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方法研究

2021-09-10陈菁菁陈磊崔平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新工科学习动机

陈菁菁 陈磊 崔平

摘  要:学习动机的调查是学情分析的核心内容,学习动机的迁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围绕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本文探讨了问卷的设计方法、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调查的维度和对调查结果的解读,为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提供了指引,有助于分析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38-03

一、新工科的内涵

自2017年以来,我国通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工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新工科的“新”在何处,学术界和产业界一直有不同的见解。

对于新工科的内涵,方志刚等认为,“新工科基于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等新时代背景的动态概念;作为全新的培养理念,新工科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师和综合型人才” [1],并认为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是 [1]:“1. 工程教育应回归工程范式,尤其是工科教学要放在真实的工程背景中,需要构建多阶段、多层次的真实实践环节。2. 根据真实背景工程链条,围绕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的特征重构课程体系为依,摒弃将科学原理简单加以应用的课程设计思想。3. 新的内涵需要不断探讨和变革,需要在教育方法、教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反馈过程中不断迭代。4. 新型工科大学要发展产学研交融的学科及教学体系,建立完整的教学研究产业链。5. 新工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运用者的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素养。”此后,教育部又先后提出了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由此可见,新工科的教学需要基于工程技术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在新工科的内涵仍在不断发展充实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技术快速演进的今天,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燕学敏认为:“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才能实现‘以学定教’的重要转型,教学也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他认为学情分析应该包括一般学习特征的分析。具体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即学生的认知前提准备、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分析主要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在上述分析中,作者尤其强调“情感动机”的分析。可见学习动机在整个学情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学习动机缺乏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目标较为功利,缺少对所学专业的起码认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有效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由外而内迁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学情调查和分析中,学习动机应是首要方面,是教学方法、教學设计和教学资源修正的出发点。

二、学习动机评价的研究现状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所有学科教学的重点。学习动机也是教育科学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动机过程序列模型等 [3]。

1953年,阿特金森提出了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即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价值三者乘积的函数。1974年,伯纳德·韦纳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目的在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原因的动机。

随后,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创立了自我效能理论,其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身能在何种程度上完成行为活动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把握与感受。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行为动机的主要原因,而个体动机的强弱仅是自我效能感的量化描述。

此后,爱得维德和理查德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不同于之前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更加强调动机的质,而非动机的量。从该理论出发,强调动机由外向内迁移才是动机强化的关键。瓦勒朗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了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的序列模型,构建了动机过程序列模型。他提出了社会因素——中介变量——动机的序列水平——结果的范式。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的研究从最初的量化分析到后来的质的分析和类型分析,之后又聚焦动机迁移和变化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论模型越来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学习动机评价的维度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强弱评价有不同的维度。这些维度有的为学习动机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可观察视角,有的揭示了学习动机的内在源泉。

何瑾、王一诺、庄明科和程化琴通过大量面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把影响学习投入程度的因素归结为3个大方面:个体因素、人际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4]。

学生在个体因素方面,个人学业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投入水平。学生在专业、课程上兴趣越大、学习的使命感越强,则投入的程度越高。积极的学习目标往往带来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外在的压力难以带来持续的学习投入。同时,自我肯定程度越高,对自身要求越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投入更多精力。最后,个人主动寻求信息的行为与学习投入呈显著中度正相关。

本文认为,主动性是学习投入程度高的外在表现。在人际环境对学习投入水平的影响方面,同学关系对学习投入水平有影响。大一新生如果有更多主动结交同学的行为,则可能预测更高的学习投入水平。在其他环境因素对学习投入水平的影响方面,家庭和学校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个体感知到自己与环境越匹配、越适应,其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此外,研究表明施教者的风格、教学资源的特征等因素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进而影响到学习动机水平的提升或者衰退过程,甚至影响到学习动机类型的迁移。

四、学习动机的常用评价方法

一定规模的调查问卷是学习动机评价的主要方法。学习动机的问卷非常丰富。2006年,王迎等人设计了地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问卷 [5]。2015年,吴峰等编制了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 [6]。其中,吴峰等在综合了之前学习动机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由认知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摆脱常规、外界影响、社会服务共六个维度的学习动机量表。该量表为成人设计,其设计相较于其他学习动机量表,比较接近大学生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专为在线课程设计的调查问卷 [7]。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不是静态的,是在学习行为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变化的过程。2017年,邹菊梅提出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 [8],主要分析在线学习参与者的动机演变过程。该问卷包括感知自主性、感知能力、感知关系性、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内在动机、满意度、感知娱乐性、自我功效、促进要素、持续参与意愿和持续参与行为等多个维度,通过对32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验证了传统模型中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维度在学习动机中的核心作用。

在调查中也常常辅之以非结构型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需要一边访谈,一边观察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心理学分析,得出学生的真实态度。访谈可以特定问题为焦点进行集中访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可以对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与补充,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问卷调查法是学习动机评价的主要手段,便于进行量化分析。调查维度除了学习者自身因素和学习资源之外,还应该包含学习环境等因素。

五、问卷指标权重改进的方法

设计学习动机问卷的关键是确定关键指标以及分配指标权重。2018年,沈晚笑和滕忆希將层次分析法用于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较高,更注重老师的示范和鼓励,受内因影响较大;而老生更加务实,面临更多外在需求,受外因影响更大 [9]。分析结果和日常经验比较匹配,证明了层次分析法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仍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出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其权重。

当前,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和调查问卷较多。但是,这些调查问卷难以满足各种专门的学习场景,面对具体问题需要对问卷中的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正,层次分析法等模型为此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六、结论

因材施教的基础是正确的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和跟踪往往比学生的基础更为重要。问卷调查是评价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然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较多,分析的维度视学习场景各异。在评价学习动机之前,教师应该谨慎选用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并根据具体场景,利用层次分析法等工具对问卷进行修正,才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衰退和迁移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方志刚,杨帆,赵振宁. 关于新工科建设必要性和内涵的一些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20,7(56):112-114.

[2] 燕学敏. 我国学情分析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5):109-113.

[3] 李涛. 学习者动机研究理论综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9):11-13.

[4] 何瑾,王一诺,庄明科,等. 大学新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和辅导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01):85-90.

[5] 王迎,彭华茂,黄荣怀. 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应用[J].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05):74-78.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新工科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