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成长需要“看见”

2021-09-10王梁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看见教育学敬畏

王梁

教育是一种关系学,是美的互动,是生命的辉映,是智慧的共生,而教师在此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故优秀教师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的丰富、健康、鲜活、生动、美好乃至高贵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持久的教育影响力……每个人都希望遇到这样的教师。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样的成长呢?

一是看见学生。教育学是迷恋人成长的科学,看见学生意味着看见每一个学生,看见学生的全部,意味着能够深入洞察学生的潜能、动机、兴趣、需要、性格、愿望,学生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与迷茫挣扎。看见学生的前提是认识学生、认识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要真正看见学生,教师得放下师道尊严,以平等、尊重、真诚的态度去正视学生,去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还得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学生、敬畏家長,这种敬畏是对特定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不自恃、不轻率、不随意、不想当然。

二是看见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断反思已被证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宝”。看见自己,意味着教师能时刻保持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反思并及时改进的意识和能力,既看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局限,尤其要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心理特征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当面临一些冲突性的教育情境时,要有意识地给自己提个醒、踩一下刹车,看清楚自己是否因固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阻碍了对事情真相、问题本质的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理。

三是看见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师就好比是一本书,他们每天都要打开、阅读,这本书的厚薄、优劣、深浅决定着他们的阅读收获。他们在读老师,也在借此读世界,教师世界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世界的大小。所以,教师一定要能够看见更广博、更深邃的世界,不能囿于单一的教材、课本,不能囿于狭小的教室、校园,不能囿于日常的琐事;而应用心地去感悟这个世界种种表层的无限风光和内在的深刻机制。无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日常生活里兴之所至、情有独钟的一些兴趣爱好,均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不断累积、整合、塑造和丰盈生命的路径。我们看到的世界将会是学生们的一个支点、一级台阶、一架放大器,帮助他们认识和走向更大、更美、更好的世界。

看见,然后懂得,并且行动,这会让教师获得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并且帮助学生一点点地成长,让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猜你喜欢

看见教育学敬畏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