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生涯规划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指导策略
2021-09-10韩艾殊
韩艾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向来是国家颇为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高效,创业受到科学系统的外力辅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有效提升了准毕业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其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分析与指导在整个工作当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本文将立足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普遍现状,分析准毕业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实现树立择业进行有效指导,以便能够帮助大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學生;创业生涯
准毕业大学生在面临升学、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其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业指导相关教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进行具有代表性地调查、分析和研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指导,可以促使学生有效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一、准毕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具有相对性,大部分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理去应对就业创业问题,其心理基本处于稳定状况。但是,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创业问题时,暴露出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焦虑、选择困难和择业的理想程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准毕业生的心理变化,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干预,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二、准毕业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就业问题是每一位毕业生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学生在解决就业问题的过程中,会面对社会求职市场上的各种竞争,信息资源、职业能力、专业对口等诸多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准毕业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焦虑情况日益加剧
大学生在进入社会职业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是颇为残酷的。首先,是同届毕业生的竞争,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汇集一个单位进行应聘,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这会给每一位毕业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其次,是往届毕业生和同届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的“碾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应届毕业的焦虑情况。最后,就是来自社会职业者的再就业,会形成应届毕业生的强力竞争对手,同样会使得学生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就业创业出现选择困难
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待遇的工作类型,会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本专业就业和跨专业就业都会为大学生造成选择困惑。
(三)“高不成,低不就”效应
应届毕业生由于受校园文化的影响,会对社会职业竞争缺乏一个科学的判断,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评判失衡,导致自己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导致自己的就业陷入困难的境地。
三、指导大学生实现顺利择业的有效举措
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创业问题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正常的现象,相关教师需要为学生在心理层面进行积极的辅导,指导大学生实现顺利择业,开启学生的职业生涯。
(一)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帮助学生克服焦虑
面对看似残酷的职业竞争现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焦虑。首先,教师可以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出发,帮助学生发掘应届生可塑性强,具备基本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职场竞争中的优势。其次,教师可以分析往届毕业生和社会求职者的高薪需求远高于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的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会凸显出来。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焦虑的源头,如臆想对手,高估竞争对手等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树立自信。
(二)指导学生分析优劣,选择合适就业方向
大学毕业生尽管读了同一个专业,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部分大学生的耐心比较好,他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个人能力会稳步提升;部分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比较突出,能够在经过短期学习之后,带领同事进行项目攻坚,带领整个团队取得成功,快速打开局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没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却能够照顾到关键细节,并且能够很专注地投入工作,成为主生产力。大学就业指导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分析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三)进行就业素质培训,引导学生顺利就业
每一位大学生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大都需要进行就业素质培训,这对学生熟悉并适应社会职场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职业素质。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从心理层面帮助学生一步步消除“自大”心理,建立应有的自信心,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状态,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
总而言之,在就业创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积极干预,这才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知道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媛.基于就业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9(21):180.
[2]王露.关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中女大学生心理服务辅助体系建设研究[J].长江丛刊,2019(06):142-143.