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2021-09-10徐伟
徐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形式来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每个板块承担的作用不同,但相互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然是一个整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把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单独设计教学目标,而应该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紧扣单元目标,注重每个板块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发挥各个板块的作用,为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服务。
一、小学語文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目标导向不明确。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同年级的教材中会出现主题内容相似的单元,如名著阅读、走近大自然、观察与发现等等。但是,很多教师在不同年级教授同一主题的内容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样,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一样,忽视了《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学生要求不同这一事实,也不注重不同学段同类知识点的过渡和衔接。
2.整体意识不够强。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选入的课文均是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连习作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然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整体表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将每篇课文独立开来,实施单篇阅读教学,同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之中没有任何的过渡和衔接,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完全割裂开的情况也很常见。
3.精读略读一样教。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均包含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这两种不同的课文时所设计的教学流程一样,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一样,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因为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中各个板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教师在组织单元教学的时候不能将每个板块割裂开,而应有单元意识和主题意识,用单元整合的思想来进行整组设计和整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本文就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来谈谈单元教学的策略:
1.研读单元导语,明确目标导向
语文教材均将单元导语安排在单元之首,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揭示单元人文主题;另一部分则是单元语文要素的提示,包括学生如何进行课文的学习,应该掌握哪方面的语文能力,需要习得什么习作方法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单元“学什么”“怎么学”,也让教师的“教”有明确的目标。
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我们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很快就能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素养是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还要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谈谈个人感受,同时还得学会如何写作品梗概。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会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同时以课文作为范例,训练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谈感受的能力,习得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单元导语看似寥寥数语,实则内涵丰富。因此,在进行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单元导语,同时培养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任务的习惯。
2.整体统筹规划,分步落实目标
从单元导语中提取的教学目标是针对整个单元来说的,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每篇课文的教学时要完成所有的目标任务,而是要全面分析各板块在本单元的作用,发掘板块的语用价值,将整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进行分解,落实到不同的板块中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做好知识点的过渡、衔接以及归纳小结。
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构成,目的是让学生获取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并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中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习得情感表达的不同方法,从《匆匆》一文中习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从《那个星期天》中学习作者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和周围的景物之中的抒情方法。因此,在两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提炼出表达方法,学完一课必有一得。“交流平台”对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进行归纳,“初试身手”则是借助周围景物表达情感的专题训练。因为这两部分与两篇精读课文联系紧密,所以完全可以把这两个板块的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两篇课文学完以后,就可以结合两篇课文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这也就是“交流平台”中呈现的内容。在《那个星期天》的课堂上,当学生发现周围景物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心情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初试身手”的片段训练中,在及时的表达实践中将方法内化于心。“习作例文”则是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从课文中习得了方法,又有“习作例文”灵活运用方法作为范例,学生完成习作自然就不是难事了。每单元各个板块“各司其职”又紧密相关,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各板块的教学方法,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衔接点,发挥整体效能,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3.教学循序渐进,能力逐步提升
每单元的课文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那么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在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精读课文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略读课文则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学边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完成略读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的先“扶”后“放”,有利于学生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语文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除了将梳理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熟练利用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故事主要事件和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时,教师就不用再带着学生去品析句子,概括人物特点了,只需设计两个学习任务:节选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给各部分列小标题;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尼尔斯的评价。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就可以利用从精读课文中获取的学习方法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人物形象,尤其要关注细节,评价人物一定要全面、立体,而且要有具体依据,这也为后面学生评价汤姆·索亚这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做准备。精读课文中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来学,学生就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在学习实践中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用语文要素这根线将各个板块串联起来,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脑中有方法,把教师导学、个人独学、小组互学和全班共学灵活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思、在思后行,最终实现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