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廉吏拒礼八术

2021-09-10韩宁

清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王密之术杨震

韩宁

纵观历史,清官廉吏不胜枚举,但贪赃枉法的行为也不乏少数。在传统社会,几乎每个“宦海人士”会碰到贪腐堕化的考验,而这些清风廉正之人,在应对此类情形时,逐渐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拒礼之术”。在笔者看来,中国古代廉吏的拒礼之术,对于当前各级干部以史为镜,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执法为民有不少益处。

古代廉吏拒礼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种。

一者为“谢而退之”。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38岁时在武帝朝中做太史令,主持编写《史记》。一天,大将军李广利派人送来一对罕见的白璧。司马迁的女儿见了,爱不释手。司马迁对女儿说:“白璧贵在无暇,人也是如此。我身为庸碌小臣,不敢以白璧自比,然而收下它们,操守上的瑕斑就会增多了。”于是,司马迁写了谢帖,让女儿把白璧包好,交来人带回。

第二是“严词拒之”。东汉东莱郡太守杨震曾举荐王密为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路经昌邑县,王密捧出10斤黄金酬谢恩师,杨震连连摆手拒绝。王密轻声说:“我送点东西,是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况且现在是夜晚,无外人知道。”杨震严肃地说:“你送金子与我,即使无外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啊!”说得王密羞愧难言,只好将金子收回。

其次是“悬堂警之”。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平日洁身俭行,有个下属看他生活过于清苦,拿来几条鱼请羊续品尝。羊续推辞不下,干脆将鱼高悬庭堂之上。鲜鱼晒成了鱼干,再也没有人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第四为“事后回之”。唐开元四年(716),监察御史杜暹受朝廷之命前往突厥巡察,西突厥设宴款待,席间拿出很多金子作为见面礼赠与杜暹。为了边远地区人民的情谊,杜暹不得已暂时接受了赠金。夜深人静时,杜暹命人悄悄将赠金埋在自己所住帐篷的幕帐下。几天后杜暹离开西突厥,行至半路,用公文通知突厥人将埋藏在幕帐下的金子收回。

第五是“当众斥之”。清代乾隆年间,有人于夜间给当朝宰相刘统勋送礼,刘统勋当即令家人将其逐出门外。次日,又将此人召至议政室,当众呵斥:“昏夜叩门,贤者不来,你有什么话可以当着大家的面说个明白,即使老夫有什么过失也可当众指出。”那个送礼者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其六为“交公却之”。明代何乔新在福建任副使时,一位管理外贸的官员去世,家产无人继承,当地官员就将他的家产分送本省几名要员。何乔新严辞拒绝。后实在难以推辞,就将那份财产收下后送交国库。

再次是“檄文喻之”。明代都察院右佥御吏海瑞是有名的清官。他在巡抚十府时,为拒绝别人送礼,发出了《禁馈送告示》,晓谕各级官员,刹住了送礼之风。

最后是“以诗律之”。明代监察御史吴纳受朝廷之命巡视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半月之后,吴纳离黔返京,至四川境内时,后面追來一骑,称奉“三司”之命,向巡案大人奉献黄金百两。吴纳不接黄金,向随从取过文房四宝,在礼盒上作诗,婉言回绝:“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士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古代拒礼之术林林总总,但总的而言,这些方法与手段只有在官员本身具有廉正意识的基础上才会发挥出效用。我们要想保证社会的风清气正,就必须双管齐下,不仅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也要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深入每位公职人员的人心,让他们产生廉洁公正的“肌肉记忆”,在面对贪腐诱惑时就能够第一时间与其划清界限。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猜你喜欢

王密之术杨震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四知太守
知不知 不由子
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
短路学校
杨震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