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教育评价观:新时代学校评价的指导思想

2021-09-10石长林

新教师 2021年4期

石长林

【摘要】我国传统的学校评价存在过分强调鉴定功能、以升学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学校成为评价活动的消极参与者等弊端。新时代学校评价要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需要教育部门坚持以发展性教育评价观作为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四项工作: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目的;二、充分发挥学校评价的发展功能;三、努力构建内容全面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四、积极引导学校做好自我评价活动。

【关键词】学校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观 学校評价目的 学校评价功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文件提出要“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从而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在中小学校真正得到推进落实。要“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首先就需要了解我国教育部门在开展学校评价活动时存在哪些弊端,如此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传统的学校评价活动存在的主要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在开展教育评价活动时,主要将学校评价定位为一种行政行为,即教育部门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质量监管的评价活动。于是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就是保证所有学校都能达到政府规定的基本要求,通常采用教育督导形式来进行。总体来看,传统的学校评价存在三大弊端。

第一,评价学校时过分地强调鉴定功能。以往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有学校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主要就是对学校做出水平鉴定和名次评定。教育部门重视评价的鉴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让学校都能达到政府要求的统一办学标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辖区内所有学校按照评估结果去改革教学模式、改进学校管理。但问题是,如果教育部门将鉴定功能作为学校评价的主要功能甚至唯一功能,那就不能充分发挥学校评价的其他功能尤其是发展功能,就很难为学校解决存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也很难为学校如何实现改进提供及时的帮助。

第二,评价学校时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由于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有学校都能达到政府规定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确定学校评价内容时非常强调标准化,对学校层次、类型等不作具体区分,采用同一把标尺丈量本辖区所有的学校。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在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时常常把升学率作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教育部门只强调升学率的学校评价,容易产生的不良导向就是:很多学校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很多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比如,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补课、以学生分数作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等措施,致使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第三,学校成为评价活动的消极参与者。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将教育评价作为管理学校的一种重要手段,视之为自身拥有的一项特权。其通常做法就是在评价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与学校和校长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认为这样做可以将每所学校的积极性、每位校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育部门实施这种以奖勤罚懒为根本手段、等级鉴定为主要依据的学校评价,虽然在调动学校和校长的积极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缺陷却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教育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性”评价,将被评对象——学校置于客体地位,强制性特征很明显,对学校而言是一种外在性要求。学校在面对此种评价时缺乏主体意识,没有发言权,对评价本身的认可度也不高,是学校评价过程的消极被动的参与者,其自身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发挥受到压制,因而容易消极应对、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推动每所学校进行自我发展。

二、新时代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要求

为了避免上述弊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新时代学校评价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本精神,坚持发展性教育评价观,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学校评价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根本目标

我国传统的学校评价活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强调约束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因而采取的做法就是用同一标准去评价辖区内同一类型但又各不相同的所有学校,我们称之为“鉴定性学校评价”。教育部门采用鉴定性评价模式,为了引导学校去追求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于是将学校、校长的切身利益与评价结果进行直接挂钩,以奖惩方式来强迫学校重视其评价结果。坦率地讲,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教育发展还处在外延式发展水平的时期,鉴定性评价模式还是很有效果的,它有助于推动学校努力在短期内按照评价结果去改进学校管理,确保教育硬软件、教育质量及其效益都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虽然在特定时期教育部门实行鉴定性评价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但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提高型”,以往的“鉴定性学校评价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学校评价模式必须转向。当前教育部门需要坚持采用“多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学校,学校评价的目的需要由鉴定学校是否达到基本标准转向“促进学校发展”。因此,新时代学校评价必须采用“发展性学校评价模式”,教育部门要坚持以发展性教育评价观作为指导思想。所谓发展性教育评价观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评价观。它要求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要以促进学校发展作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其终极目标。当然,发展性教育评价观并不是完全抛弃以往“鉴定性学校评价模式”追求的共同标准和基本规范,而是建立在基本规范之上的对于整齐划一标准的超越。合乎标准是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活动时对于所有学校的基本规范,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评价的更为根本的目标追求。

(二)学校评价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首先需要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从而确保所有学校达到基本质量要求。但新时代学校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教育部门需要在保证所有学校达到基本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每所学校持续提升自身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门常常选择采用增值性评价方法,力争让学校评价的发展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引导每所学校努力办出特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事实上,教育部门开展学校评价时如果只强调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那么给予学校的主要还是一种压力,尽管也能够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无法对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导致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改进工作,对学校努力办出自身特色的作用不大。因此,新时代学校评价要在发挥其鉴定功能的同时,通过采用增值性评价方法来强化学校评价的发展功能,也就是要求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学校的发展方面,着重评价每所学校在各方面的进步情况。具体来说,教育部门采用增值性评价,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来确保发展功能得以实现。

1. 增值性评价强调个体的内差异评价。传统的学校评价,教育部门习惯于将本辖区所有学校进行比较,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将所有学校进行排序,然后据此进行奖惩。教育部门这样做的目的是期望激励学校的积极性,推动所有的学校都能提高教育质量。但实际上,这样的学校评价并不科学,因为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希望所有学校都能达到最高水平的想法很难真正实现。其必然结果就是,一方面可能导致学校之间进行盲目攀比,另一方面就是对学校的激励作用并不大,尤其是对基础特别好和基础特别差的学校来说,激励作用更有限。要有效调动每一所学校的积极性,比较科学的做法就是实行增值性评价,强调个体的内差异评价,推动纵向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教育部门将每所学校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学校时,在参考其原有的基础上,着重去评价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考查每所学校的进步幅度,根据学校的进步幅度来确定每所学校的办学成绩,这样的评价做法能够有效调动每所学校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主动寻求发展。

2. 增值性评价推动学校关注弱势学生。真正的教育是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教育部门推行增值性评价,有助于引导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置真正适合于他们的教育路径,引导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3. 增值性评价的重点是关注学生进步。增值性评价不仅注重考察学校的进步幅度,而且最终将从根本上去考察学校内部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将重点放在学生自身学习成果的纵向比较,主要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这样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进行评价而带来的诸多弊端,它改变了只关注结果的做法,这种关注教育过程的学校评价有助于推动学校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也有利于公平合理、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校,不仅有利于促进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也可以有效推动学校加强特色建设。

(三)学校评价内容:构建内容全面的指标体系

传统的学校评价常常把升学率作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校,这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导向,导致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现象愈演愈烈。教育部门要坚持发展性教育评价观,在确定学校评价的内容时必须改变以中高考升学率作为主要标准的做法,明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标准来确定评价内容,进而构建内容全面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学校要坚持多元标准。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追求统一的目标具有合理性,但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传统的学校评价强调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往往会预设统一的评价目标,再根据其目标达成度来确认本辖区内不同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部门通过教育评价这样的管理手段,的确可以为所有学校指引奋斗方向,这是需要肯定的。但这样做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目标达成度来衡量不同学校的办学质量,在评价中引导所有学校向达成度高的学校看齐,这本质上是在追求由教育部门确定的统一目标。这样的统一目标忽视了不同学校存在的差异,也对不同学校发展的个性没有关注。其后果往往是导致本辖区学校毫无个性,导致千校一面。

新时代学校评价,为了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必须摒弃统一的评价标准,充分尊重学校存在的差异,教育部门要通过教育评价手段引导所有学校去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即通过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引导辖区内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方面做出特色。当然,这并不否认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对学校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只需要在构建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时设置一些基本的二级指标,以确保所有学校在基本方面达到最低的统一要求。

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不仅要坚持多元标准,还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看,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评价指标是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标准,其内容需要表述具体,使之具有操作性。从现实来看,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评价指标并没有细化,往往分解为几个大的方面,比如,分为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如果只停留于此,那么仍然还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在开展评价时很难对学校做出有针对性的、准确的评价,这并不利于推动学校去改善教育质量,很难有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新时代学校评价强调必须摒弃大而空的评价内容,要根据评价目的来科学地确定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详细、具体、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

3. 具体指标必须体现发展性。在设计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时,教育部门要根据二级指标的具体属性来确定具体指标的内容,充分体现其发展性。举例来说,设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根据教师工作的具体属性,在确定具体内容时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师德师风评价是首要内容;第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是重点内容;第三,对教师参与学生工作情况的评价是重要内容。又比如,设计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属性,在确定具体内容时要坚持三大基本精神:一是以德为先;二是能力为重;三是全面发展。另外,要让其“发展性”得到真正体现,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还必须具体包含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的子系统,缺一不可,要坚决改变以往只强调智育评价甚至只强调升学率评价的不良做法。

(四)学校评价主体:引导学校做好自我评价活动

新时代学校评价,教育部门要坚决反对“学校是评价活动的消极参与者”观点,在充分发挥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同时,着力引导学校做好自我评价活动。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推动辖区内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顺利实现该目的,学校就不能作为评价活动的消极参与者而停留于被动发展,即学校不能仅仅是受到教育部门评价的压力驱动而行动起来,必须让所有学校主动发展,也就是说,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办学的主动权,都能根据本校发展的需要和办学理念,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及其管理活动,从而使学校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发挥学校的主体性就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在评价学校时充分发挥被评学校的积极性,让每一所学校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更重要的是要高度认可学校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学校自我评价的基础性地位。只有這样,学校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评价过程中,让学校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具有充分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赋予每一所学校拥有自评的充分权力,推动学校成为自我评价的主持者、执行者。努力将评价有机地融合于学校各种活动之中,这有助于学校主动地通过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调整教育措施、尽快解决自身问题,从而让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成为学校经常性的工作,使每所学校将自我评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最终推动所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