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场城市异地候机楼发展策略研究
2021-09-10许谋为
许谋为
摘 要:近年来,国内航空出行量逐年上升,而国内大部分城市没有机场,航空旅客出行依赖异地机场。异地候机楼作为接驳机场的重要设施,现状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和接驳依赖公路等问题。本文以中山市异地候机楼为例,探究无机场城市如何合理布局候机楼,升级候机楼功能,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和创新体制机制,并总结经验,为其他城市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异地候机楼;机场;多式联运;手机信令大数据
0 引言
异地候机楼作为连接异地机场的重要设施,在国内航空出行量逐年上升且大部分城市无机场的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异地候机楼在布局、功能、接驳方式及体制机制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以中山市候机楼为例,提出无机场城市异地候机楼的发展策略,为类似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1 现状与问题
1.1 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无机场,无法就近满足民航旅客不断增大的出行需求
近十年国内民航旅客量不断增大,年平均增速超过10%。2019年实现民航人次6.6亿,同比增长7.9%。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1.47倍。机场数量上,2019年国内民用机场238个,相比于2018年增加了3个,与旅客出行量相比增速相对缓慢[1]。
1.2 大型机场主要分布在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乘客跨市异地值机需求大
从功能上看,国内航线主要集中在百万级以上机场。2019年国内百万级以上机场108个,僅占地级市总数的35%。除江苏、山东和云南外,其他省份百万级机场均不超过6个,其中百万机场占地级市数量小于20%有10个省,小于50%有19个省。超大型千万人次以上机场仅39个,仅占国内地级市总数的13.0%[2]。
1.3 异地候机楼功能服务传统单一,接驳时效性差,吸引力不足
目前国内候机楼大多是机场专门设立,仅具备航班查询、航空客票销售、值机手续办理等基本传统功能。接驳主要以公路为主,平均接驳时长超过2小时,速度较慢舒适性差。手续方面,旅客在候机楼办理值机后,仍需要提前45分钟左右到机场候机楼办理行李托运,时效性不足。
2 经验借鉴
2.1 重庆——双向“空铁联运”新模式
重庆西站和江北国际机场联合打造“空铁联运”模式,重庆西站出站口和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口处分别设置候机楼和候车室。旅客可就近享受登机牌办理、行李托运、班次查询、专线接驳等服务[3]。此外,“联运”还推出丰富的“点对点”接驳服务,旅客可选择乘坐4座、7座两种商务汽车,等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即到即走,快捷舒适。
2.2 香港——商务选址与自动化行李托运系统
香港机场快线香港站和九龙站设置值机服务,两个站点周边聚集了大量商务办公楼、住宅、商场和酒店,商务客流量大,旅客提前办理完行李托运手续后,可继续在市区办公或购物,等接近登机时间再前往机场,极大地增强了吸引力。另外,旅客在站点交运行李后,通过快线到达机场安检后直接登机。行李自动输送至机场,并有管理系统对行李实行全过程监控。
3 中山异地候机楼规划实践
3.1 中山现状问题
中山市内无机场,航空出行借助大湾区五大机场,主要依赖广州白云机场、珠海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出行比例分别占77%、17%和5%。其中白云机场,接驳时间长达到2小时。中山市内除了一个综合候机楼外,仅有广州白云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候机楼,居民选择有限。西北部集中了7个候机楼,过于密集,而东部和东北部没有候机楼。
3.2 大数据出行需求分析
通过手机信令大数据挖掘中山航空出行需求,中山候机楼到发旅客主要集中在西北组团、南部组团和中心组团。西北组团主要集中在小榄镇和古镇镇,南部组团主要集中在坦洲镇和三乡镇,中心组团各镇均客流量较大。
3.3 发展策略
3.3.1 利用轨道和码头等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集约化综合枢纽
推出大湾区模式的“空港联运”和“空铁联运”。马鞍港和中山北站作为未来中山的重要枢纽,客流大,集疏能力强,融合候机楼功能,推出“空港联运”和“空铁联运”。马鞍港推出深圳、香港和澳门三大水上航线,直达三大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线路齐全,与中山北站推出大湾区模式“异地空铁联运”,实现优势互补。
结合候机楼功能打造复合集约型枢纽。效仿香港TOD枢纽模式,马鞍港枢纽设计时兼顾售票和登机手续办理、候机、行李托运、安检及海关等功能,同时配套办公、酒店、购物、娱乐、餐饮、观景平台等设施,并且融合城际、公交和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大大提高集散能力和吸引力。
3.3.2 均匀布局,结合骨干道路和标志性建筑进行选址
中山候机楼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市民长距离出行,应考虑居民航空出行需求,将西北部距离较近的众多候机楼合并,东北部和东部增加候机楼,建立可达五大机场的综合性候机楼,形成全方位的布局。另外,应围绕骨干道路和标志性建筑进行选址,提高候机楼的可达性。
3.3.3 基于用户体验和新技术升级候机楼服务
异地候机楼的功能设计还应注重拓展非航空业务,增强客流吸引力。服务类型主要包括出行、接驳、休闲和停车等服务。可引入智能信息提示机器人,保障旅客更有效地得到正确指引。行李处理系统可由智能行李托运机器人取代,取消了传统的固定输送机和分拣系统。行李安检采用新一代智能CT安检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安检效率。
3.3.4 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撑推动多方合作,引导候机楼布局与转型升级
候机楼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无法直接干预,只能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发展空铁、空港联运涉及到轨道、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需要铁路局、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等多部门的共同参与,而多样化的服务需要引入旅行社,客运公司和酒店运营商等企业合作运营,实现资源整合。政府从体制机制和政策资金等方面推动多方合作(见图1),才能打破行业和地域的阻碍,实现高水平的异地候机楼服务。
4 结语
航空作为重要的长距离出行交通方式,在居民出行方式中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剖析中山航空出行分布特征及候机楼存在问题,提出多式联运、均匀布局、升级服务和政策创新等策略,对中山候机楼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为其他无机场城市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国内航空出行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梓.民航局公布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N]. 中国航空报,2020-06-09(007).
[2]航班管家.2019中国百万及以上机场研究报告[R].航班管家,2020.
[3]刘派诚.重庆江北机场空铁联运发展战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7(4):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