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乡土资源,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2021-09-10马瑾贤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教育活动乡土资源

马瑾贤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培养科学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科学教育应从小抓起,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班级环境、组织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探究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中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也是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乡土资源;环境;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科学探究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早期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开展早期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发现他们的科学潜能,以及对于他们将来学习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教育应从小抓起,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科学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上科学的种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种植园地: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一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渐趋丰富与多元化,种植园地已成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种植园地虽小,然而是真实自然的,它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种植园里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园地就是个浓缩的生态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每个幼儿都可以從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因此,种植园地既是幼儿园重要的区域环境,也是幼儿园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库。”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农村幼儿园应挖掘、利用农村的自然、社会资源,利用农村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教育,形成农村特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我园地处农村的优势,以探索型活动为载体,结合本园幼儿的发展实际,我们在班级内开展了《田头种植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活动。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本土化资源,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在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时的点滴收获。

一、利用乡土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的: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等。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同样,幼儿的科学兴趣也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为此,我们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引领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到“自然情景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的创造与想象空间,因此,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

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课堂,同时大自然又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小班的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走进田野,零距离接触自然进行科学教育固然好,但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内为孩子们创设了可实践操作的“种植园地”,且每班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向导、奋发向上的心理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小,不易维持种植兴趣。因此开辟种植园时,我们以播种为切入点来激发孩子对种植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种植四季豆、韭菜、西红柿等生长速度快、短期内有显著变化的植物。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亲手把种子种下去时,他们显得无比兴奋。孩子们松土的送土,挖洞的挖洞,还有的孩子把泥土里的小石子拣出来,小心翼翼地把四季豆种子放入一个个小坑里,然后用泥土把小坑填满,最后为种子宝宝浇上水。播种完,孩子们对种下去的种子宝宝产成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种植探索下去的兴趣与欲望。他们好奇地问:“四季豆宝宝什么时候能长出来?”、“我们每天都要给它浇水吗?”、“小二班的韭菜宝宝和小三班的西红柿宝宝,还有我们的四季豆宝宝,哪个会先长出来呀?”……于是,在孩子的期待中,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管理、浇灌、除草、除虫。在等待植物生长的焦急盼望中,他们经受了意志品质的考验,在收获的季节中,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幼儿在与自然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领悟到了自然与科学的奥妙。

种植园地是幼儿探索、实践的好地方,它不仅拉近了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认识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的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收获的来之不易,有助于让孩子们养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2.将乡土资源从“自然”带进“教室”,激发幼儿自主性活动

教室外有着无穷尽的乡土资源,将其投放于教室也是尤为关键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利用自然角进行科学发现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园的自然角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让这道风景线能与孩子互动起来,起到教育的作有,我们把科学的目标融入到自然角中,让简单的观察变成生动、有趣的情节,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培养科学技能和方法,掌握科学知识。

我们利用自然角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内容的投放根据季节特点不断变化,春天饲养小蝌蚪、乌龟等,让幼儿通过自己观察探索,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夏天养些金鱼、螺蛳等。投放的内容大多是幼儿身边常见并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种子发芽,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们一起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每天早上,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看看自己小组的种子发芽情况。一天清早,我听到蔡文熙大声喊到:“快来看,快来看,我们的蚕豆都倒掉了。”看到孩子们一窝蜂似的跑了过去,我也去凑凑热闹,一看,“哦,真的,蚕豆的茎都‘倒’向一边了。”“小猴子组的蚕豆宝宝要死掉了!”孙尤桢说。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为什么会这样?”为了把孩子们的探索引向深处,我借此向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蚕豆宝宝没有死。那为什么茎都会倒向一边呢?”有的孩子说“因为茎太长了。”有的说“叶子太多,太重了。”见他们争论不休,我问孩子们:“你们看看它是朝着哪边‘倒’的?是不是窗口?如果把其他组的植物也搬到窗口,它们会不会也‘倒’向窗口呢?”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的。于是,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把其他的发芽植物都搬到窗口。过了几天,孩子们惊讶的发现,所有植物的茎都朝着窗口“倒”。于是,通过这个小实验,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生长的向光性。随着各小组不同种子的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也不断的学习、成长着。

自然角环境提供给了孩子们认识自然、观察自然与亲自实践的空间,从中也增强了孩子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乡土资源,组织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培养探究的能力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因此,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幼儿在活动中习得探究的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出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科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开展有价值的科学教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

1.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成主题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也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自己生活的环境,直接拿儿童熟悉的事物做教材、教具,被认为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大自然中鲜活的生命——动物、植物往往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愿意去探索的东西,这些也正是我们主题生成的切入点,孩子们通过与大自然中“生命”的“对话”,往往会引发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主题来源,更是孩子深入探究的动机。

本学期,我们结合课题,根据季节特征和孩子的兴趣需要,生成了《春暖田间——马兰头》、《小麦》、《好吃的蚕豆》三个主题。例如:在社会活动“寻找马兰头”中,我们带领幼儿到野外寻找马兰头,当孩子们看到一丛丛绿油油的马兰头时兴奋不已,都興奋地说“老师!我找到了!”,孩子们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马兰头的叶子有点椭圆形的、有的说它的叶子有点长长的、有的说我找到的叶子边上像花边一样……,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很少有家长会带孩子去野外挑马兰头,孩子们平时吃的马兰头也是从市场买的,因此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必然会遇到疑问“到底哪个是马兰头?哪个不是?”。于是我们适时引导他们如何根据特点来辨别马兰头。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辨别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种形式的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培养探究的能力。我们将孩子们自己挑到的马兰头,带回教室,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马兰头》。孩子们在有了愉快经历的情况下,兴趣很浓,活动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对于马兰头有清香、茎的颜色有点红有点绿等特点有了更深的印象。为了满足孩子喜欢吃的欲望,我们现场烧给孩子们吃。在品尝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马兰头的味道、营养价值等都有了了解,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而在午后散步时,看到草丛中零星的马兰头,孩子们按照自己学会的辨别方法,仔细辨别过后,兴奋地喊着:“看!我们幼儿园里也有马兰头!”

通过生成主题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于同一种植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从科学素养、语言能力、情感、技能等方面,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2.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班级特色科学游戏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积累少,注意力不稳定,活动中的情绪波动大。所以对小班幼儿科学教育应提倡游戏化为主,科学游戏有助于幼儿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

在预设活动中利用乡土材料,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材料、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听、尝等多种形式与材料进行接触,并予教学活动于游戏之中,从而加深孩子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每周开展科学游戏,组织各种形式的科学游戏,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并且以种植园为基地,重点对本班种植的四季豆进行跟踪观察。例如:在四季豆成熟时,我们带领幼儿去采摘之前,先让幼儿参与到“猜猜乐”的游戏中,让孩子们讨论四季豆豆荚里面有什么?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孩子们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猜,有的说“是圆形的、绿色的”,有的说“是椭圆形的、红色的” ……在孩子们各抒己见之后,我们把四季豆豆荚掰开来让幼儿观察,他们惊奇的发现,四季豆宝宝是白色的。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幼儿对于四季豆种子的印象远比直接让幼儿看四季豆种子来得深刻、有趣的多。在组织幼儿进行采摘时,孩子们一个个乐此不疲,我们鼓励他们参与到“比一比”(比较豆荚的长短、粗细),“数一数”(数数里面躺着几个四季豆宝宝)的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满足了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了采摘的乐趣、收获的喜悦。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尽量给予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因为只有幼儿自己去感觉了、尝试了,他们才会发现更多、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区域活动,延伸探究的兴趣

幼儿的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丰富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舞台,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尽可能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尤其是科学领域的学习更要借助于材料,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来说 ,身边有许多取之不尽的资源和材料,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材料,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怀有更高的热情,并极其专注地投入研究和探索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所以,作为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相适宜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1.特色科学区域,幼儿探究学习的小舞台

本学期,我们重点创设了科学区,利用各种资源要素,丰富区域活动,引导、鼓励幼儿探索尝试,延伸幼儿探究的兴趣。

我们将科学区与自然角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观察自然角的同时,也有丰富的操作材料去游戏。科学区的设立,能解决我们在集体教学中幼儿参与面不广,探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能获取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以及阶段教育情况,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关于蔬菜的小图书、农用工具模型等,引导幼儿读读、认认。还开展了蔬菜拼图、蔬菜排列、摸箱游戏等,增加区域活动的趣味性。在生成主题《好吃的蚕豆》开展过程中,我们增加了“种子摇摇乐”的游戏。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种子、瓶子等材料,一开始孩子们只是漫无目的地摇晃着装着种子的瓶子,但经过简单的引导“瓶子里装一粒蚕豆和装满蚕豆哪个声音更响?”、“装满小麦和绿豆的瓶子那个声音更响?”孩子们便两人一伙,三个一群,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最终得出了结论。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得应该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尽量多些。”所以,对于一些较简单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适当引导,能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在操作中,幼儿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但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探索习惯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

2.科学与美工巧妙结合,调动幼儿探究的别样情趣

科学教育和美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把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感性的、生动的、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使很难理解和说清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创作,从而使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得以增强。

美工区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创设了亲子种子贴画墙饰,并在区域内投放了丰富的材料:种子、贴好双面胶的轮廓图,让幼儿制作种子贴画;蔬菜涂色本,剪刀、蛋糕盘子,让幼儿将图好色的蔬菜剪下来装饰在盘子里;树叶、树枝、橡皮泥,让幼儿玩小树“开花”、“长叶子”的游戏。

在“我制作的蚕豆玩具”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采摘了蚕豆,然后让幼儿在区域把需要的蚕豆宝宝剥出来,并提供牙签,让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玩具等等。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根据蚕豆宝宝颜色的深浅、形状的大小各异,把蚕豆和牙签巧妙组合成不同的东西:摩天轮、棒棒糖、长颈鹿构……制作出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对于蚕豆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无疑再次加深了,并对于这些有趣的组合,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于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探索活动中,我们在师生共同产生研究命题、共同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自由的、可选择的乡土资源。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才能真正体现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孩子与他人交流和被他人重视的情感需求。从孩子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的体会是只有当老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时,才能实现孩子们的自我价值,也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获得充分地、和谐地发展。总之,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帶来了新的希望,让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坚勤《种植园地: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幼儿教育》200年第3期.

[2]吴旭辉,《利用农村大自然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8年第12期.

[3]邱建华,《有效利用本土资源 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4]庄苏琛,《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质疑精神的策略研究》.

[5]袁娟,《利用农作物发展幼儿园的特色》.

[6]《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

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 215126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能力教育活动乡土资源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紧扣“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