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水平

2021-09-10何惠云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农村

何惠云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育部分,在农村小学中,如何提高德育水平需要教师深入教育工作开展实际,全面地提高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德育

引言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关键,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通过结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实际,分析了提升农村小学教育中德育水平的作用与措施。

1提升农村小学教育中德育水平的作用

1.1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和推动素质教育

目前,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实施的背景下,能否获得预期的素质教育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可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助力。学校不但需辅助学生实现智力层面的发展,同时还需侧重开展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如为学生广泛提供美育、劳育等实践机会,将上述各方面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更高的道德品质素养。

1.2有利于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小学生可作为民族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若想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更高的品德素养,便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侧重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还需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形成独立的个性。最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判断作出道德选择,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品质发展效果。综合来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也需达到新的标准,这便需要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持续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1]。

1.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为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会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进入发展初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在此时期,农村小学教师需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辅助,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德、智、体等全面的发展,高质量达成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若想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质,便需农村小学侧重对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深化研究。在实施德育教育活动时,更为凸显实效性,以学生主体层面着手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2提升农村小学教育中德育水平的措施

2.1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积极进行引导

基于目前的素质教育背景。农村小学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同时还需更为重视学生在思想品德及其他学习活动中的成长情况。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可在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下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目前,农村小学课外生活教育的规范性明显不足,尤其部分农村小学生无法获得父母的监督和指导,或者需要承担农活,这对农村小学实施德育工作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农村小学的课外活动资源较少,形式也相对单一。如果教师能够侧重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便能够与学生建立更为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强的信赖感。教师在参与和辅助学生期间,也可更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来顺利辅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道德品质。显然,教师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在生活及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师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外活动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给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真正达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2.2重视德育教育,抓好德育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活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农村德育教育工作人员需在思想意识上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此后,针对教学模式和体制方面作出相应的创新调整,教师可先结合德育教学目标设置细化方案,之后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从农村教育的现状着手,研究出更符合农村教育特点的教学手段,形成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为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前提。在教学目标方面,德育工作者需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形成符合农村德育教育特点的目标。如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今后的成长规划,此后通过反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何种道德品质才能实现理想。加强对德育工作细节方面的重视,这样才能顺利提高德育工作管理效果,保证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2]。

2.3注意联系家庭,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农村小学教师需以人本思想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德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特征,以分层教学的形式来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在与家庭进行联动方面,教師需侧重提高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与家长形成合力来及时解决。教师也需深刻认识到,多数小学生之所以形成道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难以获得必要的鼓励。对此,教师需充分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努力将德育工作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农村小学教师所需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多,内容也相对广泛,但教师仍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基础功能,并将其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需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如教师可专门开辟记录学生优点的区域,时刻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辅助学生形成自信。教师也需将上述教育理念传输给家长,形成全面的德育教育网络,给学生充分的肯定。

2.4寓教于乐,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需对德育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功能,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农村小学教师需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德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德育教育的时代性特征,主动从热点事件中提炼信息,让学生针对具有争议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品质素养,保障农村德育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3]。

其次,教师需对德育方式和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若想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单向信息传输的德育教学方式,便需侧重采用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主动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功能。通过视频、广播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形成优化德育道德品质的积极性。可具体设置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广泛搜集资料来锻炼道德品质素养。在此期间还能形成更浓厚的爱国情感。

最后,农村小学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校园内营造更为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发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德育熏陶。实施征文演讲、竞赛等爱国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学讲座,对师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师生的道德素养。

结束语:

总之,随着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的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德育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海芹.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2.

[2]段玉兰.探讨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汉字文化,2019(S2):139-140.

[3]苏文花.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71-272.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金龙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农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