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肿瘤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2021-09-10张愉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药效学不良反应

张愉

摘要:化疗是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有烷化剂类药物、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激素类药物、金属铂类药物、抗肿瘤植物药、分子靶向药物等多种抗肿瘤药,由于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逐步显现,肿瘤的化疗困难重重。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分类;不良反应;药效学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23

目前全世界惡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增加,我国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居世界首位,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大原因,极大缩短了人类预期寿命,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抗肿瘤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目前化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抗肿瘤治疗之所以困难是由于化疗不确定性,且不良反应显著。因此,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一、抗肿瘤药物分类

1.烷化剂类药物

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与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结合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另外,烷化剂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体内经细胞色素P450氧化分解而发挥作用,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1]。代表药物有环磷酰胺、米尔法兰、盐酸氮芥和卡莫司汀等。烷化剂药物合成简单,对肿瘤治疗疗效显著,但其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大,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2.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是多数联合化疗治疗方案中均会用到的一类药物。根据其结构不同,可以分为蒽环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烯二炔类、苯并二吡咯类等。代表药物有丝裂霉素、阿奇霉素、博来霉素、表柔比星、多柔比星类等。研究表明,抗肿瘤抗生素可从分子水平对肿瘤细胞的增值进行抑制,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广泛[2]。目前大多数抗肿瘤抗生素药物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合理应用此类药物可使更多患者受益,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

3.抗肿瘤激素类药物

对于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的治疗通常辅助内分泌治疗,选用抗肿瘤激素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激素受体,阻断其与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生长,且该类药物对正常组织无抑制作用。代表药物有氨鲁米特、他莫昔芬、戈那瑞林等。近年来,由于乳腺癌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抗肿瘤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也显著增加[3]。但是,耐药性仍是大多数抗肿瘤激素类药物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此外,部分抗肿瘤激素类药物的价格相对昂贵,患者的经济负担沉重。

4.金属铂类药物

顺铂是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卵巢癌和睾丸癌治疗的一线用药,但大剂量应用会造成肾功能损伤。有研究发现,铂类药物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心脏毒性,目前普遍认为铂类药物心脏毒性是剂量依赖性的[4],由于心脏毒性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可能无法检测到,因此顺铂的心脏毒性作用可能会被忽略。卡铂为第二代铂类抗癌药,肾毒性低于顺铂。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最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但胃肠道反应及骨髓移植严重,超剂量会产生神经毒性。

5.抗代谢药物

抗代谢药物是一类通过干扰必需的生化过程而起效的抗肿瘤药物,包括DNA聚合酶抑制剂、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等。代表药物有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其中5-氟尿嘧啶广泛用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头颈癌,最常见的药物毒性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皮肤毒性[5]。

6.抗肿瘤植物药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植物药包括生物碱类抗肿瘤药、萜类抗肿瘤药、多酚类抗肿瘤药、多糖类抗肿瘤药等,其中生物碱类抗肿瘤药(如喜树碱类、长春碱类)临床应用最多。喜树碱类通过特异性抑制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而发挥抗癌作用。长春碱类可通过结合微管蛋白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值,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代表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等。长春新碱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核心化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萜类抗肿瘤药物包括紫杉醇、青蒿素等,其中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纯化的单体二萜类生物碱,使微管蛋白不易解聚,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6]。

7.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治疗又称“生物导弹”,在细胞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与致癌位点选择性特异结合并发挥作用,导致癌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分子靶向治疗选择依赖于分子病理学诊断,然而,肿瘤异质性特征,分子靶向治疗疗效不一定与预期疗效一致。目前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位点主要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抗血管生成及其相关的细胞内外信号通路等方面入手。拉帕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乳腺癌细胞受体结构域发挥抗癌作用[7]。靶向治疗在早期应用疗效较好,后期应用出现耐药性,相信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目前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但仍有多数患者发现已处于中晚期,此时治疗相对被动。化疗对不能耐受手术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抗肿瘤药物研发面临两大难题:如何增强药物靶向性;减少正常细胞损伤,降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研发新型有效地抗肿瘤药物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药物的临床应用中,严格把握正确的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提高药物临床利用率和疗效,减少不必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高婷,李超.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4.

[2]王永民.2抗肿瘤抗生物药物化疗引起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治疗对策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1):721-173.

指导老师:张艳杰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猜你喜欢

药效学不良反应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黄芩提取物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自拟晕定方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3种红景天药效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