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MS Office应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
2021-09-10李培丰
李培丰
摘要:當前,我国中职校实施课程政治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对中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识和观念缺乏;对中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识和认识不足。现有必要从思想统一,观念转变,“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对中职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校;教学改革
1.中职校思政教育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上强调,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根本的工作,就是全面贯彻我们党的教育政策,解决根本的问题。中国较早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早在高校就开始实施。中职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校,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教学,这对我们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非常重要,而对这些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今后这些人才的素质和政治素养直接相关。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中职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研究中职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以期在我国中职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更高的突破和更快的发展。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缺乏社会实践的现象更加严重,这种“书呆子”现象在中职校中更为普遍。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中职校培养理论和社会实践并重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融入职业教育的各种专业课程,既是培养阅读圣人,又是对外事务综合人才的窗口。课程政治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在专业课程研究中整合政治和思想因素,使学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进步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还可以使学生明确社会发展需要哪些思想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真正地成为杰出者,成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面对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一些思想较弱的教师感到困惑。一些老师认为:“我们是专业课程老师,主要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想政治有什么关系?在讲英语,计算机语言时,有必要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扭转思想政治课程长期以来与非思想课程背道而驰的问题和现象。因此,在将思想政治课程整合为非思想课程的过程中,重点不是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而是要规范教学思想,突出教学思路。
2.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为了贯彻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全民育人的过程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任何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资源都可以挖掘,在“课程思想政治”顶层设计过程中,将不同专业课程挖掘出来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变为生动的教学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方向一致,实现“文化育人”的总体课程思政目标。
2.1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结合职业价值教育的教学能力。教师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指南,教师的德育水平是其德育效果的前提。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其传播给学生。因此,增强专业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学生导师工作,增强他们的德育教学能力,实现讲课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2.2在建立课程的基础上,做好课程设计的重新设计。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的重新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选择,研究“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方案,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在无形变化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
对于《MS Office应用》课程而言,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中国信息产业的国情和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激发广大学生为国家服务的感觉具有重要意义。
3.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充分理解信息化在国家未来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世界,信息水平是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世界信息竞争极为激烈,进展缓慢。为了寻求发展的动力,自20世纪末以来,所有国家都在重新规划信息发展的蓝图。例如,美国促进了网络空间战略的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来促进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高职生,他们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敢于担当,致力于国家信息战略布局,创造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正确认识中国信息产业的特点,认真增强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基础和主导支柱产业。它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新兴产业的出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尽管中国的信息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从源头上还是比较滞后的。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的IT企业长期处于国际信息产业链的下游水平,对国家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壁垒的任务十分艰巨,时间紧迫。
3.3正确认识振兴中国信息产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没有信息安全,就不会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就不会实现现代化。必须捍卫我们的国家安全和行业信息安全,以提高我们信息产业的“独立和可控”能力,并改变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不足。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高职大专生必须深刻理解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志向,根据时代变革,顺应潮流。
3.4正确认识振兴中国信息产业的崇高抱负,需要学生脚踏实地。中国信息产业人才发展不符合信息产业独立可控,网络安全建设,新经济发展和新任务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偏低,行业领导者人才短缺,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等方面尤为突出。作为信息产业的主力军,计算机专业高职大专生必须把振兴中国信息产业的信心付诸实践,勤奋的学习化为创造动力,不断贡献自己的能量。
参考文献:
[1]马春影.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1):106-109.
涉及课题:江苏省惠山中专2021-2022校级课题(HZKT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