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教融合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实践性探究

2021-09-10陆持春

当代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育

陆持春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教、文、卫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好,自从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纲要》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并以逐渐走向体教融合的培养发展方式的教育理念。但目前而言,我国教育培养方向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和教育结合的融合度依然需要很多优秀教育者和工作者进行推广。体教融合这一新型理念的提出,开创了以科学教育为主,提高我国教育事业培养方向,使得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一大步。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我国推行的“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各运动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着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纲要》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更加的指出,只有“体育强则中国强”。我们在培养人才发展方向是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我国教育部也对新一代教育培养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必从“体教结合”向“体育融合”发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培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或者是学术型人才,而培养的是多功能的综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性人才。

1 “体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1.1“体教融合”的概念“体教融合”是指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我国发展与实施“体教融合”,必须以坚持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体育知识和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创建更为合理的体育教育观。

1.2“体教融合”在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中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模式就是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契合度不够,容易造成单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在退役或复员后难以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体教融合”则有效的把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有文化的体育人。

2 影响“体育融合”演进的障碍

2.1观念:顶层设计不完善

从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到今天的体教融合,虽然字面理解差不多,其实细细琢磨便有一翻风味,它们的意义侧重点主体都不同。而体教融合是我国对体育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入提出的一个 重新观念。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区别但实际上却是我国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模式的一个 重新的理念和实践,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但是目前体教结合上普遍存在問题,即国家层面上推行体教 结合还缺乏政策支持以至于体教两个不协调、为达成合力办。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说过一句话,改革不是把1变成2,而是努力让1+1 >2。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薛彦青也直言,合作不是谁帮谁,谁支持谁,而是真正发挥各自优势的合作,是探索,更是必然。

2.2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

20世纪60年代,我国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出台了举国体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却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体教分离”。虽然现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但是却缺少涉及到有关体育融合的法律法规,现行的法律、条例中不够具体、操作性和协作的时效性灵活性上有很大的不足,而且现行法律、条例中虽有借教育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素养条款,但是不够具体、覆盖面较窄。

2.3 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备

体教融合是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按照体育的社会化、开放化和终身化进行管理的,构建的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开放模式,适应时代的新需求,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是打破原传统的“一条龙”训练体制,使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让竞技运动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教育部门主导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实际上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大权主要还是由体育部门掌握,没有形成统筹规划。在制度上形成两个部门分开并独立的状态,所以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其次,对体教融合的经费投入是体教融合具体贯彻、实施和执行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的竞赛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所辐射的范围比较小,只涉及部分点、面,所以无法吸引有关体育用品公司和社会团体的扶持和赞助,需要加以审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的教师或教练,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需全面重新审视。

2.4项目分布不科学

在体教融合模式下,目前贵州省的体教融合项目布局大致呈“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系构建,但结合现实状况来看,这一体系的融合也没有呈现出很好的效果,在各个阶段的结合点上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导致体系构建融合的缺口。

2.5参与要素不全面

在我国,体育部门是传统体教结合的主导的主体,则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的性质为教育部门。体教融合的主导主体为体教双方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体教结合中的体育和教育双方的责任认知不一致问题,使体育求助于教育的行为单向性得以解决。然而,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过度重视竞赛成绩,忽略了体育文化知识水平,在训练过程中,没有把“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这也就意味着体育必须要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6学训:教育转换不畅通

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贵州很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致使教育也出现了滞后性,依然存在着“重文轻体”传统观念,总是误认为,玩耍,一些活动游戏都是在浪费时间。中国古代文化,大都支持、尊重儒家金典,以“天人合一”,注重养生,他没有像西方体育文化一样,追求自我突破。因而在长期受到如家思想的影响,重视“重武轻文”,由于家长的选择,把孩子送进各种学习课程的培训班,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孩子对书本知识的不断加深,对体育就不断的降低热度。

3 发展对策

3.1“体教结合”指体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结合。这个层面结合的主要任务是让归属于不同系统的体有学校和普通学校在“体教结合”方面实现实质性。在发展“体教融合”应在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入;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和教育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3.2创建优化制度机制,促进体教合一。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的良好习惯和文化知识的品格,努力做好学生专项的培训,发展其他体育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体学生,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优化,真正实现体教结合的合力。

3.3提升训练质量和文化教学水平——高校以体育训练和文化教学相互促进、全面提升为工作目标,创建高水平运动员的输送和德育教学齐抓共管的体系,形成体教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达到提升训练质量和文化教学水平的效果。同时,政府在经费和高校场地建设上给予支持,学校领导提高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程度等。

3.4解决观念上的障碍在新形势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应达到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学训并重、分层指导,提高运动员的成才率。

4 总结

未来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方式一定是在体育和教育选材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在教育部门管理上,我国体育融合的教学优势将逐渐扩大化,通过与优质学校共同联办运动队,提升双方的运动能力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更为深度的体教融合。尽管体教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但通过多方不断努力,加强组织管理、创新机制、推动体校和普通学校的高度融合,推进三级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体育融合的发展机制在我国体育发展定能取得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刚柔并济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破次元
融椅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