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中蕴含的“食育”思想探析

2021-09-10郝晓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食育饮食文化谚语

郝晓明

摘  要:饮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作为民族地区学校,挖掘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优秀饮食文化,有利于推进学校“食育”工作特色化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合理、丰富、科学的“食育”思想,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从“食育”的角度,对当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谚语中蕴含的“食育”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中蕴含的“食育”思想及其对“食育”文化的意义,强调要加强饮食文化谚语在“食育”文化中的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饮食文化;谚语;食育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02

中华文明在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饮食相关的民谚、俗语[1],挖掘这些蕴含智慧和哲理的饮食文化精华,能更好地传承饮食文化,弘扬饮食文明[1]。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东部,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体民族,汉、藏、蒙古、回、土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境内各民族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生产方式和独特的生活习俗、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尤其是优秀的饮食文化为学校“食育”实践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选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藏族等民族谚语中的部分饮食谚语,通过对这些饮食谚语的分析,来探讨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中蕴含的“食育”思想。这些谚语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既有体现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也有饱含丰富哲理的教育思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

健康既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建立健康的科学堡垒,要调整饮食营养结构,从儿童少年入手,培养良好的营养意识,坚持以“预”为原则,一分预防,胜过十个医生。身体的健康与否与饮食息息相关。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健康养生的“食育”思想也体现在各民族饮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从反映饮食方面的谚语中反映出来[1]。当地各民族有许多强调健康饮食、注意饮食禁忌的“食育”谚语,例如,藏族的“食物虽好,吃多伤肚子”“吃多伤身,气大伤神”等谚语告诫人们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吃东西不要过量、过饱,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藏族谚语“病人不忌嘴,跑断医生腿”讲的是饮食要有禁忌,如果不顾身体状况,胡吃海喝会导致生病,会危害身体健康。“开水比饭桶大夫强”强调有病不要急病乱投医,不要乱吃药,生病要多喝水。茶水具有解渴,助消化、促进代谢的功能,裕固族谚语“宁可三顿不吃饭,不可一日没有茶”讲的是水对生命的重要。“到了嘴的羊肉趁热吃”讲的是食物要适时食用才有鲜美的滋味。藏族谚语“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讲的是饮食的精华和营养所在。当地各民族人民都有吃手抓肉的习惯,手抓肉也是亲友团聚,招待客人的佳品,但牛羊脖子上的肉吃起来需要一定技巧,于是就有了食用方法的谚语:“脖颈上的肉转着转着啃”。裕固族的“吃萝卜撒些盐巴”“烧着吃的肉香”“猪的肋条羊的腿,冰碴居吕(山羊的别称)草芽鸡”等是人们在制作、品尝鲜美食物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和关于饮食的美味方法,以及不同食物适宜在什么季节、时令食用的“食育”谚语[1],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代表性。

二、富有哲理的教育思想

(一)倡导勤劳节俭

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各民族文化中都有宣扬崇尚勤俭,戒除奢侈的思想[1]。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各民族饮食文化中反映这一思想的谚语也有很多。比如,裕固族谚语“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硬在家里喝水,不到千里路上吃席”,藏族谚语“半夜起来煮羊头,为的是两个眼窝子”“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奶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等,讲的是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辛,要求人们生活节俭、珍惜食物,尤其对学生“五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谚语“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当日穷”“好茶没盐水一般,好汉没钱鬼一般”,藏族谚语“秋天八月又蒸又酪,五黄六(陆)月又吹又喝”要求人们居安思危,生活要有计划性,做到未雨绸缪,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

(二)尊重敬畏生命

北方草原民族普遍尊重和敬畏动物的生命。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杀牲害命,骨头啃净”这一谚语,既要求人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节约食物,不要浪费食物,也强调生命和生命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人类为了生存获得食物而杀牲是残害生命,要对提供给人类食物的生命予以尊重和崇敬,对待动物、对待生命要有敬畏之情,要求人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这也是一种长期坚持下来的独有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意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古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一个民族对动物的生命都如此尊重和敬畏,更何况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了。

(三)推崇自立自强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诗《自立歌》中写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鼓励青少年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自立自强是立身为人的一块基石,一个人在生活当中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大力倡导和推崇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的自强自立精神也贯穿于他们的饮食谚语之中。裕固族谚语“按着人家摆布喝牛奶,不如凭自己的心愿喝清水”,提倡人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路自己走,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收获。“生火不要让过路人加柴,宰羊不要让借宿人煮肉”强调量入为出、生活勤俭,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日子自己过,不要过分依赖别人,不要让别人替自己当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自立的重视,收获的是希望、自尊,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四)傳递处世准则

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与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各民族的一些谚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将正确的、积极的为人处世原则传递给人们,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个人和集体,从而帮助人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裕固族谚语“脖颈上的肉转着转着啃”讲的是办事方法要灵活[3],藏族的谚语“慢火能煮烂牛头,细雨能下透褐衫(褐衫是西北民族地区过去用牛羊毛缝制的粗布衣服,防水性好)”讲的是讲话、办事要温和,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能一蹴而就。

裕固族的哲学理念也能通过饮食来体现,谚语“胡椒虽小,有辣人的滋味”“牙齿不好吃不动豆子,肚子(用牛羊的胃制作的容器,用来装盛食物、水等)不好盛不住酥油”,讲的是做事情要注意问题的实质。谚语“没有骨头哪来的肉,没有肥肉哪来的油”,有深刻的辩证思想,用骨头和肉的关系、肥肉和油的关系来指代因果关系,强调为人处事、处理问题要抓住因果联系,要尊重规律。

(五)重视团结诚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4]。诚实守信的品格要求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饮食谚语中也得到反映。裕固族谚语“到了嘴的羊肉趁热吃,出了口的誓言要算个数”,把誓言比作羊肉一样的美味,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信守诺言,不要随便反悔。藏族谚语“一小块牛粪烧不开奶茶,一小片毡子搭不起帐篷”强调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强调与人为善。

三、结语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藏族等民族“食育”谚语打上了游牧经济、农耕经济的烙印,这些谚语折射出不同的经济形态作用于他们日常生活而形成丰富的“食育”文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十分重视谚语的教化作用,谚语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

在积极倡导并推广科学健康“食育”文化与理念的背景下[1],挖掘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优秀饮食文化,研究各民族“食育”谚语,探讨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食育”思想,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推进学校“食育”工作特色化发展,能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健康“食育”文化,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參考文献:

[1]刘鹏.中华饮食谚语、成语中的食育思想述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53-255.

[2]由采.各民族兄弟水乳交融[J].中国民族,2004(8):57.

[3]扎桑.从饮食类谚语看藏、英文化异同[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74-78+90.

[4]刘晓英.在“美丽”的谎言中沉思——透视学生“说谎”心理[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9):1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食育饮食文化谚语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