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计划”: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培训突围行动

2021-09-10龚莉娜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培训

摘 要: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少、平均年龄大、发展意愿弱、学科实力差的现实状况,怎样才能克服培训少、质量低、应付为主的问题呢?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小微计划”,从微课题、微故事、微社群三个“微行动”入手,为农村教师设计一条针对性强、操作性好、有效性高的定制培训路线,以微见著,突出重围。

关键词:微课题;微故事;微社群;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95-02

引 言

蒲公英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调研,有 71% 的教师表示,“授课压力大,学习精力不够”是目前教学中最大的困扰;有14%的教师表示,职业开始出现倦怠;在回答“你希望在哪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一问题时,不少教师表示,希望学习的时间、地点能够更灵活,学校能给教师更多制度层面的支持,让教师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

笔者工作的嘉泽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但平均年龄偏大,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发展的欲望都不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面临针对性不强、培训难度大、交流机会少等尴尬局面。

“微”是近年来在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一种新理念。“微信”“微公益”“微博”等逐渐显现出“形式微小而力量巨大”的发展态势。对于教育来说,“微”的启示意义也非常明显:微小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大多数人参与,帮助具有畏难心理的人逐步分解问题,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使更多人受益。

那么,学校是否可以寻求一条“微”方式的教师研修之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嘉泽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订了一套“小微计划”,以微见著,突出重围。

一、“微课题”研究,另辟蹊径的科研路径

毫无疑问,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最佳途径[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不至于让天天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但是在农村小学,课题研究不是那么让人“幸福”的事,反而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在一些教师眼里,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是两条分离的轨道,教师觉得自己“高攀不上”,真正是“心未动,身已远”。但如果沒有研究引领方向,教育教学工作就没有了活力;如果没有实践作为依托,研究也就失去了生命。

笔者发现,教师经常在办公室会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每每有突破都会兴奋不已。启动“微课题”研究,能有效解决教师畏惧做课题、懒于做研究的问题。微课题的优势体现在“三微”上。

首先,“着眼于微问题”。以往做课题,教师通常会被第一关难住: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为此,教师需要挖空心思,钻研取巧,导致最后选择的课题往往已经不是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该课题今后的研究目标和期冀的研究成果相当茫然。其实,教学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问题即课题”是“微课题”确立的基本原则。只要有教学,就一定有教学问题;只要有教学问题,就一定能提炼出“微课题”。教学问题源源不断,微课题就会滚滚而来,教师就不会因为选题而纠结。

其次,“精简于微时空”。“微课题”很容易帮教师卸下“做研究”的包袱,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入手,发现真问题,启动真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实践与反思解决问题,把研究过程与常态化的教学融为一体,让微课题研究的成效显而易见,使实验态度和研究精神在微课题的研究中日渐形成。“微课题”研究没有强制的流程,没有不变的对策。大课题所在意的“研究周期”这一要素在微课题中没有定论,到底是用一学期或一学年完成研究不再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什么时候找到对策,什么时候课题研究就算完成。时空的主体把握让教师有了研究主人的真实感。

最后,“积累于微思考”。微课题应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用微课题凝聚思想,即时研究、及时反思,根据思考调整教学继续深入,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成果”的常态化研究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现场学习力和反思能力。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创新,从经验到理念获得一种“质”的提升,那么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体悟到微课题研究虽然花费的精力不多,但能取得看得见的成果。

从“微课题”入手,教师慢慢熟悉研究路径,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反思习惯,品尝成功滋味。渐渐地,教学科研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地渗透在教师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

二、“微故事”交流,草根讲坛汇聚科研星火

专家讲座是教师研修中常见的培训方式。在各级培训中不乏朴实而生动的专业阐述,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较少,每次都是带着“仰望”的视角来看待专家,常常是“听时激动,听后不动”。

怎样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呢?用什么途径激发每位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欲望呢?“微故事”是一种好的思路,因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充斥着鲜活的事例和动人的故事。撰写教育“微故事”,与写教育论文相比,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撰写,使其产生积极分享的持久动力。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次矛盾的巧妙化解、参加教学竞赛的艰辛历程、班级管理中的智慧闪光、论文创作中的瓶颈突破、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苦与乐……这些素材都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能够信手拈来。教师具备善于观察的眼睛、敏于体察的心灵,以及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就能发现身边闪光的事例,稍加留心,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提升,行知成文,便能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美丽,使其成为优秀的教育案例。学校提倡教师撰写身边发生的“微故事”,既能锻炼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观察能力,做个“有心人”,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洞悉教育的真谛,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做个“思想者”。

学校可定期开展“草根讲坛”活动,既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又可以启迪教师的智慧。与专家讲座相比,“微故事”的优势在于教师不需要带着仰视的目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倾听,大家都是一同研究一同实践的“战友”,彼此的亲近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地参与交流,真正探究教育教学的真问题、实问题,常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滴水穿石,“微故事”汇聚在一起,必将有效地发展教师科研素养和表达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微社群”组建,众筹智慧的全息联盟

学习社群是近两年非常火热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以“互联网+课程”的形式为主,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学习、交流互动的行为。2020年寒假,“停课不停学”将全国教师“卷入”了一场大规模的“線上教研”中,“社群学习”成为新的教研学习模式。我校组织了“云阅读”“云分享”“云会议”等线上教研。除了全体教师这一自然组织,还诞生了“丁锁英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蒲公英大学学习联盟”“综合大家庭”等各种自发组织的“社群”。这些“微社群”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或依靠“钉钉”建立群组,召开线上会议,商议线上教学的方案;或用各类优质App推荐优秀学习资源。教师对组群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嘉听”就是由丁锁英工作室的成员组建的学习社群创生的品牌。他们一行6人每日选取《对话的力量》一书中的优秀片段,进行录音分享,从一开始的群内共享学习,到通过“微校”公众平台向全体家长推广,两个月累计阅读量达到近25000人次,吸纳了许多家长粉丝。“微社群”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情感认同和归属。对于学习者而言,社群的意义在于学习同行者的相互激励,实现了由个人成长到群体发展的跨越。

结  语

学校只有让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校本教研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教师深度浸润其中。由“微课题”“微故事”“微社群”组成的“小微计划”能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卷入”研究。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微计划”于微见大,于微见卓,于细微处求真知,正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校园,给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参考文献]

芮建民.校本培训的学校保障策略[J].学校管理,2020(03):27-28.

作者简介:龚莉娜(1978.10-),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常州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称号,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培训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观察与思考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校本培训探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