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切入模块建构训练贯通
2021-09-10毛娟
毛娟
摘 要:介绍了“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二轮复习;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3-0089-03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就是将教材中的一个个“内容单元”,变成了一个个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单元”,使它们成为一组彼此关联的、结构化的系列学习活动,体现了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教学到关注单元学科思维教学的转变.
化学高考题,往往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不仅有考查的角度变化,还有背景的新颖性、试题的综合性、研究性等特点,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如果二轮复习仅仅依靠重复、机械的习题训练,那只能提高学生的解题熟练程度,但是这种方式难以突破难点,复习效率低,更关键的是对学困生没有实质的帮助.利用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小口切入,让学生逐个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建构相应的思维模型或导图,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有序整合,这样就能对化学综合探究题慢慢的减小畏惧感,提高學生的学习力.
一、抓住思维生发点,清理知识源头,让学习更自然
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单元与模块考试应以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为考核重点,试题命制应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综合性,为学生解决真是情境下不同复杂程度化学问题提供素养表现的机会.”而学生对情境分析的关键就是找到突破口,即抓住思维生长点,理清思路,寻找知识源头.
例如,电化学模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必考点和失分点.而电化学知识的源头实际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脉络,抓牢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这两根线,再根据失电子的极是原电池的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得电子的极是原电池的正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这两组概念,就能把电化学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了.然后就是剖开新的情境面纱,找出反应的原理.由此,理清知识的源头,抓住思维的生长点,就可以让这个单元的学习更加自然(如图1).
这样,打破了传统的把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分开复习的方式,把必修的基本理论和选修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既缩短了复习的时间,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找到了思维的生长点——理论联系实际.这正好也符合化学学科命题的导向,精准把握“素养”“情境”“问题”“知识”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关注思维关联点,强化知识关联,让学习更有趣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层面、纵向的融会贯通.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体知识网络之中.基础知识内容之间、模块内容之间、学科内容之间也应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核心素养转化,强化知识关联,关注思维关联点,让学习更有趣.
而二轮复习,就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吸收、整合和运用,是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的相互关联.而这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也可以将旧知和提给信息有机相连,从而轻松驾驭试题.
1.知识结构化——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
知识结构化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规划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先将考点结构化,再由考点结构化关联到知识结构化,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例如,综合探究题中关于归因分析的试题(见表1),往往就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不仅有物质的性质、还有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提给信息等,不仅有考查的角度变化,还有背景的新颖性、试题的综合性、研究性等特点,综合性强,要求高.笔者研究近几年这类题型的常考点,与学生共建知识框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模型导图化——建立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计算是一个得分难点.二轮复习中,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进行,学生练的苦、教师讲的累,关键碰见新问题时,还是一脸懵.其实,笔者用三个单子完成了这部分的复习,第一张是课前诊断,通过几道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张就是形成综合计算题解题策略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第三张则是根据学情,自选巩固训练题.实践证明,只要用对方法,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解题中找准方向,轻松答题.
3.训练刻意化——进行刻意训练
在构建了解题策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通过精选试题的刻意训练,让导图“长”在学生的大脑之中.脑子里长了这个“模型”,就好像一台计算机里安装了一个子程序一样.将来要用到这个方法的时候,学生根本不用有意识地现场琢磨怎么办,系统直接调用子程序,就可能完全无意识的就把这招给使出来了.
三、突出思维扩张点,落实变式训练,让学习更有效
1.研究真题,选择变式的切入口
根据考点和学习内容,可选取某个问题做好探究设计,作为探究切入点,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解疑,从而激发思维,引导深入思考,促进优生发展.
例如,江苏高考选择第14题,命题可由原先单一溶质或混合溶质溶液中的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或者守恒判断,变为以等式确定不等式、粒子浓度或者比例的分布图分析、利用电离常数判断等多个角度、多种呈现方式的考查, 帮助学生激发思维.
2.研究学生,选择变式的难易度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设计活动单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设计出层次,让学生在可能的思维区间内拾阶而上,兼顾不同,让所有学生都有获得.同时,在活动单的编制中,活动方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生长空间,给学生留有梯度,让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创新留有空间,培养学生的创生与应变能力.
(1)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深刻性.
特别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最好以教材为源,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也学会“变题”,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