理开封黄河水患中的作为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万利一矿31上煤探放水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