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临场焦虑与应对策略
2021-09-10高菲
高菲
摘 要: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场焦虑现象,进而影响钢琴演奏的水平。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科学正确地放松,合理调节自身各部位肌肉协调工作,并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建立良好的心态,从而从容应对各种环境,以保障钢琴演奏的顺利进行,甚至超常发挥直至出色完成演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钢琴演奏过程中临场焦虑的心理做出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钢琴演奏;临场焦虑;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6-0073-04
前言
钢琴演奏是时间上的艺术,也是一种基于时间上的艺术表达,其具有不可重复性、不间断性等特点。钢琴演奏要求在整个演奏流程当中表现出演奏者的内心状态,同时也是演奏者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下进行的一项艺术活动。但是,因为心理紧张而导致身体无法放松,进而造成演奏过程发挥失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在钢琴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不少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发挥不稳定的情况,日常训练与正常考试以及上台表演判若两人,从而导致自身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演奏中断。据此,笔者认为在钢琴学习阶段,应该对演奏者的心理状况与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以及原因等进行梳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一、关于钢琴演奏应激的反应机制
钢琴演奏中的临场焦虑属于一种应激反应,因此围绕应激反应进行有效分析,针对钢琴演奏临场焦虑的成因并制定其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钢琴演奏应激囊括了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应激、躯体应激,涉及演奏者生理上的反应与心理上的反应。在钢琴演奏应激反应机制的研究上主要牵涉以下方面:其一为,钢琴演奏应激产生的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等是它的主要表现方式;其二为,钢琴演奏应激产生的生理反应。在钢琴演奏中,不管是躯体应激还是心理应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一般都是对钢琴演奏者产生主要作用的生理反应,它囊括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和蓝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其三为,钢琴演奏应激的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和应激源的交互作用。在躯体应激方面,一般躯体应激的大脑皮层加入反应的概率不大。钢琴演奏有着特殊性,躯体性应激源可能会使演奏者的状态发生变化,这时演奏者原来的躯体性应激源的性质会发生转变,促使躯体性应激源也担任心理性应激源,这样一来,大脑皮层会加入反应,从而衍生出心理应激。心理反应具体的体现大概率是由生理反应导致,且生理状态的转变也常常会带动着心理反应过程的变化。
针对钢琴演奏里客观存在的并对各类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即为钢琴演奏应激。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来说,其可以有效地辅助演奏者应对不适应的环境,是一種有着积极意义的综合性反应。应激反应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激发演奏者机体器官活性,可有效地防止严重的刺激造成的危害。从钢琴演奏的角度来看,恰当的应激可以提升钢琴演奏的质量,因为机体器官活性的大幅上涨,为钢琴演奏者供应了更强力的“硬件设施”。相反,如果应激水平程度过高,则会对钢琴演奏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使用科学且合理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推动对应激的把控,让其消极的影响转换为积极的影响。
二、钢琴演奏临场焦虑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
演奏者在演出时出现心理障碍,多是缺乏将台下练习和台上演奏联系起来并进行有目的训练。当面临舞台时,复合场信息刺激的压力会使演奏者产生情绪上的不适,导致心理焦虑。演奏者的焦虑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因为演奏者自身动机太强而引起的心理焦虑。动机理论认为,演出时的焦虑水平和动机水平紧密相关,演奏者对演出成功有过高的关注度和期待,成功动机太强和自我意识过剩会直接产生焦虑。其二是演奏者个性特质的不同,形成的心理焦虑也各不相同。心理学上认为,紧张和焦虑是一种个性特点,且是普遍存在的个性倾向。演奏者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性格则也不相同,相对而言具有外向型特征的演奏者更不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即使产生也比较容易消除,而有内向型特征的演奏者重视主观世界,发生焦虑心理的情况就多一些,内向型演奏者对外界评价更为敏感,因此此类焦虑心理矫治就相对困难。其三是演奏者自身的心理品质方面。演奏者的意志品质、情绪与情感品质也在演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情绪的起伏、情感的走向以及意志力的控制,与演奏质量有直接关系。任何一方面的心理品质稍有差池都会引发焦虑心理,导致演出失败[2]。
(二)客观因素
舞台心理焦虑的成因除了上述主观原因,跟客观原因也有很大的关系,客观因素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因为演奏者提前消耗了注意力和集中力。演奏者往往在上台前高度紧张的练习即将演奏的曲目,但演出前的预演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反而使演出时不能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心理学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人经过20分钟的注意力起伏便会导致注意力不随意地离开客体,简言之就是指,演出前过多的练习会造成人体大脑产生疲劳,演奏时演奏者的状态并未达到最佳,影响演奏质量。当然其他生理因素也是影响演奏质量的关键,例如演奏者身体不适、手指僵硬等。其二则是演奏乐曲方面的原因。演奏者在选择曲目时由于盲目追求高难度曲目的演奏效果,从而选择与自身实际水平相距甚远的曲目,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保持高度集中来达到该曲目对音符时值限制和松弛灵巧的技术要求,自然心情焦虑无法放松。其三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心理学上将环境对人的影响分为两类,一是参考体系建立在自身储存信息之上的场独立型,另一种则是将参考体系建立在客观场合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但场依存型则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场依存型的演奏者遇到演奏环境改变时会产生心理及情绪上难以适应的现象,注意力可能会分布在舞台的环境或周围观众身上,对舞台的不熟悉感和担心周围观众的评价都会增加演奏者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焦虑[3]。
(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关系
影响演奏者表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演奏状态,一般都是通过上述两种因素造成的,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特殊的联系,但是在演奏者表演时期,将会同时作用影响演奏者的状态。也正是因为每一个演奏者的性格与心理状态不同的原因,导致在面对相关因素时的反应有所不同。或许对于部分演奏者来说,某些外部因素对其演奏的效果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但是对于另一部分演奏者而言,可能不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总的来说,对于演奏过程中对待焦虑的方式,也应该从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逐一分析,提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基础上,在每一次表演之前对环境有更加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加稳定地进行表演。
三、关于钢琴演奏焦虑调查
该研究调查对象为四所音乐学院中钢琴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共计3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256份。其中男性96例,占比37.5%,女性160例,占比62.5%。该问卷调查内容为钢琴临场演奏的焦虑程度,焦虑的时间段以及焦虑最高的表演形式,以期能够为钢琴演奏者有针对性地克服临场焦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标准
该问卷调查中,在钢琴临场演奏的焦虑程度板块中,将其划为了5个级别,分别是无、有但无影响、较轻、较严重、很严重;在焦虑的时间段板块中,将涉及5个时间段,分别是演奏后、演奏中、入场时、候场时、表演几天前;在钢琴演奏焦虑最高的表演形式上,将其分为了5类,其中囊括乐队合奏、齐奏、协奏、四手连弹、独奏;同时将上述调查按性别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的情况。
(二)关于钢琴临场演奏的焦虑程度
如表1所示,等级为“较严重”“较轻”的人数比重最大,也显示了在钢琴演奏的临床焦虑情况属于较为高发,属于普遍现象。且男性与女性的钢琴演奏的临床焦虑出现的概率差异不明显。
(三)关于焦虑的时间段
如表2所示,时间段“候场时”“表演几天前”的人数比重最大,同时也表明了钢琴演奏者候场时焦虑程度最强。而且男性和女性钢琴演奏者焦虑程度最强的时间段为“候场时”“表演几天前”,并无较大差异。
(四)钢琴演奏焦虑最高的表演形式
如表3所示,钢琴演奏表演形式上,焦虑最高的表演形式为“独奏”,同时也表明了钢琴演奏者在独奏时最需要做好相关的临床焦虑应对准备。其中女性与男性焦虑最高的表演形式均集中在“独奏”上,男性与女性焦虑的钢琴演奏形式无明显区别。
钢琴演奏临场焦虑是普遍现象,钢琴演奏者需要重视焦虑情绪处理的同时亦需保持平常心去对待。在钢琴演奏前几天与候场时,尤其是进行钢琴独奏时,需要特别注意焦虑情绪的疏导。此外性别作为一个变量在钢琴表演中发挥的影响不明显。
四、钢琴演奏临场焦虑应对策略
对于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临场焦虑的情况,需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技术和心理上始终做好准备工作,凭借平时练习奠定的坚实基础,来保障临场的发挥。如此,演奏者才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小在临场过程中出现焦虑的情况,即便出现了突发状况,也能够短时间将其修正。
(一)选择合理曲目
在进行表演曲目的选择时,演奏者应该选择自身足够熟练并能够驾驭的曲目,要结合演奏者平时训练的状态和其水准,扬长避短并稳定发挥。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表演与日常训练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无论在何时,都尽量减少难度较高的作品的训练,将基础打牢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在进行曲目选择的时候,所选择的曲目应该适合公开演奏。有的乐曲虽然声名远扬耳熟能详,但是需要演奏者具备强有力的表现能力以及扎实的钢琴基础,如果演奏者没有足够的把控能力,则要避开此类曲目。对于不同观众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注重,选择曲目的风格不能过于激烈与高深,适当地选取一些演奏效果较好,演奏难度适中的曲目进行演奏,从而提升对现场氛围的掌控力。在此基础上,对于所选择曲目,也应该结合演奏者自身喜好而定,演奏者之所以演奏相关的曲目,很大程度上是对此曲目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留出特定的时间对其进行演奏,强化演奏效果[4]。
(二)提升对乐谱的理解能力
减轻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则是完成对乐曲的理性分析。演奏并非机械地按照乐谱进行弹奏,更是一门高雅艺术,因此,演奏者除了提升自身演奏技巧外还应该提升对乐曲精神的领悟和理解力。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充分了解乐曲的背景、构思、主题,以及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及音乐起伏走向,并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揣摩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完成对乐曲的理解。然后根据不同段落的音乐层次,结合自身水平做进一步的细节处理,以心理带动生理,以情绪表达乐曲的风格,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和对乐曲的理解力,从而有效缓解内心焦虑情绪,为演出打下坚实基础。
(三)心理建构及专注力的培养
心理建构则是指,通过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分析,保持对未来事件的确定性。演奏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即准备期、候场期、表演期及表演完成期。表演者可以根据这四个不同时期进行心理建构。在准备期,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通过反复練习提升对曲目的把握度,并树立自信不断鼓励自身,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培养稳定情绪;在候场期,可使用冥想、深呼吸等小技巧,缓解紧张情绪,提升对舞台的专注力;在表演过程中,摒弃杂念专注音乐,将环境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全身心投入进入表演状态并结合规律的呼吸,保持肌肉的放松;在表演完成后,冷静客观地分析演奏中的不足,并在日常的练习中加强训练,为以后的钢琴演奏累积经验。
(四)循序渐进科学训练
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演奏者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练习,从而为相关表现做足准备。于准备钢琴演奏舞台的表演者而言,钢琴弹奏训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加深肌肉记忆,提升练琴的效率。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善于总结,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对于每次训练,只是重复性地做着同样的工作,遇到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并且没有对自身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克,那将会长时间在同一水平原地踏步。在练琴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训练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对自身缺点的攻克。
(五)強化乐谱记忆
在公开演出过程中,如若由于对乐谱记忆不牢固进而影响到整个演奏效果,会对演奏者造成巨大打击。而对于背谱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对乐谱掌握不牢固所导致的。每个演奏者都有自身所习惯的乐谱记忆方式,但在演奏过程中仍然会有记忆障碍,尤其遇到声部较多,位置较困难的曲子。而演奏者在记忆乐谱的过程中,就需要找寻相应的问题,并且将其解决。对于较为科学的记忆乐谱的步骤,笔者将其划分成了四步,即:找好衔接部分;分节分段背诵;深入内涵找寻记忆点;不断复习,巩固记忆。对于找好衔接部分,主要指的是每一个乐章、乐段、乐句中间将会有重要的节点,它不仅联系着曲子本身的结构,更对记忆乐谱的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后就是分节分段式记忆,对不同章节以及篇幅较长的作品进行有意识的分散,让其化整为零,并对较难的部分进行抽出分析和着重练习,从而加强自身的记忆力。在后期的不断练习不断巩固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弱项进行着重的训练,切勿进行单调且重复性的工作,而是要制定科学且合理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更加深入且长时间的记忆。
五、总结
钢琴演奏是一门愉悦身心的高雅艺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钢琴演奏也逐渐趋于大众化,同时也吸引着不少钢琴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但钢琴演奏并非易事,据近两年的报告显示,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几近全部的钢琴演奏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深深影响着演奏者们的表演效果。在本篇文章当中,笔者通过对钢琴演奏过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以此为演奏者以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帮助及参考。
——————————
参考文献:
〔1〕李醒.怎样解决钢琴演奏中的“中断”现象[J].歌海,2011,12(06):26-01.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05-12.
〔3〕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M].北京:华乐出版社,2011.11-12.
〔4〕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2-2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nxie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Piano Performance
GAO Fei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 China)
Abstract: Anxie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it is a more complex psychological state. Anxiety lies not only in people's inner feelings, but also in action. It can be expressed in action to a great extent, and it also exists in the expression of a kind of expectation. For piano performers, too much fear of performance results, fear of performance failure,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other content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erformance itself during the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music is still playing, the thoughts have long disappeared. This state of anxiety will largely affect the smooth perform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on-the-spot anxiety in the process of piano play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this basis.
Keywords: Piano Playing; Field Anxiety; Cop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