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下关于对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1-09-10诸葛梦雨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诸葛梦雨

摘要:“课程思政”着眼于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层次,是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针的必然选择,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必须建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制度,健全课程教学体系,畅通课堂教学渠道,提供师资平台保障。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99

一、我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五千年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融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土壤。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历史使命、思想传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定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植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历史脉络,才能借助文化这一基础性的力量深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与价值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为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今天,对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思考,无疑具备了比以往更为广阔的思想视野。这种思考不仅是对延安时期文化道路的延续与开拓,也是在新的历史境遇、新的时代境遇中,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形象与历史使命的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者。未来中国的发展,亦是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義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坚定而深刻的使命觉醒和文化觉醒,才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真正的文化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弘扬民族特色,重塑文化道统与文化觉悟,才能在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开拓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

二、关于对课程思政的讨论

结合课程思政来看,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各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的缩写或简称。“思想政治工作”是指特定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思政”之“思政”则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即依托特定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在这里类似教育学中的“学科德育”概念,即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高校目前开设的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显然,单纯从字面上看,“课程思政”之“课程”应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开设的所有学科课程,“课程思政”也就相应地理解为依托高校开设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各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思政课程”特指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教育部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思政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方向认同和情感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要调动高校各类课程教师履行“思政”职责,赋予高校各类课程“思政”内涵,让所有教师挑起“思政担”,各类课程上出“思政味”,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将“课程思政”之“课程”限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高校其他各类课程,不仅符合党中央有关论述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同时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有助于划清两类不同课程的职责和功能。

一是符合党中央有关教育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是符合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功能,强调要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两类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共同致力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指依托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在课程教学中以隐藏、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新明.儒家文化的价值透视[J].西安:华夏文化,2001,(3).

指导老师:王金叶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