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中平行结构翻译方法的对比分析
2021-09-10赵利晶
赵利晶
【摘要】 《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一篇中篇小说,故事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村民为生存而抗争的故事。小说的语言以方言土语为主,大量运用了汉语平行结构突显小说的乡土特色。平行结构的运用给小说带来戏剧化的艺术效果,但却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平行結构英译的分类与对比,分析译者对平行结构的翻译方法,在译者葛浩文的翻译方法中发现中英文语言的不同本质与其各自平行结构的不同表达方式。
【关键词】 《红高粱》英译;平行结构的翻译方法;中英排比句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122-03
一、引言
在《红高粱》中,作者使用了很多非常有汉语特色的排比句式来加强小说的艺术效果。而排比也是汉语平行结构中的一种,此外还有对偶。对偶指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一对句子表达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格;排比是指用三个以上相近或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成串的修辞格。汉语的平行结构包括排比与对偶,其所指的是句式结构中的整句。
对于汉语句式结构来说,可分为整句与散句,其中整句有三种形式:对偶、排比、反复。可以说这三类句式结构构成了汉语平行结构的主要句子类型,并且在文章中的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整句与散句两种句子的交错运用。在小说中的平行结构也表现为三类句式和整句散句的交错运用。从内容看,作者在叙述故事、描写景色和人物对话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平行结构,其特点为整句中叠词的使用、句式的押韵和说戏式的句式对偶。无论是句中词的使用还是整体的押韵都给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带来了加强语气的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在视觉上排比句会更有吸引力,在理解上会有更强的情感共鸣同时印象也会更深刻。然而汉语平行结构与英语平行结构大相径庭,所以在《红高粱》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葛浩文也对原文的平行结构进行了适当的增补与修改,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直译、分译合译、诠释调整。
二、直译
直译是最忠于原文的一种方式,也是在翻译过程中最能表达原文意思并减少翻译丢失的一种方式。译者在红高粱中有许多处对原文平行结构的保留,在第一小节的翻译中就有忠于原文的句子。例如对东北高密乡十个“最”的并列形容词翻译:“Northern Gaomi Township is ... and most ..., most ... and most ..., most ... and most ..., most ... and most ..., ... and ... place in the world.”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译者没有改变原句中的词汇排比句式,并且把句中的每个词汇都翻译出来,仅是在两个对比的词汇之间加了and作连接,整体结构与原文一致。而且本句也并不需要做出改动就能达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效果,除了在词汇上平行结构的直译,还有句子整体的直译。译者在翻译余司令掏出手枪消灭敌人时,“甩手”与“又一甩手”,“两只狗眼灭了”与“灭了两只狗眼”这样押韵重复的结构便用了“another”作为还原中文原句的押韵点:
“Commander Yu drew his pistol and fired—— a pair of eyes was extinguished. Another shot, another pair of eyes gone”.
相同的整体句式直译还出现在“父亲不知道……,我知道。父亲也不知道……,我也知道”一句中。译者完全没有改变中文原句中的平行结构与押韵点直接使用“He never knew...,but I knew.And he never knew...,but I knew”对原文整体进行还原,无论结构还是句意都与原文一模一样。如果出现“……鸡走鸡道,狗走狗道,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句子时,译者也同样对句子进行忠于原文的一比一还原:
“After that, chickens can go their own way, dogs can go theirs. Well water and river water don’t mix”.
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整体都遵从原文排比句的句子结构,顺序和中文的押韵点也都没有改变。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无论是句子中词汇的排比还是句子整体的排比,这种直译对于原文来说是最好的最贴合的方式,都是了解作品与作者的最佳翻译方法。虽然最后一句在英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达,但是遵从原文直译出来并不会对不同文化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反而会有更戏剧化的效果,这样的直译就会比解释性翻译更有表现力。
三、分译、合译
中文表达中排比句可以是以逗号或分号作分隔,但整句很长的句子,一般都包含三项或者三项以上的内容,但是英文中的排比句parallelism原本意思就是为二项式,所以在英文中的排比句一般都为两项,两者之间可以用连词连接并且在结构表面对称就可以。
所以在《红高粱》中的中文平行结构英译过程中,译者会将原本很长的中文排比句进行语意群的分隔再组成二项式排比句。例如在“我”的奶奶快要死亡时,作者用一连串我为主语的排比句描写戴凤莲的内心对命运作出的抗议,紧凑的短句更能表达将逝之人对人世间的不舍:“我爱……,我爱……,我爱……,我的……,我为……,我不怕……,不怕……,我不怕……。我该做……,该干……,我……”。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前三项和后两项分成二项式组成一个整句的英文平行结构parallelism,紧接着的三项则作为一个语意群分成两句话。最后一句话中的三项也分成两句话表达:“I loved ... , I loved ... , I loved ... ; it was ... , and I ... Sin doesn’t ..., nor does ... I’m not afraid ... I did ..., I managed ... I fear ...”.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在汉语文章中可以有很长的排比句,但是英译时译者一般都会把长句子进行拆分,中文三项式会变成英文二项式,如果出现更多的排比项则会拆分成短的整句,但一般都是根据中文的语意群分。中英文相比较时,原文中逗号相隔的短句会更有力情感更激烈,英文因句子结构的不同只能拆分,虽然内容没有改变但是缺少一点中文平行結构中一气呵成的情绪迸发。相似的拆分方式还有在“我”奶奶将逝之时看到的高粱的变化,原文为五个以“着”结尾的动作形容词短句加两个以“像”开头的形容词句子:“它们……着,……着,……着,……着,时而像……,时而像……,它们在奶奶眼里盘结成蛇样的一团……”。
翻译同样是将语意群用二项式拆分原句,并且加了and连接,如果是后面更长的平行结构则先分成二项式,然后再加一个整句:“They begin to ...,to ..., to ..., to ...; they are ...one minute, ... the next, and in her eyes they coil like snakes...”.
由此可见《红高粱》中的长平行结构翻译时一般都是先分二项式,如果排比项很多就会用二项式再加句子。但如果出现动作的发出者是同一个主语的长句,则会把分开的句子合在一起译,例如译者会提取出句子中的主体,再把看到的东西一一列项翻译出来。虽然汉语中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但英语句子必须要有主语,所以把主语译出然后排比项再合译,这样对英文读者会更明了。
四、诠释、调整
汉语平行结构常常有字和词的押韵,但英译中很难达到和汉语相对应的押韵点,特别是遇到为了押韵而写出的平行结构,这种句子不一定需要表达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在文中又会增添艺术效果,翻译时就会有难度。这种情况就需要译者对句子做出调整或改变翻译策略。例如在汉语中的对偶句和四字成语,英译时就无法用英语表达,只能还原式描述句子的意思:
“夜色灰葡萄,金风串河道。”
“On that grey-purple night a golden breeze followed the course of the river” (Goldblatt, 2003:4).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But even though they lost their appetite for it, they couldn’t bear to throw the uneaten ones away”.
这类短句子对于中文读者是可以直接体会到含义和押韵点,但是英译只能描述句子的意思而不能缩短成简单的几个单词,否则将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由于两种语言在本质上的不同,很多情况下汉语中押韵的美感和文雅就无法展现出来。例如在描写人物时,作者用四个成语组成排比句来体现说话人对另一个人外貌和学识的褒奖,但是如果用几个词或者是描述性的句子来描写,就会少了成语带来的朦胧意象和高雅:
“单家公子饱读诗书,足不出户,白白净净,一表人才。”
“The well-educated Shan boy had the fair complexion of a young scholar from staying home all the time”.
英译时译者只能将四个成语描述性地进行翻译并且调整了顺序,因为四字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翻译也只能是按照其字面意思进行解释。所以才会有诗歌不可译的说法,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诗歌中的押韵和结构都会有所丢失。下面的句子就有典型的诗歌特点,“u”音作为每项的韵脚并且声调都是三声,与农民外在的辛苦和内心的痛苦相呼应。用汉语读时更加有感受力:
“锄高粱的农民们抬头见白马,低头见黑土,汗滴禾下土,心中好痛苦!”
这种押韵的字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应项,所以只能进行解释性翻译:
“Peasants tending the sorghum looked up to see White Horse and down to see black soil that soaked up their sweat and fill their heart with contentment”.
相似的情况还有下面两句平行结构,这两个句子中不仅有押韵或重复的地方,还有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汇。“雕鞍”“蟒袍”“金鞭”“披麻戴孝”“祭扫坟墓”这类词汇是中国文化中关于葬礼和死亡的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不仅没有对应项,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也会有英语读者无法理解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死了之后会去极乐世界而且可以实现生前并未实现的愿望,除了清明节的其他传统节日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在这点上中西文化完全不同,所以译者在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时也加了解释性翻译,“升天”译成“exist in heaven”就与西方文化中做了好事死后就会进入天堂意思大致一致,方便读者理解。“披麻戴孝”和“祭扫坟墓”也用解释性翻译方式译出,由于文化差异中,文的押韵句子只能用这种方法译出,而不能强求英文也像汉语一样有对文化词的特殊表达。
“You exist in heaven, where you ride a white horse on a carved saddle, wear fine clothes, carry a golden whip....”
“I will wear mourning clothes after your death and will memorialize you and tend your grave on all the holiday”.
虽然汉语押韵的平行结构很难用英文译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第二节开头一个老太太的唱词中译者就用了英文中词的押韵来翻译:“Northeast Gaomi Township...; ...cannon fire to heaven; ...the beautiful champion of women, ...the Jap attack broken...”在这段平行结构的翻译中,译者用“men”“heaven”“women”“broken”几个单词在平行结构每一项的结尾作为韵脚体现原文押韵的平行结构,可以看出译者很努力地把句子中可以翻译成押韵英文的地方都找出来并且调整了句子结构,把中文整句变成英文排比结构。
五、结论
中文平行结构和英文平行结构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看出在中文平行结构英译时,能够简单直译的句子并没有很多,大多数句子都需要做出与原文稍有不同的调整,尤其对于特有文化的翻译。虽然译者尽可能地对原文平行结构做出保留,但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体现原文的句子的力量与情绪。
参考文献:
[1]Goldblatt, Howard, trans. Red Sorghum[M]. New York: Penguin Book Ltd,2003.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3]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