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童谣融入音乐教学的多元游戏策略研究

2021-09-10舒瑶王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舒瑶 王珲

摘要:四川童谣,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音乐教育资源。通过多元的游戏策略,趣玩四川童谣、音画四川童谣、文旅四川童谣等音乐教学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传承母语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四川童谣;游戏策略;音乐教学

四川童谣,是流传与四川地区,用四川方言传唱的儿童歌谣,大多反映地方民俗风情、展现地方历史文化,[1]体现四川人民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精神特质和价值取向,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点:朗朗上口、言语平易、声韵活泼、节奏多变、童趣怏然,具有较高的音乐价值,所以四川童谣,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音乐教育资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以及童谣的音乐性,选择符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四川童谣,如何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以达到我们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审美能力、传承母语文化的目的呢?

一、趣玩“四川童谣”,调动音乐学习主动性

四川童谣趣味的节奏、幽默的方言、童趣的内容,使其成为一个很具有游戏色彩的歌谣,将四川童谣的学习游戏化,触发学生“多通道参与模式”,调动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愿意去了解四川童谣的特点,以及他们成长在这片家乡土地上的风俗人情、生活气息、地方特色等。

(一)“一鸣惊人”的游戏策略,“说玩”四川童谣

因四川童谣其语言具有张力,用词大都声音响亮,节奏鲜明,很多都是要大声说出来的,所以其用词多是用一些可以响亮地说出口的词语。比如四川童谣《胖娃儿胖嘟嘟》“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的圆,胖娃儿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儿拌下海。”这首童谣中,嘟、耍、马、高、刀、园……这些上声调的开口词都非常容易响亮地说出来,节奏有轻有重、短促鲜明。

(二)“言出必行”的游戏策略,“动玩”四川童谣

四川童谣的语言除了有张力外,还特别生动、鲜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为民间语言,用词大都动作感强,表现力足,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野性。比如“黄丝黄丝蚂蚂,请你家(gā)公家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先来的,吃瘦肉,后来的,啃骨头。”这首童谣中,来耍耍、坐轿轿、骑马马、吃肉肉、啃骨头...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非常具有表演性。利用肢体动作的参与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自然地融入其中。

“言出必行”的游戏,通过肢体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表现、增强内心体验与外在动作的协调感,强化音乐情感的传递,尤其是节奏的美感,让学生们边念“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边用动作表演。

二、音画“四川童谣”,提升音乐要素审美性

四川童谣不仅能吟诵,还可以用嫁接多变的节奏、音律押韵的旋律,身体拼合的画面,将四川童谣音乐化。了解要素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审美效果和情绪色彩。

(一)和声对话的游戏策略,感受四川童谣的节奏

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朗朗上口的四川童谣可以说是节奏复杂多变,并没有个定准,不像近体诗那样有严格的格律,多样的节奏变化促成了不同风格的童謠作品。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些多变的节奏呢?

“和声对话”的游戏策略利用简单的多声部和声训练,借助柯达伊手势,唱出简单旋律,赋予童谣美感,再以轮诵的形式让学生的童谣吟诵不断加入,以声音递增的方式巧妙进行多声部节奏感训练,学生在逐层深入的体验中感知、记忆、巩固童谣多变的节奏。

(二)听音画像的游戏策略,感受四川童谣的内容

四川童谣来源于民间口头文化艺术,是四川儿童口耳相传的传统歌谣,内容包罗万象,如何小朋友理解、熟记、感受这些童谣呢?

“听音画像”的教学策略是在吟诵童谣的同时,用身体来拼合故事画面的一个帮助理解和记忆的方法,非常有趣。

《王婆婆在卖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流传很广的四川童谣:“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塞话。”我们在学唱这首童谣的时候,边吟诵边扣相关的指头。这个手指游戏,用不同的手指代表童谣中的几个角色,再用手指拼合成故事的画面,非常有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童谣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自然吟诵童谣时就会带着感情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不同的人物。

三、文旅“四川童谣”,拓展音乐文化多元性

童谣是在儿童中口耳相传,是一种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生活、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品味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四川童谣中文旅川乡,感受四川人民的性格,了解四川人民祖祖辈辈的生产劳作、婚丧嫁娶、生活环境等,增强文化认同,传承民间文化。

历史长河不断向前,四川童谣在新时代摇篮里,继承传统,又会有怎样的创新?文化的多元,思维的多元也许会让四川童谣的变得多元起来,在文创中,不变的是张力幽默的四川话,乐观向上的性格,以及热爱生活和家乡的浓浓川情。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编.中国歌谣选·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1.

[2]彭河银.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4.

(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四川成都610000;2.成都市建设路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