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兼程,我们迈向春天

2021-09-10汪太理

清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例抗疫疫苗

汪太理

虽为孟春,乍暖还寒,但春天的脚步愈来愈响了,草色泛青,杨柳鹅黄,春信频频。

回首2020年,全球负重运行,新冠肺炎整年肆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截至今年元月底,疫情达到一个可怕的里程碑,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亿——前5000万,为时9个半月,而后5000万仅用了两个半月。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负责人洛科克表示,统计到的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具传染性的变异病毒又令情况恶化。

至截稿时,地球仍处于新冠肺炎的寒冬。

天道地轨,四时轮序。东方的中国最早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春天。尽管一年前新冠肺炎就开始折磨武汉,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筑成了抗疫长城,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便生生扼住了疫魔的命门,倾力解救病患者,大众终于从焦虑、恐惧中走出。

今天放眼环球,中国无疑成了疫情中最安全的大国。疫情出现在哪里,那里的党和政府,那里的人民大众便编织起极为密严的防护网。疫情的表现始终都局限于零星的病例,患者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中国作为抗疫最为成功的国家,“……在疫情的防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河北还是东北,我们国家均已看到胜利的曙光。”反观美国,仅今年1月份就有7.3万例死亡病例;就确诊病例而言,今年1月份,每秒就有两个确诊。美国人民仍在疫情的泥泞中艰难跋涉。

彻底战胜疫情,疫苗是最有力的保障。中国研发了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中国疫苗有“最严苛”的上市之路、“最靠谱”的技术路线、“最万全”的接种保障、“最前瞻”的应变策略。

中国疫苗已在多个国家许可上市或紧急使用。印度尼西亚、埃及、土耳其、塞尔维亚、约旦等国领导人选择中国疫苗获得应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

论医药科技,中国还不是全球最先进的国家。但防治新冠肺炎,中国是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众志成城”。中国的成功,使人类对“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结局充满了期待。

据今年元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5%。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纳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GDP在2020年第4季度恢复到了大流行前的水平,领先于所有大型经济体。IMF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和日本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恢复至2019年年底的水平,而欧元区和美国预计到2022年仍将低于2019年水平。IMF预测中国2021年有望实现8.1%的增长。

当然这仅仅是预测,结果有待实践验证。但作为世界最大最权威的经济组织之一,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庞大的有效数据的基础上。

国内发布的2020年二十六省(区)的经济答卷,也可与IMF的预测和2020年中国经济状况的判断相印证:二十六省(区),除湖北下降5.0%外,其余均是正增长,增长率从0.20%到7.8%不等,大部分省区增长率在2.0%~4.0%之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632867.7亿元,同比增长2.1%,较2020年前11个月提高1.3个百分点。

数字枯燥,成绩耀眼。中国经济如雪中梅花。

最近一两个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召开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从现场发出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雖然疫情阴霾尚未散去,但“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自信,写在代表、委员的脸上,洋溢于他们的发言中,也将兑现在未来的实践中。

2020,众志成城,那个难忘的春天,那些感人的故事。

2021,冰雪不再,我们坚实的步履,呼应春天的旋律!

猜你喜欢

病例抗疫疫苗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病例”和“病历”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