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张天翼与蔡万植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021-09-10张婷

今古文创 2021年18期

【摘要】张天翼与蔡万植是1930年代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讽刺作家,在两国的文坛上都曾发表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两人都善于以讽刺手法描绘社会中各种人物,借以抨击残酷的社会现实。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研究法,通过对张天翼的短篇小说《移行》与对蔡万植的短篇小说《痴叔》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考察两位作家对当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张天翼;蔡万植;讽刺作品;知识分子形象;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8-0033-02

1930年代,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一些知识分子陷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空虚境地之中。与此同时,韩国在这一时期正饱受日本侵略带来的苦难,国家沦为殖民地,人民的思想陷入同化危机。张天翼作为一位左翼文学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讽刺风格创作出了一系列与时代应运而生“灰色人物”。而蔡万植的讽刺作品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紧密相关,在殖民统治时期,他用独特的讽刺手法发表了多部刻画社会中的小市民及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作品。作为同是1930年代的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讽刺作家,他们留心观察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以锋利的眼光刻画了在当时饱受精神压迫和摧残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一、193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发展背景

1930年代受日本侵略的影响,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之中,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在官僚资本主义及日本侵略分子的打击之下受到重创,经济衰败导致国民生活来源受阻,出现大量失业现象。同时国民党还成立特务组织,对左翼组织及共产党知识分子进行肆意地残害和打压。世界经济危机使得日本趁机扩张侵略势力,加强了对韩国的殖民统治,在经济和思想上对韩国国民实施双重打压,劳动者饱受压迫和剥削,造成大量失业现象。此外还强制向韩国国民灌输日本文化,进行“创氏改名”,[1] 企图抹杀国民的民族意识,更深层次地实施压迫和统治。

中国1930年代的知识分子小说总体体现为对知识分子的革命认同。[2]受战争影响,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之中才能获得社会认同感,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与知识分子相关的文学作品。1930-1935年期间韩国文学出现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分支,这一时期的韩国文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现代文学风格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3]文学作品在创作风格和内容上受到了日本管控的限制,而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创作在韩国空前活跃。蔡万植、俞镇午、李无影、李孝石等作家在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创作中倾注了大量精力,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起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

二、《移行》与《痴叔》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背弃理想的现实妥协者“桑华”与“侄子”

《移行》中的主人公“桑华”是一位革命知识分子,作为一位地下工作者,她肩负着组织的使命故意去接近当地的富商李思义,意图从这段关系之中得到一笔用于革命事业的资金,但當她亲眼目睹了同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小胡”得了肺病后那痛苦不堪的样子以后,她开始心生恐惧,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一边在和李思义的相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物质利益的诱惑,在挣扎中逐渐背弃理想,从此以后开始了衣食无忧的富人生活。

“桑华”逐渐向现实社会妥协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的节点,其一是目睹了小胡患病时痛苦的场面。在看到同为地下工作者的同事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后,“桑华”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在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下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月的假期,这是她向现实妥协的第二个关键点。她在内心中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革命事业不断进行衡量,在大我与小我中选择以自己的人生为重,她厌恶李思义的样貌却又无法摆脱金钱利益的诱惑,她一边接受着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又一边向现实妥协。

《痴叔》以“侄子”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有关自己“叔叔”的故事,侄子在大学毕业后开始为日本人工作,在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情况下他的思想受到了日本人的同化,因为叔叔一心执着于社会主义运动让家里一贫如洗。侄子认为只有在日本人手下做事情才能拥有稳定幸福的生活。尽管国家受到殖民统治,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保证个人的经济实力,他认为叔叔是不懂世事的社会废人。小说中先是以侄子的视角讽刺了叔叔不负责任的作为,事实上作者是借用侄子视角对二人进行了双重讽刺,国家受到殖民侵略,侄子完全丧失民族意识,以自己的错误认知讽刺叔叔的“愚蠢”行为,这是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在殖民统治的社会下他表现出了极端的“利己主义”。

(二)怀揣理想的现实抵抗者“文连恺”与“叔叔”

《移行》中的“文连恺”是与“桑华”形成对立面的知识分子形象,在革命事业中显示出积极斗争的决心。作为“桑华”的爱慕者,这样的人物关系构建让“文连恺”在小说中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衬作用。小说中通过对他寥寥几句的描写,就将一个思想激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自我的积极知识分子形象刻画了出来。“文连恺”是让“桑华”这一人物形象的个性进一步放大化的参照者。

《痴叔》中的叔叔是一位社会主义运动参与者,面对现实他看似采取了积极的反抗态度,但他的所作所为是游离状态中的一种真空行动。他盲目投身社会主义运动,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但他并非不在乎金钱,他的抵抗实则是为了争取一个能够将自己安放下来的社会地位。他虽是社会现实的抵抗者,却又是反抗者中的迷茫者、无能者。在反抗中虽然表现出了积极意识,却又没能找到实际的方法去付出行动去实现。小说通过这样的二重讽刺方法,对殖民统治下的抵抗者痴叔的自我矛盾和软弱无能的形象进行了批判。

三、《移行》与《痴叔》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社会意义

(一)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化和人文关怀

《移行》与《痴叔》中无论是现实抵抗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还是现实妥协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中对人物的塑造与刻画上都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精神觉醒的呼唤与思想教化。

《移行》中还体现了张天翼对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小说中借用一面镜子,让“桑华”将自己正值青春的身材与美貌同残酷的革命事业做起了比较,她一边因不愿再去投身革命事业内心备受折磨和挣扎的同时,一边又贪图着李思义带给她的物质享受。在张天翼的写作风格中,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4]张天翼在对“桑华”面对两难抉择时挣扎的心理状态的书写过程中为读者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之处,她虽然軟弱无能、背弃民族使命,却又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拥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在革命之中却往往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资格,这是张天翼通过“桑华”形象的建立所表达的对知识分子的同情。

(二)对灰暗现实的揭露与讽刺

《移行》与《痴叔》都是对1930年代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讽刺作品。《痴叔》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叔叔,在愚民化思想的支配统治下,一心想通过社会主义运动来对灰暗的现实进行反抗,为此倾家荡产,然而这样一个为反抗社会现实抛弃一切的知识分子在面对侄子的质问时却无力回答自己所参与的抵抗运动究竟有何意义。《痴叔》在批判了痴叔与侄子的同时,也是对当时韩国所遭遇的日本愚民化思想的揭露与批判。《移行》中“桑华”无法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的生活之间做出平衡,最终向现实妥协。通过张天翼刻画的这一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看出,1930年代的时代背景为长期在地下工作的知识分子的身心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在现实的安危下知识分子的命运往往又不得自己掌控。

四、结论

《移行》中的“桑华”与《痴叔》中的“侄子”,这两位知识分子作为1930年代的现实妥协者形象,在灰暗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最终都选择向命运妥协。《移行》中的“文连恺”与《痴叔》中的“叔叔”都是1930年代的现实抵抗者形象,与“文连恺”不同的是《痴叔》中的叔叔虽然在行动上采取了反抗态度,在思想上却显示出了极其彷徨的状态,在理想与现实中他是自我矛盾型的现实反抗者。两位作家在同一时代创作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都带有他们对1930年代知识分子思想觉醒的期盼和呼吁。《移行》中还体现出了对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理解的同时,还引发了对人性两面性的思考。除此之外,两部小说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同时还包含了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意识,使1930年代的社会现实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更加形象、饱满地展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정승미.1930년대 지식인 소설 연구-채만식과 유진오의 작품을 중심으로[D].대구카톨릭대학교 대학원 국어국문학과,2002,(10).

[2]王卫平.身份认同:知识分子与革命、民众之关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一种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3):31.

[3]조연현.한국현대문학사[M].성문각,1982,(463).

[4]贺雨桐.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中的人文关怀[J].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11):66.

作者简介:

张婷,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大连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韩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