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艾嘉电影中的叙事与影像

2021-09-10王霄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影像现实主义女性主义

【摘要】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今,张艾嘉与其主演和导演的电影经历了华语电影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台湾新电影运动、中国内地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崛起。她合作的电影遍及内地、香港、台湾之间,并且借鉴学习,一次又一次创新的尝试,给台湾的电影注入了特有的活力。时至今日,张艾嘉仍然没有被时代淘汰,她结合时代,将更真实更现实主义的元素注入导演的电影中,形成了张艾嘉式的电影风格,用人文情愫关注着港台两地都市人的生存以及生活状态,以温柔婉约的手法讲述着故事,凸显出她对电影艺术的执着。本文主要从电影叙事、影像风格以及其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对现实主义的观照,去谈张艾嘉导演的电影在女性题材电影里所具备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电影叙事;影像;女性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83-02

一、张艾嘉电影中的叙事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女性导演在电影史里面的地位和力量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华语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张艾嘉的身份也是多样化的,演员、歌手、作家、编剧再到导演。她的电影叙事特点非常明显的就是从女性化的角度展开电影叙事的结构。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的女性主义运动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那个时期,台湾处于戒严令时期。一批女性电影也开始崭露头角,她们有的曾经是歌手,有的是演员,有的是编剧,还有的是导演,进行女性题材电影的创作和演出。张艾嘉算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位。女性主义的崛起,在电影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女性题材电影也不再是少见的电影类型,这同时也为中国以及亚洲电影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艾嘉的女性题材电影,无论从电影本身的立意,还是从电影叙事角度的方式来看,无论从业界还是学术界的研究来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艾嘉电影中的爱情和婚姻通常都不完全是一个大团圆美好的结局,她想通过电影更多地去表现和传达关于爱情两性的独立和自由的观念,以及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所以在张艾嘉的部分电影里,有的故事是没有特定的结局,而是开放式的结尾,留给不同的观众以启发和思考,让观众心中有属于自己认为的合理的結局。

在电影《20 30 40》中,想想因为一直记着母亲曾经对她的教导,男人是不可靠的,需要自己掌握养活自己的技能,于是在她小时候就让她学钢琴,为的就是以后即使没有男人或者被男人抛弃,自己还可以做钢琴老师来养活自己。电影里,想想在后面的剧情里卖掉了自己的钢琴,通过这一举动,导演向观众传达了,想想要挣脱原生家庭思想的困扰,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最后她结束了和几个男人的情感纠缠,选择了一位成熟稳重的男人共度余生。最后想想来到母亲的墓碑前,也意味着她内心与母亲的和解。在这部电影里,同样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来展开叙事,并传达了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思想有着重要影响这一人生课题。人从出生,到成长,面对父母的关系,家庭的环境,所以其人生观、爱情观等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同样在电影《相爱相亲》中,三代人的爱情与亲情交织的故事,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压抑,也没有晦涩的感觉,相反影片中还添加了些许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片段和对白。三代人,三个不同的爱情与亲情的故事由此展开,电影的最后是和解,姥姥对等了一辈子的男人放手,那种情感上的折磨与束缚,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爱情和婚姻对女性一辈子的影响,都体现在了姥姥这个故事里;女儿的恋爱则象征着现代大都市下男男女女的爱情,有不舍,有热烈,有冲动,当地下歌手要去北京发展的时候,女儿那种不舍与洒脱的态度;最后慧英也妥协,同意父亲落叶归根,不与自己的母亲合葬,继续在老家安葬。女性在传统和现代意识里的无奈,姥姥被封建世俗观念裹挟了一辈子,慧英最后明白了姥姥一辈子的辛苦与无奈,达成和解,女儿面对爱情的热烈与无奈。在张艾嘉的电影里,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有着各自属于自己的无奈。

在大多数电影中,最常见的叙事结构无非就是线性叙事结构,特点就是故事要有戏剧冲突,可以专注观众观看时的注意力,同时故事情节曲折、波荡,整部电影里大致要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高潮部分是最为精彩的,因为有故事的开始与发展作为铺垫,这一部分也是最吸引人,戏剧性冲突最为明显的一部分。而在大多数张艾嘉指导的电影里,似乎看到了其对这种惯用电影叙事结构的解构,其并没有完全遵循常规的叙事结构。她通常在自己的电影里淡化戏剧冲突,展示日常中稀松平淡的人物事件,尽量地去还原人们的日常生活面貌,给观众一种贴近生活,而且更能打动观众情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效果。

在张艾嘉电影的叙事视角上,女性叙事视角一直都是她电影的主题视角,女性长久以来都是一种被动的视角,属于被人发现,被人看的地位。张艾嘉则在自己的电影中,极大地打破这种模式。女性电影里叙事的角度,大多是女性视角的女性叙述人,也有从其他分支剧情中通过其他视角来烘托女性叙事视角。在电影《念念》中,女主角与其男友在一起亲密的戏份,并没有给两个人其中任何一个人完全的特写镜头,而是将两个人的爱情戏份与亲热戏份处于同一个中景的取景框中,来同时展示两个人亲密时候的状态。

二、张艾嘉电影中的影像与镜头运用

张艾嘉电影的影像风格,是属于绝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也是其最大的一个特点。众所周知,电影中,一个创作者对其电影影像风格的把控是十分严格的,因为那是创作者自己电影风格的标签,也是区别于其他电影创作者风格的一种方式。光在电影的运用,也是非常独特的,不同的场景、道具以及人物,在不同的光照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张艾嘉的众多电影里,她运用很多的自然光线,这类光线需要把握拍摄现场的种种自然条件包括天气条件等。在她的电影中,大阳光、霓虹灯光、台灯灯光,这些光源的运用,都给她电影的整体基调和氛围创造了有利的前提。人物处在这些光源下的场景里,似乎在张艾嘉看来,更有助于她想要传达的人物思想和情感。在她2017年的电影《相爱相亲》里,女儿与其男朋友去乡下“姥姥”家时,看到姥姥居住的房间环境,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同时侧面展示了姥姥农村家庭居住的环境氛围,姥姥的基本生活场景和生活条件,同时在对塑造姥姥这个人物,起到了很多辅助作用。这样的场景,反映了姥姥苦等了一辈子自己丈夫的心酸与无奈之情,将姥姥这一代女性的整体思想状况也从侧面传达给观众。

在电影镜頭方面,她的很多作品运用的镜头语言,都是属于那种朴实无华的,包括惯用中近景镜头、空镜头以及少部分的全景镜头。通过这些镜头的运用,和其对影像风格的把控,使得她的电影风格是典型的现实主义类型的定位。在她的很多影片中,导演还善于运用组合段落镜头,去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情感,同时也用于表达张艾嘉对于自己电影主题的一种方式,对亲情、爱情等思想情感的感悟。

在电影《相爱相亲》中,慧英因为与姥姥争夺父亲安葬的事宜向丈夫在抱怨的一场戏份里,面对话不多的丈夫,加之中年女性爱唠叨的习惯,慧英的人物形象定位很容易就会被观众所接受,同时电影中运用了自然灯光与家里场景的相互映衬,在慧英与丈夫对话的日常琐碎中,一直都是中近景镜头为主,展现了夫妻俩的日常生活状态,同时也让电影画面感与故事情节更加贴近真实与生活。此段运用了镜头插入组合段落,同一个小区居住的王太太将慧英老公送回家的镜头段落,更加烘托了慧英当时的内心情绪,有吃醋的情绪在里面,加之父亲与母亲合葬事宜的困扰,使得女主心里的内心情绪与情感变得格外丰富化。尽管故事情节平淡,有意削弱了戏剧冲突,但是并没有让观众觉得平淡,略带幽默气息的对话,反而使得这种情节更加引起观众的兴趣,贴近生活化的叙事方式,以及穿插组合段落镜头的运用,王太太脸上的笑容,与慧英内心丰富的情绪变化,形成了更加突出鲜明的对比。

三、张艾嘉电影风格的总结

张艾嘉电影可以说是女性题材电影的代表,同时在文艺片、艺术片领域,张艾嘉也凭借她指导的这些女性题材的电影获奖无数。她的电影无论从叙事方式来讲,还是从影像风格来评论,其个人艺术特色明显,而且,她的个人电影风格的形成是经得起年代时间的考验,很多作品在中国影史上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她的众多电影作品,都是在为女性发声,部分女性题材的电影同时也是其艺术特色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标签。她的电影文艺性很强,贴近真实生活,弱化戏剧冲突的叙事方式,但这使得她的电影在商业化大环境有所局限。希望在以后的作品里,更好地平衡商业与艺术,同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可以创作出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备的、更好的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台芳.女性电影理论[M].台北:杨智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2]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王方.电影作者与作者电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5]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6]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黄丹.类型电影:叙事范式与形式风格[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8]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寅德.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王霄,男,蒙古族,云南师范大学,学术硕士,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的媒介传播。

猜你喜欢

影像现实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