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林可霉素B组分的研究
2021-09-10王晓军丁立波锁嘉伟梁友辉
王晓军 丁立波 锁嘉伟 梁友辉
摘要:林可霉素是合成克林霉素的前体物质,其天然成分中的林可霉素B组分的含量对于产品质量和后续合成产物有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采用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在0.6MPa、20mg/ml的进样浓度下进行压力吸附、以不同浓度磷酸-丙酮/水溶剂进行梯度洗脱的处理工艺,得到的林可霉素解析液中的林可霉素B组分含量由3.5%降低至0.6%,并且林可霉素A组分收率不低于92%。
Abstract: lincomycin is a precursor for the synthesis of clindamycin. The content of lincomycin B in its natural compon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ubsequent synthetic products. In this study, the content of lincomycin B in Lincomycin eluent was reduced from 3.5% to 0.6%, and the yield of lincomycin a was not less than 92% by using chromatographic grade macroporous resin, pressure adsorption at 0.6MPa and 20mg / ml injection concentration, and gradient e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ic acid acetone / water solvent.
林可霉素(Lincomycin)又称洁霉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其包含两种天然组分:林可霉素A与林可霉素B。其能高效的抗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少量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其通过作用于敏感菌的 50S 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效果。【1】其本身的毒性较低,且和其他绝大多数抗生素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广泛用于由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所产生的疾病。其主要合成衍生物克林霉素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的方式合成。其用途主要用来对抗各种感染性疾病,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恶性疟原虫和弓形虫亦有杀灭作用。但无论是直接以林可霉素作为抗菌药物使用,还是以林可霉素为原料制备下游产品如克林霉素,都对其原料中的林可霉素B(以下简称“B组分”)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市场需求情况看,B组分含量高于1.5%的林可霉素产品基本没有任何市场。【2】因此通过提取工艺手段将发酵产物中的B组分含量降低至合理水平,是提升林可霉素产业价值的重要环节。【3,4】
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与传统大孔吸附树脂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树脂粒度更细密,耐高压且拥有较强的表面吸附能力,在进行吸附洗脱过程中,可以达到传统层析填料的富集和分离效果,同时具备吸附树脂选择性强、损耗少,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是一类新型纯化填料【5】。本研究采用HP20SS、HC色谱3型这两种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通过中低压吸附以及复合溶剂洗脱的方式,提純林可霉素碱化滤液,降低B组分含量【6】。
1 材料与设备
表1与表2的内容为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与设备仪器。
2 实验与结果
本实验以林可霉素发酵液为原料,通过碱处理、过滤得到含有林可霉素A、B组分的碱处理滤液,分别采用两种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考察两组分在不同树脂中的吸附效率,并通过梯度洗脱的结果确定树脂型号及最优控制参数。
2.1 实验准备
使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林可霉素发酵液预处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pH调节至9.5~10.0,20℃静置2h,用中速滤纸二次过滤;以HPLC外标法检测林可霉素A、B组分含量【7】,并使用去离子水稀释至4000ug/ml左右,得到林可霉素碱化液,其中A组分含量85.2%,B组分含量3.5%。
在两支60×900mm不锈钢层析柱内,分别以湿式填装法填装1500mlHP20SS和HC色谱3型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填装高径比约为8左右。静置至树脂完全沉降堆积后,封闭层析柱,连接磁力泵系统。将层析柱尾接管与全自动部分收集器连接,完成设备准备工作。
2.2 吸附实验
将林可霉素碱化液导入进料混合瓶,以3L/h的固定流速压入层析柱,层析柱出液口阀门开启,开始计量。出液量达到1000ml时启动自动部分收集器,每200ml样品取样进行HPLC检测,计算林可霉素A组分、B组分浓度变化。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两种树脂在吸附水平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HP20SS在A组分吸附容量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优势,为19.2g/L,同时A组分与B组分穿透体积有明显差距,这说明该型树脂对与两种组分的吸附效率有明显差异。而HC色谱3型树脂在各项指标上与HP20SS树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研究最终选择HP20SS作为最优选项。
2.3 解析实验
结合HP20SS吸附活性集团本身性质以及林可霉素溶解性,以磷酸的丙酮水溶液作为解析剂,分别以磷酸0.2mol/升的25%丙酮水溶液和0.2mol/升的40%丙酮水溶液作为解析剂进行洗脱,实验结果如下。
25%的丙酮水溶液解析过程可以看出,随着解析体积的增加,林可霉素A组分的解析量在逐渐增加,当解析量达1800ml时,解析效果明显下降,但此时B组分仍然未能解析出来。
此时更换为高浓度的40%丙酮水溶液,林可霉素A的解析效率再次提高,峰值单位含量最高可达到28550ug/ml,解析至2600ml时,A组分浓度再次下降,至2800ml时,HPLC检测结果中开始出现B组分含量检出。解析至3200ml,A组分含量接近平缓,而此时B组分含量已经开始上升,此时结束解析。将前部解析液收集混合后进行检测,A组分含量为93.23%,B组分含量低于0.6%。以上述解析液继续制备林可霉素,制的的成品A组分含量大于93%,B组分含量小于0.6%,完全达到降低B组分含量的目的。产品收率与原工艺相较下降1.2%,在合理范围内。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色谱级大孔吸附树脂对于林可霉素A、B两组分的化学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HP20SS在吸附容量、吸附效率差异上有明显优势。通过二级浓度的磷酸-丙酮水溶液进行解析,能够有效分离林可霉素A、B组分,达到优化产品质量的目的。经过色谱级树脂层析处理后,林可霉素解析液A组分含量大于93%,B组分浓度低于0.6%,收率仅下降1.2%左右。
参考文献:
[1]庄智慧,高淑红,何岫峰,杨灿灿,秦振.响应面法优化林可霉素产量与组分[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08):1049-1054.
[2]李华,张立,王鑫,王建国,谢书琴.林可霉素发酵工艺优化降低B组分[J].山东化工,2016,45(08):63-64.
[3]葛友群, LX-20大孔树脂降低盐酸林可霉素B组分及单杂新工艺. 江西省,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2014-11-22.
[4]宋玉忠,祝立新,牛金刚,杜占彬,武培,袁岗,潘建超.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降低林可霉素B组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7):121-122.
[5]于泽源,赵剑辉,李兴国,徐雅琴,汤雪,杨昱.大孔树脂-中压柱层析联用分离纯化蓝莓花色苷[J].食品科学,2018,39(01):118-123.
[6]王鑫芳,刘颖,李明江,檀晓燕.用薄层色谱法检测林可霉素B组分[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06):371+382.
[7]张其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可霉素B组分的含量[J].抗生素,1988(03):224-225+192.
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银川 贺兰 7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