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

2021-09-10郑巍振

南北桥 2021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郑巍振

【摘    要】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些都符合当下的教育趋势,尤其是像生物这种本身就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的科目,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方式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37

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将教学分析和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充分发挥课堂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学科在高中所有的科目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均有著较高的要求,这恰好有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通过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得更为深刻,更能够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并发展探究性教学内容。而且,生物学中的理论大多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探究性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多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显著的就是课本内容的删减频繁,导致知识点不断更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梳理课本知识内容。

而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对于学生过于抽象,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相关联的内容。如果实施探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会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实验室条件简陋

实验室的条件除了经济条件外,还与学校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关。当学校对于实验并不重视的时候,实验室就成了摆设。而生物教学恰恰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教学支撑,学生也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和巩固生物的知识内容,生物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辅助,而不达标的实验室条件,制约了教师教学的需求。

(三)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匮乏

如果教师对探究性教学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不能对其方式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受不到生物学习的乐趣。那么,探究性教学就只能是一纸空谈,对学生的学习无法起作用。相信这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较大,繁重的学业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生物在学生所学习的科目中,并不能算是受重视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就不是特别积极。学生也无法感受到生物所带来的快乐,学习的内容又仅限于课本,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使学生从生物的学习中的得到乐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自主探究能力。

二、通过探究性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一)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对于生物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学习在学生看来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课本的内容生活化。例如晒太阳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钙,是由于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能够与人体皮肤中的某种物质产生反应,形成维生素D。这样的案例相较于简单的公式,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探究性教学方式离不开实验的支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当对实验的难度进行评估,并且对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错。同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探究实验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此外,实验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实验是可以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如教师在进行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朋友,学生会发现一般家中父亲脱发的,儿子必然脱发。而母亲有脱发现象的,儿子未必会脱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就能够很清晰地对内容进行描述。

(三)转变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师要转变思想,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要先对探究性教学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生物的学习本身就是观察和探索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才是生物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探究性教学实施的意义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自我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独立自主地获得知识内容。同时,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最后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使他们在参与每个步骤的探究中,亲身体验生物本身的魅力。不仅如此,生物学科的大多数理论内容,都源于日常的观察和大量的实践。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提升,也是对创新探索的一种尝试。生物学科的探究式教学,充分将学生从书本理论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内容,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并接受。

由于生物学科也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熏陶,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实践道路奠定基础。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也是探究性教学的目的,观察实践和探究发现不止于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实验步骤,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熟悉课本内容。

生活中的探究发现,可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真正将学习融入生活,将学习内容转化成生活所需,这才是学以致用,也是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