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渗透美育策略

2021-09-10王纪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美育音乐

王纪容

摘要:美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美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实现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美学的作用。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行为和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美育策略

一、培养音乐兴趣提高美育的渗透

在小学生中,兴趣教学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跃起来。小学音乐教学必须渗透审美教育。与此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掌握和教学内容设计独特的音乐游戏,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远胜于课堂教学。同时,学生也可在此活动中增加对音乐的渴求,使学生能主动学习音乐,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游戏教学及其它方式能充分改善学生间的合作关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审美教育在合作过程中的真正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此外,学龄儿童受年龄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关注一种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免学生厌烦。

举例来说,在讲解音符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辨别音乐的类型。老师可以把经典曲目放进学生的课本,并用相应的乐器来演奏。教师将把这些曲目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阐明不同音乐类型之间的差异。教师会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例如让学生事先聆听老师准备的音乐片段,并区分这些片段的音乐类型。教师在选材时,应注意片断的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最终,老师会给成绩好的学生一定的奖赏,让他们有信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师生交流,激发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音乐课是以情感沟通为基础的课程,必须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并与教师和学生形成友好的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比如,在讲授歌曲“下雪啦”的教学过程中,讲了一个关于雪人的小故事,然后给学生们介绍一个小男孩如何制作雪人,以及如何使用雪人。使学生唤醒了雪人真实世界的亲身体验。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更为生动具体的情感。比如教授歌曲《健康歌》有关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锻炼身体、参加运动会等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使音乐传递给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关切和同情,使学生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来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对学生的感知。

三、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美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肯定。除欣赏外,音乐欣赏还可以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建立起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乐声带来的音乐魅力是无穷的。这能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你能从旋律的起起伏伏中感受到它的热情,也能感受到音乐色彩的震撼和其中的力量。乐曲的变化引起他们内心情绪的波动。不管是柔美还是华丽,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自身的魅力。

举例来说,抗战时期创作的悠扬叙事歌曲《歌颂二小放牛郎》就是通过这首歌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悲痛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性歌曲很适合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含义和激发情感。歌曲旋律悠扬动听,用同样的旋律重复唱七个字母。演奏时,根据每一个词的意义使用不同的音乐表达(速度、力度等等)。关于小英雄的故事学生在感受音乐旋律的同时,内心的情感也在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忧伤、伤心甚至是愤怒都能激发你内心的情感。那首歌极具艺术魅力。使学生体验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欣赏程度。老师可以围绕着听歌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在感受音乐情感的同时,也能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歌曲的背景故事。在欣赏后,他们能通过语言和口译表达对作品的理解。王二小的敏锐和勇气使他有勇气战胜敌人。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热爱生活,欣赏当代艺术作品,唤起对英雄的向往。快乐的生活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承担着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同学们能欣赏到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优秀作品,既喜欢现代音乐,又能欣赏到古今优秀音乐作品。像苏娜的《百鸟朝凤》和古辛的《渔舟唱晚》这样的音乐,就像我们面前展示的美丽的图像,带着人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去想象和旅行。各民族、各民族的古典音樂、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生活、风土人情。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越来越多的中外民歌、名曲、古典戏曲、戏剧和舞蹈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拓展和提高。再举一例,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它清新自然,富有江南特色。这是一首古典主义的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象征。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学习了许多外国民歌,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优美,歌声持久。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欣赏大量音乐作品,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她们不但学会了用耳朵欣赏音乐,她们也学会了用头脑去感知和感受音乐。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它既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菁.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研究[J].小学时代,2019(34):1.

[2]侯晓燕.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9(10):51.

[3]杨峰.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J].情感读本,2019(21):5.

[4]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

[5]杨旭东.基于美育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

[6]俞婧.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4).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国仁学校四川泸州646121)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美育音乐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美育教师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