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2021-09-10李明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李明洲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无数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许多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将传统文化与日常的语文课堂相结合,在汉字教学、诗词教学、阅读教学等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如新媒体技术、主题教学、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1.1在汉字教学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符号,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可以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种,甲骨文、大篆、小篆以及战国文字,即古文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被归为今文字。现代汉字经过一步步演变,其中蕴含着前辈们的劳动成果和知识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感受汉字的外形變化和其中蕴含的意义。例如,在教授“人”这类较简单的汉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人”字从甲骨文至标准宋体的演变过程,为学生介绍汉字的历史,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用毛笔书写“人”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在无形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教授“孝”这类汉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孝”字的结构和字义,“孝”字上半部分是“老字头”,下半部分则是“子”字,展现的是孩子搀扶着老人行走的形象。教师在讲解字形字义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精神。

1.2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古代诗歌多数是由长短整齐的诗句构成,一般来讲,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四言诗的句式主导节奏为“二二”,五言诗的句式主导节奏为“二三”,七言诗的句式主导节奏为“二二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节奏诵读诗歌,并且在诵读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诗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元日》这首诗歌时,教师应重点为学生介绍春节风俗,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描绘出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使学生感受古代百姓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1.3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阅读经典文学著作可以开阔胸襟、开阔视野、扩展词汇、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其次,语文教材所展现的内容仅仅是知识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学生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要监督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并提供值得阅读的书单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最后,教师要检查阅读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例如,在学期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一位小组长,制订统一的阅读计划(每周阅读量),由组长负责监督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在期末时递交一份阅读量统计以及阅读心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1转变教师观念,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小学生对教师较为崇拜,在学习上比较依赖教师。而教师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必学的内容,而且是教师必学的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定期培训、开展讲座、交流学习等方式,转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观念。教师个人也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自我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教师只有热爱并尊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用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执着引导学生。

2.2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为语文课本,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打破课本较为刻板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文化内涵,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3主题式教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主题情境,让学生围绕着主题查找相应的材料。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广泛地学习与此主题相关的各种内容,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例如,教师将某月设为“成语月”,通常一个月中有四个周五,每周五都可以作为一节主题式教学。第一节主题式教学内容可设为“成语与文学艺术”,教师需提前准备资料,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分享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东曦既上等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成语,第二节主题式教学内容可设为“成语与历史人物”,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负荆请罪、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等成语,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故事学习成语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思想,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1):79-80.

[2]郑文静,吴亚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诉求——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6(12):92-97.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01):60-65.

(重庆市荣昌区后西小学  40246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