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边的人文启程

2021-09-10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运河状元运河

亦安冉

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康熙盛赞江南的这句话,无需细细品读,就能品出两层意思:江南既装载着富甲天下的经济,又有璀璨夺目的的人文资源。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走的都是京杭运河。

江南固然因物产丰饶而富庶,也有一部分财富确是大运河带来的。在大运河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南方约等于不开化。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南方就是“蛮夷之地”,水远山长,荒蛮偏僻,黄河流域的中原才值得群雄逐鹿。

后来,出现了一条非天然河道大运河,在中华版图上,这条看着并不起眼,甚至有些体质纤弱的河流,却改写了中华历史。南方经济和北方政治联系起来,南方好物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皇帝一趟趟往南方巡幸。

大运河一面与外界频繁互动交换,拓宽着苏州的眼界,一面与苏州水路相通相连,与棋盘一般的水路一起,把苏州分割成一方方水润的日子。那些坐拥假山真水的园林大户,那些在小桥流水边浣衣淘米的普通人家,都和运河在有意无意中产生着丝丝关联。

烟火之上,水云之间,大运河边的人文也开始启程。

孔子门生,奠定苏州教育底色

溪水遥分越,江流暗向吴,洞庭无限绿,半入澹台湖。

阳春三月,垂柳荡漾,水波涟漪,澹台湖公园风光正好。与澹台湖大桥面对,和宝带桥比邻相望,大运河南侧的吴中博物馆,已是一处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给大运河文化带再添了一层浓郁的人文韵味。

从博物馆二楼的落地窗望出去,清晰可见大运河上的澹台湖大桥。说起来,“澹台”两个字着实有点拗口,让人不明就里,留意一下才知晓,原来“澹台”是个复姓,并且出自孔子的门生:澹台灭明。2500多年前,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山东人,名澹台,字子羽,因为貌丑被孔子轻视,澹台灭明因此背井离乡来到吴地,并且还办了私塾教授学生。长相虽丑陋,学识却渊博,澹台灭明凭借着知识渊博,门下学生众多,因此名声大噪。孔子后来有一番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说的就是澹台灭明,之后有了“以貌取人”这个成语。传说颜渊和孔子有一回一起登泰山,孔子向东南方远望,声称看得见吴都阊门外栓着一匹白马,还指给颜渊看。是真是假且不用较真,兴许是有点后悔当初的以貌取人?

当年澹台灭明兴办私塾的地方,因为地质变化被水淹没形成了一个湖泊。后人为纪念澹台灭明,将湖泊取名为澹台湖。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斌介绍,澹台灭明与澹台湖的关联,从现存文献上看,最早出自唐代陆广微《吴地记》,可以说是于史有徵。

崇文重教,山高水长。

从澹台灭明开始,后世苏州还出了个大家范仲淹,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祖宅开办“义庄”、设立“义学”。范氏后人之后又以“义学”为本开办了“文正书院”。文正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培育了无数英才,直至新式学堂产生。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句无比隆重的名言,也给苏州学子起了个非常高的调子:要心怀天下,胸中有大义,打好了之后苏州教育的底色。可以说,在苏州人心目中,范仲淹的地位是不亚于孔夫子的。后来,苏州地界又出了一位在中华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他的许多教育方法和名言至今仍备受推崇。

从澹台灭明开始,苏州的崇文重教一直名声在外。最直接的数据说话:苏州历史上曾出现过45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1500多名进士,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城市。明清两朝,共产生状元204名,其中来自苏州府的有34名;清朝共有状元114名,苏州府就占了27名。

这么多的状元,有运河一份功劳。

从运河水道,奔赴锦绣前程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炀帝杨广在大运河开通之后乘龙舟游玩,曾作过《春江花月夜二首》,开头的这两句诗,细品之下,写的是江南,满是水气的腥臊。这个毁多于誉的隋朝皇帝,虽坐镇北方,却对江南情有独钟。隋炀帝虽然名声不好,却干了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都能和江南直接挂上钩。第一件大事当属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把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中心连接了起来。想当年,这位皇帝站立船头巡视沿途王土时,是何等意气风发。

隋炀帝还做了一件大事,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让天下才子尽归朝廷麾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时间天下读书人群情激昂,大运河则成了运送读书人的一条绝佳水道。从隋朝开始,大运河上赶考的人,奔赴仕途的人,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从苏州启程,从运河水道,开启似锦前程。

产自苏州的状元是真多,但正如夏坚勇在《大运河传》一书中所说的:“苏州状元中绝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或学者,状元这玩意其实也就是玩个技巧罢了——比别人更善于应付那一套考试的游戏规则,究竟有多大的本领实在难说。但捞一副顶戴倒是实实在在的。不过往往也就是这一副顶戴阻碍了他们走向更高的境界。真正的高手其实都在江湖上。”

好诗好画确实出自科举落第的落魄不得志者的更多。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是一种怎样的惆怅呢?当年张继赶考落地,搭载船只过姑苏时,停泊在姑苏城外,几声叹息成了千古绝唱。还有个唐寅,一定也曾经搭乘过运河上的船只进京赶考,无奈命运弄人,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抄袭被判了零分,从此在苏州的山水间郁郁不得志,却在诗文绘画上风采冠绝大江南北。和唐寅一起位列“明四家”的沈周,也是唐寅的老师,据说朝廷官员三番五次推荐他去当官,但都被拒绝了。闲云野鹤只与绘画作伴,一生过着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生活,想想却也叫人眼热,沈周活得算是通透明白。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科举考试的确有些死板,但要说死读书就能读成个状元,大多数专家学者还是要跳出来反对的。苏州有位从大学文学院教授转行到中小学做基础教育的校长陈国安就特别反感:“你去看看科举考试的试题,考试题目里面有经济有军事,心里没有天下的人肯定是考不取状元的。苏州人会读书,古代的江南士大夫是在园林里读书的,教育是在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自然,有宇宙浩瀚的地方完成的。苏式教育从来不应该是考试和分数那么简单,教育需要‘养气’,也就是要拥有天地间的端正之气。而在园林里读书,心怀天下,正是最好的养气方式。”

从运河落魄来,又从运河得志而去

还有一个名声不太好的皇帝,也给苏州带来了一次文化的大提升,也是沿着大运河。京杭运河,一头连着京城,一头连着杭州。当年宋徽宗南下,只把杭州作汴州,醉生梦死间,也歪打正着地给苏州人文着上了一层浓墨重彩。

南宋迁都,沿着运河水路的多少达官贵人,走到苏州,就被这里的风物清嘉给迷住了。杭州还有多远?不如就留在苏州好了。这一停留,有钱有闲,有品位有文化,园林建起来了,文化层次上来了,品味提升了,不光苏州城里多了许多园子,东西山的村里,都时不时能邂逅个贵胄豪宅。比如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到了西山岛的西蔡古村;蔡源次子蔡继孟在东蔡古村驻足不挪动了;南宋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在了秦家堡……不得不说,宋室南迁在此后的时光里丰厚了苏州的人文底色。

终归是宋朝,虽不及盛唐开放华美,却文雅内敛。这种雅文化也从上层达官贵人向寻常的市井小民蔓延开来,整个苏州都更加会过日子,也把日子过得更雅致了。积金千两,不如明读经书。宋代崇文,对读书风雅人士格外多一些尊重,也格外注重教育。先不论苏州此后出了多少状元,光是陆巷这个小村庄不是就走出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宰相王鏊吗?由好勇而柔慧,由尚武而崇文,苏州人的性格随着大运河的通达渐渐变柔。以前群雄争霸是头等大事,现在读书明礼是天下第一好事。

当年先辈们从运河落魄而来,后裔又沿着运河得志而去。

浒墅关文昌阁

文昌阁,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运兴盛而建。古代儒生,在文庙祭孔的同时,也崇拜主宰文运诸神,文昌帝君就是“五文昌”之一。浒墅关大运河边的文昌阁,每年高考之前,都会有众多考生家长到浒墅关的文昌阁,跪拜文曲星、挂许愿灯笼,祈求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猜你喜欢

大运河状元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状元商品
白发状元
状元何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