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新途径

2021-09-10郭冠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郭冠男

摘要:鉴赏能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指导中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是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环。下文以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为例,分析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引言:

所谓音乐欣赏课其实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过程,参与音乐欣赏过程需要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即情绪、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1]。围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依托音乐作品,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使其能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指导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学科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归纳、总结,积极参与教学反思过程,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

传统的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学组织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时候都是以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的方式展示音乐作品,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教学环境不够丰富,而多媒体应用背景下,MIDI 音乐、图片、文字、动画、影像等素材形式均可以得到运用,学生主动参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依托丰富的教学素材产生艺术联想和想象,在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中感受音乐表现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在欣赏优美画面和 MIDI 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欲望。如在欣赏《伏尔塔瓦河》这首交响曲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西洋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 MIDI 音乐片断,然后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和如何演奏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再到如何演奏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感受作品体现出来的情绪和意境。

2.对比式教学法辅助音乐欣赏

对比教学法,是音乐欣赏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以“节奏”欣赏为例,学生对此的感受,则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依赖于对音乐的不同对比欣赏[2]。所谓“节奏”,即是音乐的“进行”,或轻重缓急、或松散紧凑,交替往复,散发着音乐的魅力。针对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即,在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为学生们提供2种以上版本的演奏,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对比下感受音乐的节奏,欣赏不同节奏所带来的体验。如此,则能极大地锻炼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欣赏水准,为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助力。例如:以《友谊地久天长》的欣赏教学为例。众所周知,这首歌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在东西方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十分广泛的传播,也因此,这首歌曲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笔者基于此,在课堂中首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版本。在西方,这首歌曲通常会在平安夜进行演唱,象征的是辞旧迎新,因此在节奏上倾向于明朗、欢快的快节奏。之后,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亚洲地区的版本,亚洲版通常会被人们与毕业礼、葬礼的现场播放,主基调象征的是无奈地离别之意,因此节奏舒缓,蕴含着浓浓的悲伤之意。在这样的两相对比欣赏之下,不同版本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对音乐欣赏经验的积累。

3.探究式教学法辅助音乐欣赏

相对于音乐欣赏课而言,所谓探究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设计,从而促使学生们能够对所欣赏音乐产生各方面深入探究的兴趣和行为。而通过探究,学生们则可以对音乐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认知,进而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依托于此找到情绪上的共鸣,为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良好铺垫。例如,以《阳关三叠》为例,此曲是我国古曲中的名篇,有着很高的音乐地位。在欣赏教学中,笔者借助于对其背景进行深入挖掘的方式,对探究式课堂学习展开了设定。如:首先介绍此首琴曲中的歌词,诗人王维是如何在渭城送一位姓元的朋友前去西安并即兴创作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此来使学生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在能够找到情绪上的契合点。进而是琴曲的风格背景。《阳关三叠》除词之外,在曲律上亦是充满诗情画意,风格清幽隽永,正是象征着由唐玄宗所领导的那个盛世所特有的大国之风范。由此,学生们对这首古曲的好奇心便愈发浓厚,并纷纷展开了更多与《阳光三叠》背景有关的探究。譬如后来由苏轼讲解的新叠唱法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这首古曲在演奏中所表达的情绪,所蕴含的更多的意蕴等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准。

4.身体律动辅助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是审美教育中两部分重要内容,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将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审美教育质量。在音乐欣赏课上引导学生展开身体律动,旨在借助舞蹈艺术形式体现音乐艺术形式,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3]。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强度律动身体,这种不自觉的反应正能够体现学生的主观感受。例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在学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船歌《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划船的动作来体验其中微风荡漾摇晃的节奏,从而可以感知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3];在欣赏《丰收锣鼓》时,可以让同学们模仿扭秧歌、敲鼓子、打锣等动作。因为学生的亲自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深化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鉴赏体验,提高學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契机,在鉴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深刻的情感与审美体验,这是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指导中存在的不足,上文分析了有效的教学对策,希望笔者提出的观点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素芬.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當代音乐,2018,22(01):51-52.

[2]沈姝玺.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音乐天地,2017,21(07):7-8.

[3]高素芬.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音乐,2018,21(01):111-112.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