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中轻声唱法的运用解析
2021-09-10张欣
张欣
摘要:歌唱教学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构成部分,是学生们抒发对音乐的解读与体会、呈现音乐的方式。一直以来,在锻炼学生们进行演唱时,老师通常让学生们要字正腔圆、情感饱和的演唱,而学生们为了能够实现音量上的高度就用劲喊唱,事实上既不益于对音乐的呈现,更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声带。因此碰到这些状况,选用轻声唱法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对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轻声唱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轻声唱法;初中;音乐课;运用
轻声唱法是一类歌唱者将空气吸入体内然后慢慢地将气体送出,同时吐字清晰、声音轻缓的演唱方式。在中国古典曲艺中这些唱法被叫做“耳语腔”,在碰到人物角色心理描写需具象化抒发的片段,或扮演者想要与另一方讲或唱某些不能明示第三方的话或片段时,就需要使用轻声唱法。
一、推广轻声唱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保养声带。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大声喊唱等这些错误的行为,很容易造成声带疲惫、乃至红肿,危害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塑造学生机敏的音乐感。轻声歌唱时学生们才会去用耳朵聽自个的歌唱声和其他人的歌唱声,从而调整自身的音高、音质、演唱情况,更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歌曲的美,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轻声歌唱声响聚集,有助于寻找到头腔共鸣的演唱形态。而头腔共鸣演唱形态能让学生保持专注,是得到美妙声音的重要因素,所以,锻炼学生学会头腔共鸣唱法是音乐从业者和音乐老师们不断进取的目的。大声演唱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疲惫,注意水平下降,形成遏制形态,干扰了演唱的实际效果,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演唱过程中的艺术美。
4.有助于将声音变得协调一致,尤其是在合唱的过程中。
二、初中音乐课中轻声唱法的运用
轻声唱法是一类能演唱好歌曲的办法,它能够锻炼学生学会优良的气息支撑、平稳的喉头形态,用薄弱的声音、自然的、松弛地演唱。它也非常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在很短的时间段里能够实现不错的成果,使入门者快速地寻找到声音的部位。它把错综复杂的声乐技巧由繁化简,是一类非常不错的锻炼方法。轻声唱法从技巧上可以分为小声唱、假声唱和半声唱三种,以三种技巧为基础,对初中音乐课中对轻声唱法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轻声唱法中的小声唱对学生的假音和混声进行练习
小声唱便是在哼唱歌曲的根基上把声音缓缓地释放出去,使声音聚集,歌唱者思路也比较的聚集,气息也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前提是需要尽可能地把声音部位挂在鼻咽部处,笑肌挑起,自然的地保持微笑。喉咙要自然的松弛、张开,喉结放于较低的部位上。这种训练可以有效的得到假音和混声,对声区保持一致有很大的作用。建立准确的小声唱理念,可以协助入门者把声音调节得十分标准化,随后经过发声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楚、通亮的小声来。
小声唱,能够有效规避入门者大喊大叫的问题,并且能彻底解决高音上不去的难题,对声音的保持一致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声唱还能够改善吐字不清的难题;对塑造演唱的情感有很多益处。但是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做小声训练,她们认为这样子演唱的话声音太低,表现不出来,因此急功近利,对教师的规定要求也无动于衷,进而在学习的路上,拖延了学习的时间,走上了弯道。
(二)利用假声唱使学生达到假声真唱的效果
入门者在唱高音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紧绷、发憋的状况,这就是因为没能有效地训练假声演唱技巧。找不到假声,就无法掌握准确的半声唱法,也就不可能用头声演唱,整体展现力就会非常得差。
注重训练假音这一个发声练习,在唱高音时便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准确的假音演唱技巧是喉包里传出的小筒状的声音,这类演唱技巧是科学合理的。准确的假音,有些尽管较小很轻,但它却不处于被动、消沉的状态,它是在有正常呼吸的根基上所传出来的声音,要以激动的、亢奋的形态去唱。达到假音真唱,表现出来的声音是充实、不暗、不失的。假音应用好以后,就可以步入到半声的练习环节。这一个环节要尽可能选择从高到低的练声曲训练,毕竟这样子更易于感受到头声的最佳位置。
(三)利用半声唱法使初中生更轻松地唱出高音
运用半生唱法的话,第一步就需要进行深度的呼吸,随后维持轻声哼唱的形态,要特别注意的是气息支撑一定要足,喉咙敞开,然后进行发声,一定要有“小声唱”的状态在里面,不然发出的声音会出现变化。
在这个环节的训练需要做到激动、亢奋,将喉咙彻底敞开并在“小声唱”的形态下将声音发出,达到头腔共鸣的良好状态。利用这类训练方式,可以让演唱者更加轻松、更加舒适的唱出高音。想要掌握头腔共鸣的方法,可以加上母音训练,能够有助于开启头腔间的途径。可以进行“呜”的发声训练,这样的发声中舌位会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软腭会往上供,价值口腔空间较大,从而能够很好地开启头腔,轻声渐渐衔接至真声,实现轻声唱法的目标。
结语:总的来讲,轻声唱法是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历经的,是一类十分科学有效的教学练习方式。它不仅能改善学生演唱时的呼吸、气息、吐字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矫正某些不正确的发声行为,是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邓素矜.浅谈初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04):167-168.
[2]吕金会.初中音乐教育体验与教学效果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6):45.
[3]路保华.“轻声唱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11,(03):21.
惠民县晨光实验学校 2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