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杂谈
2021-09-10陈薇
陈薇
摘要:文化遗产渊源于先辈的聪明智慧、辛勤创造,在代代传承发展中厚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脉与果实。对待文化遗产,无论古人、今人、将来人都需要在敬重、护佑中传承。地域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敬重、护佑、传承人类文化遗产需要基于地域文化遗产做起,特别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重、护佑、传承。本文以吉林周边做以地域视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予以杂论,虽论之粗糙,述之杂乱,但形散而神不散,其主旨就是强调要从地域非文化遗产保护做起,加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地域文化遗产;敬重;护佑;传承
人类文明自古而来,随岁月荏苒、时代更迭愈显从低级文明向着高层文明进发之势。人类文明进步的根脉与果实见证于文化遗产之中,这是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正所谓一个城市的历史,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是需要载体的,悠久灿烂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之上的,包括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对待文化遗产,无论古人、今人、将来人都需要在敬重、护佑中传承。地域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敬重、护佑、传承人类文化遗产需要基于地域文化遗产做起。地域文化遗产有着国家与民族文化遗产的共性与特性,有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分,本文以吉林周边做以地域视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予以杂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共识,我国是世界各国中重视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从国家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而且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眼于地方作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就我们吉林市来说,吉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古遗址资源,要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整合、开发其各类古遗址、古遗迹、遗存和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来丰富、充实现有的景点、景区内容,形成系列文化旅游景区,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吉林市充分发挥古遗址量大的优势,科学的开发保护和有效利用,全面深层次地建设中国东北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吉林市,使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
在吉林市众多古遗址中,夹皮沟金矿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嘉庆年间,民间传闻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道光年间大量汉民越过柳条边墙进入长白山脉采参谋生,部分人发现了山金矿脉,夹皮沟采金由此开始,夹皮沟采金历史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工业历史价值上具有相当大的特色,第一个阶段就是民众偶然采金阶段,大致为第一代黄金把头孙继高,马文良采金时期(约1800—1845),第二个阶段为韩边外统治时期,1845年后韩宪宗在夹皮沟一带崭露头角,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武装,招募大量金工在夹皮沟进行大规模采金(约1845—1934),第三个阶段为日伪政府统治时期,九一八事变不久后,日军对东北全境进行渗透,日伪政府窃取了韩家对夹皮沟地区的经营权,1934年6月,日本开矿勘测队进驻夹皮沟,夹皮沟金矿改为直属“大同殖民株式会社。”1937年日本“大同殖民株式会社”在夹皮沟和老牛沟分别建立矿业所。第四个阶段是独立生产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收回金矿,进行独立生产管理,这一时期夹皮沟金矿对于国内生产重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1992),第五个阶段是中国黄金集团管理阶段(1992—至今)。由此看来夹皮沟金矿的历史价值是较为重要的。
隶属于中国黄金集团的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仍在经营着这座历史悠久的金矿,自1845年起,夹皮沟金矿开始正式采岩金,至1940年累计产金36000吨,建国后开采量仍然是十分巨大,可以说为中国采金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在夹皮沟金矿,仍然能够看到采矿先驱们曾经留下来的采掘残迹,据采访得知,这些残迹大多属于古法采金,所使用的方法、器材都是十分古老的,今天的夹皮沟矿业公司,能够继续将采金继续下去,实际上得益于古法采金的启发。
再如吉林市所拥有的的满族文化遗址。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文化遗址弥足珍贵,这里有明代女真扈伦部的“乌拉国”遗址,百花点将台、“魁府”“萨府”“后府”的府邸。我国的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遗存,而满族的文化遗存又因为清朝的存在,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时间长久而留下了更多的文化遗存。除却文化遗址,还有如数家珍的文化遗存,如满族大秧歌,满族说部、满族猎鹰习俗、满族民歌、乌拉陈氏刻纸等。还有,我国虽然同处于清代的萨满祭礼,传流至今,满族各姓氏由于受历史、血源关系、地理环境、经历、文化素养和家族的保守封闭,以及《钦定满洲祭天祭神典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萨满神谕和典礼仪式有所变化和不同,存在着民族个性突出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民俗和民情。
现下的我国,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经擺位到国家与地方的文化建设中,也已经探索和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鉴于这项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积极探索经验,不断作出新成绩,让我们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被淡漠、不再被埋没、不再被破坏、不再被流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发展,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要有能量,传承文化遗产要有对策,尤其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特殊性,其传承要实行有力对策。一己之见,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重在采取好三项对策:其一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建设力量,强调地域责任义务,让地方政府地方文化部门不忽视不懈怠所应肩负的责任,形成低于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能量。其二抓住和破解保护与传承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培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备人才。其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与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