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错略探究

2021-09-10倪满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桩基施工工民建

倪满钊

摘要:工民建的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保障,可以给建筑主体提供承载力,承担主体工程的竖向负荷力,同时也使建筑抗震性、耐久性的有力保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工民建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科学的优化建议,为提升工民建施工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基础工程;桩基施工

引言:近年来我国工民建工程建设量不断提升,由于施工周期、施工量的限制,使得其施工质量受到了一些影响。其中基础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在工民建基础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的总体性能来确定桩基础的施工工艺,精确计算承重结构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工民建项目的稳定性,减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1、工民建基础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基础工程建设首先需要对土地环境进行勘察, 比如地下水位情况、桩端持力层深度、土壤成分等,会对桩的实际功能产生影响,故可依据各种桩结构的技术指标和参数,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其次基础工程施工前需要估算建筑上层部分给予基础的荷载大小以设计出对应的桩,因为基础荷载量是影响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还需要 对施工单位可用的桩基础设备进行评估,如果不能不足现有项目的需要,可就近调用,实在不行那就得考虑选购新机械。

2、工民建基础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准备阶段常见的问题

施工准备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但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视,没有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例如,施工人员配置不合理、施工材料堆放不合理、施工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施工进度,导致工业与民用基础工程不能够按时完成。

2.2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作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对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因为建筑市场竞争剧烈,这就导致一些缺少工作本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施工部队在详细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充次好的建筑材料。材料不只抗压才能较差,并且达不到施工质量的规范要求,然后对全体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规划人员没有正确对施工材料进行标注,然后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材料运用的问题。

2.3基槽开挖问题

基槽开挖问题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基槽(坑)轴线错位。二是基槽(坑)开挖尺寸偏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测工在测量放线过程中,未认真研习图纸,从而发生尺寸偏差,造成轴线错位,也即测量放线错误。另一个原因是土方边坡坡度太陡,开挖线尺寸太小,从而导致基槽位置、尺寸偏差过大。

3、工民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基础工程施工主要以地下环境为主,在施工前应做好现场勘查工作,掌握现场详细资料与数据,分析地质在未来几十年内的变化情况及当前地质条件是否满足基础施工条件。基于此,工程设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数据,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勘察过程中,除对地质情况详细了解外,还应考察现场气候环境,确定地下水位深度,周围施工条件与环境及地下管线分布等。勘察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方案编写,根据工程考察有关数据,结合工民建基本施工理念,选用最合适的基础施工类型与技术方案,并根据方案确定施工机械型号及工民建物周围环境分析等,确保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进场施工前,应对所有机械进行排查检修,确保机械具备合格证明及相关试验操作证明,机械设备进场后,要定期进行维修与保养,确保机械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仍旧处在稳定状态。

3.2建筑材料的应用

在工民建基础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要个管控,确保建材的型号与材质都与设计方案一致。除此之外,建筑材料的有效处理也十分重要。例如:一些钢筋之间的连接问题,出现一些管道之间、楼板之间的连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建材的连接技术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技术的难度在于需要连接的各种建材之间存在一定的尺寸、形位等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的控制可能就是这些连接技术关键的环节,只有严格控制建材之间的误差,才能有效保障最终的有效连接,同时连接技术中还存在一个困难点就是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变形,连接部件之间的变形需要充分考虑在连接过程之中,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相应的连接问题。主要的连接技术就是钢筋之间的连接,主要运用的具体技术就是带肋套的捏合工艺技术。这样的工艺可以实现接头较好的力学性能。

3.3 基槽开挖质量控制

首先,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建立与施工相适应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确保其正确。其次,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应在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控制桩或标志板。再次,基槽开挖前,应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的开挖线尺寸。最后土方开挖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于已出现的基槽位置、尺寸偏差过大的质量问题时,可对错位的基槽进行修整或返工,确保基础工程建造在正确的位置上,基础平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4.承重柱抗震能力的强化

在详细的设计实践中,需充分考量到截面面积,避免由于截面面积较小多种因素导致抗震能力较低。同样是说,在设计实践中充分考量到这一点,能够有效减少梁柱间的弯矩影响作用,避免建筑结构展现裂开等问题。借助在设计实践中的优化,可以在相当水平上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使用年限,进而确保建筑物在后续的施工与运用实践中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

3.5加强工民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力度

首先,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规划图纸检查基础处理和结构规划是否合理、安全,是否依照通过同意的初步规划文件进行的施工图规划,施工图规划文件没有到达规则的规划深度等。树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监督准则,监理单位要对预制建筑构件、原材料、混凝土等的质量进行监督。其次,在工民建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采取工程预控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应对桩基定位进行全程检测,保证工民用建基础处于正确的位置,避免因位置错误而产生质量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桩成孔的控制,严格检查成孔的位置和成孔的质量、嵌入深度、垂直度等,及时处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成孔存在的断桩、位置错误等问题;三是建筑工程单位应及时清除基础周围的障碍物,进而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最后,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有必要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清晰支护改变状况,根据监测成果,并恰当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合理调整支护参数。监测使命主要是调查底层位移、地表开裂、渗水、漏水等方面的状况。

总结: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创新的施工技术与严格的施工管理,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提升工民建项目的整体质量,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潘重锦.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8,000 (006):P.274-274.

[2]樊金辉.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02)

[3]张少龙.工民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428.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桩基施工工民建
预应力技术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研究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
浅述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处理方法
港口工程桩基设计及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旋挖钻成孔桩基施工控制的细节分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研究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