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个案研究浅谈小学生焦虑行为的干预策略

2021-09-10杨志杰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培育

杨志杰

摘要:焦虑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它有时会一直隐藏,直到学生达到一个临界爆发点。焦虑行为可能会成为学生的一种非常严重的行为障碍,甚至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因为顾虑到学生焦虑行为不可预测的特点,老师们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学校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干预的主要场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运用适当的策略可以很好地干预小学生焦虑行为 ,并在引导后续的良好行为构建中,具有良好效果:判断焦虑行为;确定干预方法;培育潜在的欠缺技能。

关键词:焦虑行为;干预策略;培育;潜在欠缺技能

焦虑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它有时会一直隐藏,直到学生达到一个临界爆发点。因为顾虑到学生焦虑行为不可预测的特点,老师们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竭力回避激怒他们,但时不时又要面对“他的行为总是出人意料”。那些传统方法,比如,普通的奖励、谈话、教导,在这些学生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周而复始,老师们身心疲惫,不知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手段,去应对学生的焦虑行为,久而久之,容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只求避免学生情绪爆发。如果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焦虑行为没有正确认识与合理对待,焦虑行为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一种非常严重的行为障碍,甚至会影响延续到成年。经过我多年的实践研究,运用适当的策略可以很好地干预小学生焦虑行为 。

策略一:对小学生焦虑行为做出准确判断

学生的焦虑行为被老师误判为调皮好动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往往可能导致不恰当的干预方式,更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复。孩子的恐惧和担心都是很常见的感受,把这些普通感受与影响孩子的焦虑心理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行为分析师杰西卡.米纳汗、南希.拉帕波特通过十多年的科学实践,总结了确定孩子焦虑行为的八条线索,引用如下:

有焦虑相关的疾病或社交缺陷;

固执、不理智、冲动、情绪紧张,或者看上去应激过度;

行为发生了突然变化;

表现出了前后矛盾的行为;

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如,没有规划的无序时间;转移场地的时候;要求写作的时候;提出要求的时候;出现新事物的时候;日常轨迹出现意外变化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困难。

表现出逃避行为;

表现出控制和预测的喜好;

有完美主义倾向;

当教育者观察到孩子出现多重上述线索情况时,就要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有焦虑行为。

策略二:根据小学生焦虑行为驱动力,确定干预目标

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沟通方式,无论学生的行为看起来如何“不可思议”,他们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试图努力解决某个问题。清晰地理解学生行为的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1】大课间三年级教室门口,几个男孩子刚开始嘻嘻哈哈很开心,过了一会儿,张同学试图走开独自活动,几个同学依然蹭在他身边玩“空弹耳朵”的小游戏,张同学试图摆脱无果也无奈,后面互相推搡起来,再后来张同学很愤怒地把桌子掀倒在地,用自己的拳头击打窗户玻璃(所幸没有破碎),甚至举起书包想从三楼扔下去......被导护的老师及时阻止。

据了解张同学的父亲从小就用“打骂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所以张同学性格懦弱,也不喜欢“惹事”。即使平时在班级有什么委屈,也是默默承受,不愿意跟老师说,课间基本都是一个人玩耍。其他四个男孩子又特别喜欢去捉弄他,喜欢晃一下“弹耳朵的动作”,张同学很反感,尽可能躲避。这一次张同学“忍无可忍”用“暴力的方式”表达了被捉弄的愤怒,自残自伤,监控视频中其他几个孩子的表情还懵懵的,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愤怒。

理清了学生焦虑行为背后的情绪,老师确定了如下的干预目标:先创设“生活情景体验”,让其他几个孩子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件愤怒的事情,“换角色”领悟——因为自己的捉弄行为给同学强烈的不安全感,造成同学愤怒,这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互动关系,同时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交往底线;接着创设学生之间互动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最后鼓励张同学把内心愤怒的情绪说出来,把当下这件事情的心理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让他知道“自我伤害动作”带来的危险性,引导他使用正确的“拒绝表达方式”。

策略三:培育欠缺技能,改善焦虑行为

小学生因焦虑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大多是由于自己能力欠缺导致,为了减少这些不良行为,需要弥补学生的这些潜在技能缺陷。

1.培育基本社交技能

人生的烦恼多来源于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社交技能常常被当做是一个人理所应当就可以学会的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经常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系统有效的社交技能的训练。

继续上述案例,放学后,老师组织这几个孩子把教室的八张桌椅排成“同字框”,师生围坐在一起,互相可以看到面部表情,有机会观察到别人情绪的变化。然后,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提出三个体验任务,并让孩子写下来:

*仔细观察监控视频中这个白上衣孩子(张同学)的神情动作,请你写下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写的越多越好;

*写一件让你很生气、很愤怒的一件事;

*视频里有哪些安全隐患极可能造成很大的身体伤害?请把这些隐患找出来,写的越多越好。

张同学说他不想写,只是弱弱地进行了口头表达:当时很生气,很难过,头很痛,浑身发抖。老师默许了他的诉求,把其他几个孩子对张同学表情的描述写在了黑板上:生气、愤怒、气愤、怒气冲天、悲傷、难过、暴躁、火冒三丈。老师让孩子们齐读了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接着追问其他几个孩子:

*因为被大同学欺负不敢还手会愤怒;因为下雨天妈妈没有接自己而愤怒;因为被同学歧视而愤怒,现在能理解张同学的心情吗?(角色转换,体验到那种愤怒)

*每个人找找原因,是你的什么行为造成同学的愤怒,你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张同学此时因为得到理解,情绪慢慢缓和下来)

老师继续问张同学:你喜欢跟他们玩吗,为什么不喜欢?

张同学弱弱地说:自己很害怕那些弹耳朵的动作,同学粘在身后做这个动作,心理很不舒服。

在述说与倾听中,孩子们也体会了彼此的感受,因为是围桌,张同学的微表情被其他孩子看到的,“内疚、歉意”也浮现在他们的脸上。老师相机教育引导:“用别人不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就会成为不被欢迎的人,如果自己的想法不能及时的告诉别人,事情就不会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要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让别人懂我们。”在良好的互动中,孩子们放松了,互相致歉与包容。老师把握契机,做了一次很好的基本社交能力培育。

2. 培育自我调节技能

【案例2】王同学一年级学习成绩优异,偶尔会与人争执动手起冲突,经教育后能反省并学着自控,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二年级开始,课堂表现发生变化:眼神飘忽不定,偶尔会将铅笔、笔袋塞进嘴巴里咀嚼,老师发现后会及时制止,但过后又出现类似问题,家里也发现同类问题。半期考后,王同学的情况所有加重:课堂难以集中注意力,看上去情绪很紧张,只要手上有东西,如铅笔、橡皮、桌垫、笔袋、红领巾等,但凡能塞进嘴巴里的,他均会塞进嘴巴内啃咬。经了解王同学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一个月回一次家,自从妈妈生了小弟弟后,王同学就有了上述的行为变化。

班主任、父母亲积极调整了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家校联动培育孩子自我调节技能。在老师的建议下,父亲每周回家一次陪伴孩子,母親选择以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每次孩子放学的时候不再只是催促其完成作业,而是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关注孩子在校生活,多聊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孩子有共同话题。当孩子出现错误或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母亲会先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我现在情绪不太好,需要冷静一下。妈妈先暂时到房间,你等我一下。”孩子受妈妈的影响,也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也会模仿妈妈尝试说出“自己需要冷静”的想法。一个学期的干预,王同学懂得借助软物体、跑步、绘画、沙盘等方式来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当遇见紧张情况时,能够通过自我内心疏导来缓解。

3.培育容忍挫折技能

【案例3】 六年级阿康同学经常不写数学作业,每次留他下来,就会很不耐烦,情绪暴躁,遇到稍微动脑筋的题目就大喊大叫,沮丧、大哭,把班级弄得不得安宁。很长一段时间,老师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和帮助阿康,为了减少阻力,只好妥协。因为老师无力的应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强化了学生的逃避行为。经了解,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会满足儿子一切要求,阿康父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打骂,家庭的教养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症结,老师动员阿康父亲参与了家长学校课程,在提升自己家庭教育指导力的同时,留更多工余时间陪伴儿子,也积极创设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老师加强培育该生容忍挫折技能:允许阿康选择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坐一起,选择权让他感受到控制感,使他更听话、更冷静。课堂上对他进行积极的关注,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有时适当提示,给予帮助,信心增强容易获得安全感。通过观察,老师找到了阿康能够容忍的最高级别的要求,然后从这个起点安全、逐步提高要求:课余先减少作业量和降低作业难度,等他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并通过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休息的奖励,来强化他的行为,通过定期增加新要求,让阿康同学逐渐去适应更多的刺激,当任务的调整得以与他接受能力相适应时,他的焦虑行为明显好转。

4.培育对事物的感受力

继续【案例3】,对于正在经历焦虑的阿康来说,时间慢慢流过的感觉是非常煎熬的,老师一方面让他使用闹钟帮助他判断活动结束的时间距离,也会辅助语言:“哇,5分钟过得好快”或“我简直不敢相信,已经过去10分钟了,时间过得好快。”最终,他会圆满地接收这些信息,不会对时间报以激烈回应。另一方面老师也引导他学会确定自己何时感到焦虑,认识到身体的症状变化(如心跳加速),捕捉沮丧时刻,只要有这些症状,就告诉自己需要冷静一下。当他认知自己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在不同情况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后,他就会尝试使用老师教给的平静方法,如:深呼吸、朗读、写字、哼歌、呼吸练习等,以自我平静的方式降低心跳速度,使他感觉更良好。

5.培育积极自我暗示的能力

继续【案例3】,像阿康这样焦虑的学生常常困惑于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能量卡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一些卡片上写着自我对话,比如“我很好”“一切都会好起来”“我可以深呼吸”“我可以做好”“我会在去踢足球前把作业订正好”……这可以帮助学生感到充满力量,促使他进行积极自我对话。

对于焦虑行为早期的、积极有效的干预,最大的作用在于防范于未然。学生校园冲突、家校矛盾等等,很多教育问题的起爆点往往是焦虑行为累积导致。学校已经成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干预的主要场所,实践证明,将以上策略应用于引导学生焦虑行为后续的良好行为构建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美】杰西卡.米纳汗、南希.拉帕波特.破解问题学生的行为密码.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小学基于FAIR方法激发问题学生构建良好行为的实践研究》(FJJKXB19-590)的研究成果

(厦门市康乐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0)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