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021-09-10郝梅
摘 要: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现代化。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存在差异性,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上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阅读、写作、识字等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然后从运用分层教学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客观的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以期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两极分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41-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学习吃力的学生越来越吃力;前者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而后者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造成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缩短差距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与具体的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一、出现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
(一)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两极分化”
学生的起点不一样,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达到的高度也不一样,而且上升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成长环境、学习需求等不同,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量,而有的学生学习最基础的拼音仍然感到吃力。对两位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教学,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学优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所以学习新知识时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而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学习新知识时感到费力,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1]。
(二)学习方法的差异导致“两极分化”
学习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2]。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与这也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学优生而言,他们往往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写作中,学优生知道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搭建框架等步骤,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收集素材,如写日记、看课外书等,同时通过询问教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到构建框架的方法,如绘制思维导图等。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写作方法,学优生在写作时便“如有神助”。针对学困生而言,他们不知道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哪些步骤,也不知道如何下笔,在写作时往往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自然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
(三)学习态度的差异导致“两极分化”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3]。大多数学优生有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如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都能认认真真地完成,认真听教师的话,踏踏实实地学习。多数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如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做课后作业时不愿意动脑思考,而是从网上找答案,或者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
二、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运用分层教学法,解决学习基础不同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
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法,既要“推着”学优生前进,也要“拉着”学困生提高。首先,学习目标分层。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必须做到句子通顺、无错别字、达到字数要求等;而对于学优生,教师则要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不仅要做到句子通顺,还要语言优美、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等。这样的分层目标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其次,课堂提问分层。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为例,针对学困生,教师尽量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圆明园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為什么说圆明园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而针对学优生,教师则可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被毁前的景象,是否偏题?”对于这样的分层提问,每位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得出答案。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如为学困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使其得到提高;激活学优生的思维,使其潜能得以发挥,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解决学习方法不同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
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足以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优劣组合建立学习小组,将学优生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利用这种氛围影响学困生,让他们在学优生的带动下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有效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先根据两极分化的现象,将班上的学困生挑选出来,再挑选出对应数量的学优生,然后采取“一个学困生与一个学优生组合”的方式成立帮扶小组,将剩下的中等生则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这样,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困生会逐渐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学习[4]。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将陶罐与铁罐的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其次,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以此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给予学生客观评价,解决学习态度不同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片面、主观、笼统,通常以划分等级或简单打个分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难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面对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立足实际进行客观评价。首先,在评价标准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有的学困生虽然语文成绩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认真,只是因为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先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在这个基础上,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并帮助学生纠正,同时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困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进步。又如,部分学困生虽然语文成绩不理想,但是一直在进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先对学生近期的进步情况进行肯定,再指出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上课专注度仍然不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不断提高。其次,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也要参与其中,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改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有积极作用。
结 语
总而言之,面对小学语文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正视这一现象,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逃避问题,而应剖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性有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客观评价等具体措施,以此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的共同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金荣.浅谈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7):90.
徐世玲.大班額环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革新,2020(03):24.
陈逸林.浅谈“3+4”分段培养模式下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与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129-130.
吴爱娣.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7(15):200-201.
作者简介:郝梅(1976.7-),女,河北武安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