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行动研究
2021-09-10周育
周育
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過程。所谓体验,是指主体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其中包括实践体验和心理体验两种类别,前者指主体在实践上亲身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后者指主体从心理上对他人或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重新进行体验。体验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所谓体验式教学,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音乐课中的体验活动有很多,例如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等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引入直接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但是现在的课堂中,常规练习和技能训练正在挫伤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好训练这个问题,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觉不妨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变练习训练为体验式活动,让体验式教学贯穿于音乐课的始终,让体验式活动贯穿于训练的始末,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通过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积极主动参与体验
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对于学生总是明确要求要做到什么,直奔主题,而从不关注学生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单纯机械的反复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变被动的训练为主动的体验,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就会自然的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低年级节奏教学中,感性的认知对于儿童听觉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经历了一段单纯的学音符,练习其节奏的训练之后,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只是会机械地重复老师的节奏。于是,我开始运用语言节奏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认识。如儿歌:
2/4 XX X|XX X|XX XX |XXX |……
小皮球,香蕉 梨,马莲 开花 二十一……
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在这首儿歌中,鲜明的节奏已在其中。当学生们摇着小脑袋,拍着小手,说着歌谣时,丝毫没有机械、单调之感。在此基础上,可将孩子们引入到更加复杂的节奏之中。如:2/4
XXXX X|XXXX X|XXXX XX|XX X|
轱辘轱辘锤,轱辘轱辘叉,轱辘轱辘一个还剩仨
孩子们两人一组,有的拍手,有的转动着手腕,样子可爱极了。除了上面这种节奏型,还有其它许多节奏,都可以从生活中和语言中提炼出来让孩子们进行体会。如:
XX X ; XXX ; X. X
加拿 大 电冰箱 知 了
等等。这些练习都可以使学生获得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均匀而稳定的乐感。坚持训练,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就可以培养起学生听边节奏、记录节奏、创作节奏的能力。
一次课间,我听到一个平常在课堂上不太愿意大声唱歌的学生,居然边走边哼唱着“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副歌不长你们有几个一起上好了,正义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牛仔很忙”(周杰伦《牛仔很忙》),不仅音准和节奏没问题,就唱的那股投入劲着实让我吃惊。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一个音一个音的认、一个节奏一个节奏的练、甚至一个音高一个音高的学唱,学生掌握起来却还是那么困难呢?这其中当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缘于音乐课堂上对于优秀儿童音乐作品听得太少。在平常与学生的聊天中得知,因为现在学生们接触流行歌曲的途径太多了,大街小巷都在放,不管爱唱不爱唱,因为听得多了,脑子里对其音高、节奏有了印象,一次次反复的听,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歌曲,当会唱之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兴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听即感知阶段,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多听,既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内心焕发出想学习、渴望成长的愿望。
二、灵活多样投入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自弹自唱或教师弹学生唱,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老师分析曲式结构,学生背诵曲式结构,经过学生多遍的简单机械性的学唱,最后达到会唱。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学生更谈不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音乐课成了唱歌课,音乐教学无法达到让学生直接体验音乐情感、体会音乐魅力的效果。
体验式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体验活动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听”这个体验活动在人内心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掌握起来困难,最终失去了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导致“学生喜欢唱歌、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的出现,所以小学阶段的唱歌教学应该更注重体验去听,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反复、认真的倾听,当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了解歌曲情境、建立了正确的音乐形象时,便自然会对歌曲产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歌曲的学习。在对歌曲熟练掌握后再出示歌谱,此刻作为知识技能的歌谱便可以作为歌曲中一段歌词来进行解决,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再复杂的节奏也会迎刃而解。
例如:我在教唱《水乡的孩子爱水乡》时,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都很难掌握,如按老方法,单纯的节奏掌握、识谱就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学起来,教师教起来都很困难。我就采用了从“听”入手,请学生反复倾听,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问题,这样学生在多次听的过程中就不会盲目乱听,而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去根据问题来寻求答案,同时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音高、节奏有了完整的印象,此时不管是听音乐唱歌词还是用“wu”模唱旋律都不是难事了,最关键的是柔美、婉转的音乐情绪及甜美的音乐形象已经在学生头脑中正确的建立起来,这种学习方法既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体会到“倾听”的甜头,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想再加上老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课堂上的学生们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三、创设情境生动体验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是调整好呼吸和做好发声训练。但这些训练不能只靠单纯的告诉学生该怎样唱,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唱的失去兴趣,而是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一些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进行练习。例如指导学生做呼吸练习:呼吸的感觉是很抽象的,很难用语言描述,所以学生在理解是有一定难度,可提示学生闻一朵很香的花,体会深呼吸,将气息深深的吸到胸腔、腹腔,;闻臭气体会浅呼吸;抽泣式呼吸等,也可让学生体会搬重物时的气息下沉等,并且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的习惯。这些形象、具体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模仿,更容易找到感觉,在演唱的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心。再如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一首四小节的简单的师生对唱曲,教师要将他们配合上适当的情境,“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让学生在演唱中,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因为学生喜欢动物,觉得动物是他们的朋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你喜欢的小动物,这样学生就不是空洞的在演唱,而是在唱他身边熟悉的东西。这样的练习,既不单调,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驗价值的最佳载体。“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便是歌唱”情促声,声传情,表述感情是人的能动反映,情感为歌的生命之魂,也就非常的自然了。如在讲授《只要妈妈露笑脸》时,我没有让学生先听磁带范唱,而是亲自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演唱,得到的结果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感觉磁带对于学生是有距离的,它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共鸣。然而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个个积极踊跃,积极性就这样调动起来了。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请学生谈一谈妈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关心,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温馨、甜蜜”的环境中去。在掌握歌曲之后,让学生根据想象,创编了音乐短剧,唤起他们对妈妈的以至于对国的热爱,让学生真正做到演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是在叙述别人的事情,这样在既有作品的感情又有自己理解和创造的情况下,有自我风格地倾情表演,人、歌、情相融,既感动自己又感染了别人。当然学生的先天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嗓音沙哑,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只要是真情地而不是喊唱,就一定能动人,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的表现魅力。
一首好的歌曲肯定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他们的心声,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我在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一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小青蛙出去玩耍的心情怎样?玩累时的表现怎样?当它走丢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它去问路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青蛙终于回到家时的心情感受如何?”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说出“快乐的、害怕的、焦急的、兴奋的……”的心理活动,我随即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情感来练习“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节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节奏的练习也伴随着生动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离不开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应感受到音乐作品蕴涵的美感与所表达的情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是学生获得音乐经验的基本方式和基础,学生也只有在对音乐的体验过程中,才会感受到发现、探索神奇音乐世界的兴趣与爱好,才会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作者单位:东城区革新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