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9-10邓从军

红豆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改革和构建实践育人的生态系统等方面。接下来本文主要从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内涵式创业队伍、构建专业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共同体、搭建多元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六个不同方面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

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发展自身专业技能,促进经济增长。无论是从政策方面分析还是地域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都占据较高的优势,这对大学生而言无疑得到了更好的创业条件。为此,在此背景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相当必要。

1.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类型概述

1.1校企协同

粤港湾高校除了提高对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视之外还重视产业的升级转型,更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还共同建立了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价值。广东各大高校具有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同时还依托了港粤地区协同,在此基上成立“粤港机器人学院”,人才培养以分段培养为主,获得学生的认可。此外,不少利用了广州IC基地积极开设各类班级,如“校企联合班”、“创新班”等,加强培养了创新型人才[1]。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模式下企业与学校协同合作,培养了大量订单式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充足储备人才。

1.2校政协同

粤港湾高校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沟通的形式主要有访问、考察等,打造了以教育为中心,以文化产业以及科研产业为辅的交流平台。部分地区政府部门主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与港澳高校结成对子共同建设。此外,粤港澳各校以区域经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言奠定了良好的支撑。比如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二者协同,共同建设了港科大英东研究院,借助香港科技大学的教育优势与科研优势,重点转化科技呈现成果与科技研发[2]。

1.3校校协同

校校协同主要内容为粤港澳各大高校强强联合,通过培养人才并合作办学。香港高校办学水平远高于内陆,但受到发展空间等限制,因此更希望能借助广东的优势参与内地经济建设。广东地区各大高校同样希望能与香港高校协同并提升自身办学能力,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自从2016年成列了“粤港澳高校联盟”后粤港澳地区各大高校均发挥该联盟的作用强化学术交流,共同打造了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方式,不仅加强课程以及科研方面的交流,还注重学术方面的交流,目前粤港澳高校联盟共有26所,其中广东10所、香港9所、澳门7所。

2.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封闭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当然该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局限,具体表现在创业教育难度大,且不注重跨校、跨专业等,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无法发挥外部教育资源的作用,更无法借助外部的优势推动教育发展。比如广州大学城虽然汇集了各大高校,但可以共享的资源却很少。实际上,甚至各大高校之间还未构建创业教育学分认可制度,很难在短期内落实相关的合作机制。而我国相关地区创新创业氛围则极为浓厚,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越来越国际化,这对我国内陆高校而言无疑树立了榜样。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联盟高校之间缺乏合作,从开展的活动来看主要以短期或临时性创业讲座为主,并未得到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且在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封闭性等影响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建设出现满足不了相关需求的问题[3]。

2.2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说当前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大高校积极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且积极组织了各类创业竞赛、交流会等等,但从形式上分析,内容缺陷比较明显。以创业课的角度分析,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在于教研,缺乏专业的创业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由教学岗、行政岗教师兼任,仅有少部分具有创业经验,这就造成创业课程过于注重书本层面,但课程教学方式创业支持存在诸多不足。虽然相继开展了各类创业竞赛,但是竞赛环节与具体创业过程差异较大,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未起到较大的作用。比如为了增强影响力强制性给各类创业竞赛设置网络投标,创业团队设计项目时更注重拉票,加大程度影响了团队专注度和团队竞争力。还有部分交流会以及创业讲座邀请了很多业界精英以及知名校友参与,无论前期沟通还是流程设计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创新创业讲座成为各大公司的推介会以及招聘会。

2.3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且取得良好的发展,很显然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并不具备较多的优势。虽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高校创新创业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为了打造系统的课程体系以及创业实践机制,使该地区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环节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4]。针对积累不足的问题,高校并没有准确的把握且不能准确判断创设何种类型创业课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等。虽然开设了各类创业讲座、创业课程类型以及创業竞争,从表面上已经满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实则不然,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效果甚微。高校教师在碎片化的教育模式下很难准确挖掘与把握大湾区创业机遇,导致学生不仅无法获得体系化理论知识,而且无法获得实践经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严重的投入与产出不平衡问题。

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3.1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自身政策以及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对大学生而言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学生可做出更多选择,制度方面得到了保障。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更多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获得更多创新创业支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率。

3.2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

大学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最强烈的阶段,且思维活跃,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为了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关高校应加强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质量,通过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的方式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5]。

3.3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改革

港澳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一定程度上给大湾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借鉴,有利于推动大湾区高校教育改革。而大湾区相关高校则教育办学史丰富,且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从某种程度来说港澳低于与大湾区高校融合可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4构建实践育人的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方面的竞争。各大高校应主动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打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共享师资以及教育资源,使粤港澳大湾区借助政府以及企业等为基础的协同育人机制。

4.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4.1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管理体制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管理体制机制,为相关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指明发展方向,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管理机制,从粤港澳三地创新创业实践协同发展为基础,共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存在的教育政策等问题,构建良好的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建设实体性的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组织。当前阶段实体性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组织的建立,包含联合设置与理事会等常设管理机构等问题,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等等[6]。

4.2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者必须掌握全面技能才能立足激烈的市场,在此背景下给创业素质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提高对创业教育体系化的重视,重点解决当前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问题。为了完善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发挥科学论证梳理以及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变得全流程化,结合不同阶段创业实践的需求与特点,创设全覆盖性创业体系时从基础认知、时间辅导、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完善反馈工作机制,打造导师评估体系与培训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工作流程时应从校内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具科学性且更全面。

4.3打造内涵式创业队伍

针对当前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问题,相关高校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性的创业队伍,使粤港澳大湾区当前阶段缺乏高质量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问题得到解决[7]。模块化教育工作方案的打造应结合各个阶段创业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解决创业相关的内容是各大模块的中心内容,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使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理论知识,还得到实践指导,打造一对以甚至是一对多的专业性创业辅导机制;合理整合企业以及兄弟院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个人以及团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

4.4構建专业创业导师团队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若创业导师专业能力不强,则很难取得满意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由此可知必须构建展业创业导师团队。当前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同样面临如何提高创业导师团队素质问题。相关高校应加大培养创业导师力度,主动转变当前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不足以及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给予创业导师培训的机会,尤其要重点打造创业型导师,促进创业导师逐步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主动给创业导师深入企业调研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积累更多创业经验,在明确大湾区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增强对创业需求的了解[8-9]。

4.5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共同体

虽然当前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做出很多尝试,但还未形成体系。立足当前实际情况打造更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共同体。一方面,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高校应提高对基础教学的重视,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线上课程等,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实践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共同打造建设实验室,以科学前沿为基础培养更多创新性创业人才。高校可加强师生互访和互换,共促进专创教育深度融合,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

4.6搭建多元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大湾区高校为了将更多资源汇集,应主动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一方面,相关高校应共同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交流平台[10]。相关高校积极组织多种创业型的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合举办方共同举办创新创业专题研讨会、创业沙龙、创意市集等,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创意,共同探讨交流研讨创新创业中的难题,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平台。相关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到校兼职,加强师生联合,共同开展创业实践课程。

结束语:总之,相关高校应加强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创新集群实力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奠定充足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杨体荣,吴坚.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国电化教育,2020(8):63-69.

[2]钟洁华,尹冬梅.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商论,2020(6):241-242.

[3]张辉金,陈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读书文摘,2019(8).

[4]王亚煦,于兆勤.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7):245-248+304.

[5]陈媛.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2):113-116.

[6]杜坤.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5):125-126.

[7]张玉伟,江朝力.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浅析[J].教育研究,2019,2(12):76-77.

[8]朱倩渝.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4).

[9]赵伦芬,谢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分析[J].智库时代,2019(13):134-135.

[10]杜娟,刘晓艳.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2.

作者简介:邓从军(1968-),男,大学本科,任职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多年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科研工作。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广东广州 511300)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