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实践改革研究

2021-09-10朱飞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分析研究

朱飞

摘要:对于大学课堂的经济法学教学来说,因为这项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时,必须对各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这项课程的作用。经济法学属于商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项课程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学生教育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入职之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就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实践改革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实践改革;分析研究

一、经济法学教学在新时期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占有着较为重要

的作用。新时期的经济法学不再单纯是一种管理学或经济学应当或必修的一门学科,更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大学期间合理有效地开展经济法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也正是如此,大学课堂中经济法学教学实践改革就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大学课堂经济法学的教学原则

(一) 专业针对性强。与其它大学课程相比经济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使它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内容,但是不同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经济法学的掌握程度要比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深,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在“法”上,所以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已经开设的经济法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调整经济法课程授课内容和过程,积极創新实践,切记缺乏重点。

(二) 课堂中注重教学相长。随着市场对应用型

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新时期大学课堂中,学校和教师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经济法学,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老师的作用价值基本无处体现。然而,在经济法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教师的教学状况,只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不会很乐观,所以教师必须整合经济法知识,以提高学生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合理使用。

三、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选用不合适的教材。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经济法学科在高校中逐渐展开,同样市场上关于经济法学的教科书也是五花八门,基于此现状,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一本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经济法学教科书尤其困难,但是为了避免繁琐的选择教科书和及时响应领导高层的要求,许多大学只是粗略选择一些国家级优秀教科书。然而,这些教科书的简单选择,特别是法学,本身就是一个更理论化的学科,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书,这样的枯燥教学使得学生对经济法学的学习也就没什么兴趣可言了。

(二) 教师知识体系不健全。

在目前的经济法学大学教师中,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学专业,另一类是经济类专业,但是这些类别的教师都有共同的教育缺陷,那就是知识面都比较窄,对经济学的相关见解太过于片面,换句话来讲就是这些教师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系统,很全面,对法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浅,不够彻底,这也导致了大学的经济法学课程不能在平衡的知识框架下开展的局面,学生的知识体系框架具有不完善性。

(三) 法学教师的实务能力普遍欠缺。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法律教师,往往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吸引学生,还可以大大提高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真实体观感。虽然律师法允许兼职律师为法律教师,但教学和研究的压力很大,导致从事兼职律师工作的法律教师较少,通过这种方式,没有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很难培养真正掌握法律实践的法律人才。

四、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 组成系统教学系统。如果经济法学要改变教学内容的现状,就必须建立更加系统全面的教学理论体系,使经济法中的所有知识都具有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框架,并对一般理论和从属理论进行严格的划分,以补充实际内容。此外,涉及经济法内容的所有法律法规都可以适当地纳入经济法的范畴,并对概念性的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质,以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严格规范完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对经济法学知识的掌握度。

(二) 选择合适的教科书。虽然现行的经济法书籍是无穷无尽多样化的,但教师还是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对市场上的经济法学教科书进行辨别,为学生选择最合适最实用的教科书,由于经济法学自身的特性,它有别于其它众多学科,不仅带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展开探讨。简单来说就是在大学经济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选用适当的教科书,其内容要合理实用,语言上讲求精益求精,案例选择具有争议性和时代性。

(三) 建立合理的教学课堂。在经济法学教学实践中,合理高校的的课堂模式才能真正利于学生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应该撇弃旧式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的平等沟通,对课堂内容进行规划整合,选择最合适最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案例分析,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四) 完善教师的知识框架。经济法课程的开设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指导,在大学经济法授课过程中老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扩充知识内容,法律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机会来深化对经济学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系统的相关法律来开拓教师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够更加深他们对于案例的理解程度。

(五) 明确课程次重点。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经济法学课程内容,它是非法学专业的开设课程,所以不是对经济法的一般理论介绍和解释,该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开展,讲解哪些知识内容,需要和每个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相结合,避免发生课程重复和冲突的现象。除此之外,课程次重点的选择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对于所开设的课程应该具有实用性,在现阶段的高校经济法学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对不同案例的分析,不会对理论问题展开深度讨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大学课堂经济法学教学时,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发展。高校也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制度内容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确保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促进这项课程进行更好的发展。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分析研究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新课改下261导学大课堂对大学课堂的意义
微信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与创新
新时期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