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
2021-09-10唐璐
摘要:农业对外投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推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取得更优效益,促进双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背景分析
农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产业。目前,从国内农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适应经济全球化,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改善农业产品的供给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一方面,我国的国内农业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与农产品价格挤压“天花板”是严重的。在此情形下,我国不得不参照要素禀赋条件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供应基地,确保短缺性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和充分供应。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偏小,波动幅度较大,仍然处于发展的探索和起步阶段,与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性不匹配;对外投资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政策连续性差,难以保证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提到,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展开互相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
二、沿线国家农业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的扩展具有技术、地缘、人口等方面合作优势和实际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差异性和互补性方面较强,农业投资合作方面来看空间较大,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印度等国家属于土地资源丰富国家,需要与我国技术合作交流,得到互补性。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生产技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需要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得到互补;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土地、廉价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生产技术较为落后,需要我国农业资金与技术投入。
大力展开与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减轻相应成本压力,有利于更好发挥国际农业产品提供充足的有利条件,增加调剂国内余缺的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缓解价格压力,有利于我国当前所实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实现,而且充分利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投资合作的地缘优势,牢牢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迫切希望与中国经济发展利益成果的意愿的分享。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针对农业产能合作、对外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在宏观及微观都对农业企业"走出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目前来说,在我国对沿线国家农业投资中,主要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目的市场为主。中国出台多项优惠措施,支持农业“走出去”,开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农业投资在总对外投资的比重始终偏低。农业对外投资目标国以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以种植业投资为主,投资主体以独资企业为主;我国在经济带节点国家农业投资主要特征:投资比重大,企业平均投资规模偏少;投资领域较集中,投资以种植业为主;投资主体分布不均,地缘投资明显。
三、加強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加强双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为了推进中国与主要沿线国家的投资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企业应当积极主动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上交流与合作。我国政府应该建立链接主要节点国家的各种信息统一网络信息平台和官方网站,加强搜集、深入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服务为各国政府与各国农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为双边顺利开展农业投资坚实基础。通过平台建立,政府跟踪搜集、分析并及时发布沿线国家信息,及时收集、整理等通过各种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
改善企业对外投资政策体系。简化审批手续和放松有关限制,加大提供优惠贷款的支持,使具有“走出去”条件的农业企业快速走出去。对境外的农业企业投资申请直接进行分类管理,凡事满足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方向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企业改革比较到位,列入合格的项目,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我国已有了一些促进国际化的投资政策,由于偏向于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所以我国农业企业很难享受此投资优惠政策。我国应改进支持政策的实施方式,让农业企业也能有效的使用支持资金和享受优惠的政策,为农业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议各级财政建立农业企业“走出去”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的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双边农业经济投资。中国与主要沿线国家充分了解双方进行农业投资的现状、特征及各自具备的比较优势,适度增加对主要沿线国家比较优势的农业产品进行进口,中国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通过这样可以适当的调整目前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比较集中问题。中国农业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或科研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种类,从而优化行业的多元化。中国农业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国外投资者,拉动农产品市场需求,吸引资金。优化农业对外投资的途径方式。改变以往以买地、租地展开种植生产为主的对外投资模式,对支持农业企业采取绿地投资,并购投资、技术合作、引用人才等多种形式向研究开发、加工、流通、贸易等领域延伸。
深入了解沿线主要节点国家农业特征,因地制宜。“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比较多,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发展结构和发展水平都不同,因此中国农业在选择投资沿线主要节点国家时要谨慎。加深了解他们的农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特点,制定合适彼此的合作方案。同时各区各国针对吸引外资及农业合作发展有不同的投资合作发展有不同的行业法律法规,因此在进行农业合作时需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国家农业投资。中国对俄罗斯、中亚国家应当积极利用地缘、人文优势,开展资源贸易区,积极参与国家经贸合作。优势互补是国家贸易合作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劳动密集型、俄罗斯是土地密集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双方农业贸易合作。中国应当加强对西南亚、北非国家商业文化的了解,熟悉文化、政策,为促进双方农业对外投资是基础。加大农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等,根据不同形式发展各国实际需求,促进双赢效果。
重点加强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主要支持规模大、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企业,而那些规模小、影响度小、创新能力薄弱的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支持相对较少。事实来看,中小农企业由于缺乏官方色彩,因此其对外投资的敏感性较弱,虽然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但是经营相对大型农业企业来看较为灵活,更能够更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在农业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合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下投资机遇。借助各种优惠政策使得中小型农业“走出去”。最近,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关注、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出台了一些支持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措施。推进具有地缘优势、技术优势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合理利用沿线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相关农业,建立良好的对外投资形象。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适合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沿线国家许多,语言种类也很多。高层次人才不足时我国农业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家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对外投资管理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市场营销、资金、法律等方面。精通各国语言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具有创新思维,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沿线国家环境的高层次经营人才。因此,农业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注重人力资源的多元化,培养人才优势,建立一支适合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徐瑞瑞.“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苏珊珊,霍学喜,黄梅波.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投资合作潜力和空间分析[J].亚太经济,2019(02):112-121+152.
[3]王恒,王征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1(05):167-168.
作者简介:唐璐(1990.1-),女,汉,湖南衡阳,学历:硕士研究生,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